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2021高考目标-高考目标增量

tamoadmin 2024-09-10 人已围观

简介1.2023全省高考人数2.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的影响3.高考志愿提交后还能更改吗4.今年全国高考报名 1078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你怎么看?5.为什么一则外调高考招生指标的消息,会让江苏、湖北等省份的学生家长不安?2023全省高考人数2023全省高考人数如下:1、天津市:2023年的报名人数约为5.8万,比去年增加了约2千人,增幅约为3.6%。2、河北省:据统计,河北省2023年报名人数共75

1.2023全省高考人数

2.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的影响

3.高考志愿提交后还能更改吗

4.今年全国高考报名 1078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你怎么看?

5.为什么一则外调高考招生指标的消息,会让江苏、湖北等省份的学生家长不安?

2023全省高考人数

2021高考目标-高考目标增量

2023全省高考人数如下:

1、天津市:2023年的报名人数约为5.8万,比去年增加了约2千人,增幅约为3.6%。

2、河北省:据统计,河北省2023年报名人数共75万余人,比2021年的63.4万余人,超出了11万多!

3、山西省:据官方最新消息,山西省高考报名人数33.7万人,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为31.57万人。报名人数中参加统考29.6万人。

4、上海市:据统计,2023年上海市将会有5万多名考生参加秋季高考,11万名考生参加中考。

5、安徽省:2023年安徽高考报名人数在60万人左右,同比增长将近10%。

6、湖南省:2023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共有65.5万人,比上年增加7.6万人,报考人数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7、广东省:2023年广东省高考人数达到70.2万人。

8、四川省:2023年的高考报名人数超过77万人,对比去年2021(69.8万)涨了7.2万。

9、西藏自治区:2023年西藏自治区共有87名考生参加全国普通高考。

10、甘肃省:2023年甘肃省高考报名人数共计243248人,比去年减少2669人。

11、北京市:2023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为5.4万人。

12、云南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38.83万人。

13、贵州省:2023年贵州省参加高考人数为46.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万人左右。

14、江西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50万人。

15、山东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59.88万人。

16、河南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25万人。

17、湖北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46万人。

18、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61万人。

19、江苏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40.6万人。

20、浙江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36万人。

21、陕西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32.3万人。

22、重庆市: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31.4万人。

23、新疆: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21.85万人。

24、福建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21.8万人。

25、黑龙江: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8.2万人。

26、辽宁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24.52万人。

27、内蒙古: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8.5万人。

28、吉林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2.5万人。

29、宁夏回族自治区: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6.56万人。

30、海南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6.38万人。

31、青海省: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4.84万人。

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的影响

最近公布的高考招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由于担心本省外调过多,影响本省考生的录取率,部分家长到两省教育厅举牌抗议。虽然两地的教育部门急忙表态,外调生源不会降低录取率,江苏省还表示本科录取率还将进一步提高,但公众质疑依旧难消。调出名额,援助中西部地区,本来是为了教育公平,却被两省民众认为是破坏了教育公平,颇具讽刺意味。

北京、天津为何不调控?江苏湖北的家长不是没有理由质疑

两地家长反对的跨省区生源调控,早在2008年就已实行。今年引发两地强烈抗议,是因为两省调出的人数过多。根据今年的方案,12个参加调控的省份总共外调16万人,湖北省调出40000人,江苏省调出38000人,两省几乎占了总的一半。

教育部门选择调出省份的理由是,高考率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丰富,升学压力较小。然而,这个理由对江苏湖北的家长却没有说服力:以江苏为例,江苏的教育虽然丰富,但远不及北京、天津,然而北京和天津并没有参与跨省区生源调控。北京、天津不参与,江苏却承担近3.8万的调配任务,两省家长自然不理解。

再说升学压力,近年来江苏的一本录取率仅有10%左右,而北京和天津的一本率取率达20%以上,北京2015年的本科升学率更是突破了70%,哪个地区升学压力大一目了然。我国的高考招录是“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权力在招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江苏的家长自然会怀疑——谁的权力小谁受损大。只有外调名额数量,没有详细的解释和公众参与,家长有质疑再正常不过。

中西部地区也未必满意:调过来的大多是专科指标而非重点指标

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湖北等省份是特例,从教育丰富角度可以归入东部)确实不如东部地区教育丰富。但靠东部省份调入一部分名额,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录取率,就能实现教育公平了吗?恐怕未必。随着高校扩招和生源减少,我国的高考录取率不断上升,从80年代的5%稳步提到现在75%,可以预见,即使没有东部省份的名额输送,中西部省份也可以稳步提高高考录取率。

在目前高等教育相对饱和的情况下,高考竞争已成为对优质高等教育的竞争。优质高校录取是否公平,常常更为家长关心。从媒体的报道看,江苏家长之所以认为调配名额不公,也并不是担心孩子没学上,而是担心本省本来就很低的一本录取率,进一步降低。

然而,在优质教育公平分配上,教育部门却不像缩小录取率差别这么上心。2008年,教育部要求各省部属高校属地招生不应超过30%,各地陆续达到标准后,优质教育的分配依然不公。2011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在《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研究报告》中指出,“从各省学生就读部属高校的入学机会指数(平均数为1)看,不同省(区、市)悬殊的状况依然存在,甚至加剧,入学机会指数的差异系数(标准差除以平均数的值)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入学机会指数的基尼系数也从2001年的0.226提高到2010年的0.298。从分省的入学机会指数变化情况看,北京、上海、天津的入学机会指数在2000年分别为1.75、1.61、1.51,到2010年,分别提高到3.64、3.73、2.84,西藏、青海、宁夏的入学机会指数也分别提高到2.70、1.82、1.72,但是河南、河北、安徽、内蒙古、广东等省区的部属高校入学机会指数却一直在0.50~0.70的低点徘徊,提高幅度并不明显”。

在“上大学不难,难的是上好大学”早已成为社会共识的情况下,给中西部省份多一些部属院校的招生名额,远比给几万良莠不齐的调配指标(江苏省的3.8万,其中有2.9万是专科)更有实际意义。

合理的做法是,让全国各地优质高校都限制属地招生比例

有学者指出,目前“211”高校共有112所,虽然仅占我国本科院校的6%,但承担了全国80%的博士生、60%多的硕士生、50%的留学生和30%多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这些优质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以招生换优惠政策也是常事,它们在招生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属地化偏好。

如果部属高校这30%的属地招生能够做些文章,无论是中西部省份,还是优质教育相对匮乏的东部省份,都能获益。学者张千帆指出,中国各大高校之所以在利益上成为地方的附庸,是因为中央缺乏统一的硬性规则,不能帮大学跳出地方保护主义设定的“囚徒困境”。

这应该成为教育部的发力点。有学者建议,在允许各地根据各省进行微调的情况下,教育部应进一步规定属地招生比例不应高于20%;对于只拥有一所211高校的省份,该校在属地省的招生占其总的比例不高于30%,进一步弱化211院校招生的属地偏好,多出来的招生名额在投放时,可以向中西部省份和人口大省倾斜,提高这些省份的一本录取率。

以限制属地招生比例为名义来调配优质招生指标,容易减少区域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做法应该尽量全国同时推行。

为照顾各方利益,东部省份的调出名额应取“增量”的方式安排

虽然江苏省保证江苏考生的本科录取率和一本录取率都会增加,但有一种质疑也不无道理:如果不调出这些本专科名额,江苏的高考录取率会更高,录取率增加不代表考生的利益没受到损害。

的确如此,因为所谓的“录取率提高”是以“报考人数减少”来实现的,对于具体的考生,更看重的是录取名额减少了。所以,目前的跨省区生源调控实际上就是一种存量调控,改变分配方式,而这就必然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招致很大的不满,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做法。

所以,调给外省的生源应该进行“增量”改革,在原有招生基础上增加名额,再调配给其他省份。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这种改进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不会放大各方矛盾,从而有利于改革推进。

实际上, 在2015年的招生中,教育部曾明确表示,通过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增加部分省份的录取人数。扩大增量意味着扩招,虽然扩招常常被人诟病,但用这种方式,名额输出省和输入省的利益都得能兼顾,符合更重要的公平原则。

高考志愿提交后还能更改吗

还能更改,但前提是在志愿、填报截止日期之前。

一般来说在截止日期前志愿是可以修改的,据悉,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前考生可凭考生号、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上网修改自己的志愿信息。但是填报志愿时间截止以后,任何人不得再进行志愿的更改。

考生在网上提交填报的志愿信息时,系统将对考生志愿信息进行数据逻辑校验。如果出现了红色警告信息,说明限制该考生填报该志愿或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不符合所填院校或专业的要求,考生必须根据警告信息仔细检查所填报的院校与专业,并进行修改,直至正确为止。

如果出现了绿色提示信息,说明考生在报考该类院校或专业时有相关要求,考生须查阅有关院校或专业报考说明或拟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

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

一、志愿填报首选城市,不是学校、更不是专业:为了四年甚至更久的生活,为了谋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请记住,志愿要一定首选城市。

城市的选择必须和家庭情况相互配合,考生应接纳但不盲从家长建议。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高分者城市选择中必选“北上广深”,低分者则应当选择省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再次是临近省份经济发达城市。

二、重院校、轻专业,是错的,重院校、轻专业,是贻害无穷的馊主意。分高者,应该“重院校、轻专业”。报考6类及以下院校,应该“重专业、轻院校”,按照专业技术配比志愿与高校,找到就业前景最优的志愿填报方式。

三、填报真正的好专业,必须看懂新闻联播:文科大类专业就业质量高、厚积薄发,但就业形势严峻,分高就报财经类;理工科就业迅速,但就业质量低,后劲不足,分低才报理工科。如果新闻联播连续一年总在报道某个行业正面新闻不断,那么,不要犹豫,这个专业一定是好专业,绝对有前途。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 1078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你怎么看?

今年高考人数再创新高,高三同学完全不必在意,该怎么考就怎么考。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 >

权威官方媒体披露,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达1078万人,较上一年继续增长,创下历史新高。

不少家长听到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创下新高的消息,内心的忧虑又多了几分。一个熟悉的高三家长,甚至专门来电话问,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对考生的影响有几何。

再过几天,高考就要如期进行。这个时候,传出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的信息,确实很容易引起家长和考生的焦虑。

事实上呢,这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对考生个人的影响极其有限,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首先,从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来看,2021年的数据是1078万人,听起来很有量级,毕竟在千万以上,不是一个小数目。可是纵向比较,同2020年的1071万报名考生,仅仅增长了7万人。简而言之,偌大一个中国,全年新增高考生仅7万人,增量完成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高考的竞争是分省进行,参考本省报名数更有意义。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高考生彼此竞争,参考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来分析影响,不怎么科学。

真正有参考意义的是本省的高考报名人数。以四川为例,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为67.47万人,今年则增长到70万人,净增了两万多人。全国报名人数增长了7万人,四川就增长了两万多人,不难推测,有的省份的报名人数甚至还出现了下降的情况,于考生而言这是好事情。

再次,高考报名人数的增加,并不说明增长的全是优秀的考生。就算是个别省份今年报名考生增长较多,于考生个人而言,这样的影响微乎其微。

当你多听一些经验介绍就会发现,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高考要有一颗平常心,平时怎么考试的,高考就怎么考,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不需要考生区别对待。

当时间推进到现在,高中知识的复习经过一轮又一轮,最后几天也不太可能有质的飞跃,保持适度的高考自信,保持良好的睡眠,保持积极的应考状态,为高考正常或超常发挥水平创造积极条件,才是最为重要的方面。

为什么一则外调高考招生指标的消息,会让江苏、湖北等省份的学生家长不安?

这个当然是有意见的了。都说江苏省经济实力很强,理应让让中西部。又是一桩“你弱你有理”的圣母婊情怀。乍一看经济实力强和教育恐怕本身没有直接的联系吧?但是细细分析下则不然。首先有经济基础,才有去获得一份好的教育。孩子得到了好的教育才能够考到好的分数。另一方面,有经济实力,才能办一批好的学校。

当然得承认,江苏好的高校很多。浙江一个省才一所985(和211),河南连985都没有,河北连211都没有(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

但是我们录取率低呀~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按说高端的学校多,加上有一定的本地倾斜,录取率应该遥遥领先才对啊。仔细一瞧,居然还是在全国倒数的。其实家长去省教育厅门口去闹,也不是无理取闹的。这次引发的问题是,为啥北京已经有那么高的录取率了,他们没有让出指标呢?这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什么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便是了。都说为啥非要往北京挤,还不是因为北京多、好。如果北京本一率只有1%的话,恐怕没谁会往那儿挤吧?天天吸雾霾,不值。

文章标签: # 高考 # 人数 #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