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山东省高考历史题

tamoadmin 2024-07-27 人已围观

简介1.历史高考28题2.历史提取信息题的做法高考41题3.高考历史大题答案: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因为明治维新使日本强大起来后,它才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也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失利,中国的很多留学生都选择了去日本留学!而D答案看题目前半部分就可以否定掉!历史高考28题B.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当年11月,威廉率军在英国登陆。

1.历史高考28题

2.历史提取信息题的做法高考41题

3.高考历史大题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山东省高考历史题

答案: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因为明治维新使日本强大起来后,它才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也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失利,中国的很多留学生都选择了去日本留学!而D答案看题目前半部分就可以否定掉!

历史高考28题

B.

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当年11月,威廉率军在英国登陆。詹姆士二世(1685年,查理二世死后无子嗣,他的弟弟詹姆士继位,称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是狂热的天主教徒,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但此举威胁到辉格党人和一部分托利党人的利益)众叛亲离,逃亡法国。第二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

这是高中历史书上的原文。

历史提取信息题的做法高考41题

1)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主要依靠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

(2)原因: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

高考历史大题

一、历史高考真题41题怎么得高分博客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二、如何作答高中历史41题有关"解读"的题型

历史高考观点评论题专题辅导目录1.高考例题:关于西崛起观点2.练习:关于西传教士观点3.练习二:关于全球化观点4.练习三:海权与兴衰观点5.练习四:关于科举制观点6.练习五:评论关于传统政治观点7.练习六:评论关于20世纪悖论观点例题:评材料关于西崛起观点2011宁夏卷41.(12)阅读材料答问题材料 西崛起曾视世界历史引入胜历程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古希腊古罗马现继世纪欧洲君主制骑士制度经文艺复兴航海代结束于西欧北美全世界军事、经济政治控制非洲、拉丁美洲亚洲遭遇欧洲探险或殖民才提历史欧洲接触征服才始十些历史家述概括提颠覆性认识认1500前经济、科技术、航海、贸易及探索拓面亚洲与东家都全世界引领者欧洲刚走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期些历史家认欧洲要远远落于世界其许文明直1800才赶并超些领先亚洲家西崛起比较晚近才突发程度都要归功于其文明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欧洲—世界史视角西崛起(1500~1850)》评材料关于西崛起观点(12)(要求:围绕材料种或两种观点展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审题基本要领:1.题型:评评论题2.范围要求:材料种或两种观点建议选择种观点3.答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文4.间空间范围:1500-1800;欧洲亚洲(非洲、拉美、东典型)二、评标准:等(12~10)①紧扣评论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角度评论;③论证充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①能够结合评论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①偏离评论象观点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清楚评标准看核观点明确、角度评论三、本题解析:1.本题考察能力要求:获取解读信息调运用知识论证探讨问题 2.命题者意图:原欧洲崛起历史本面目评论关欧洲崛起观点3.本题涉及课标、教材知识:新航路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发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西文精神起源及其发展;近代世界科技术历史足迹 4.审题关键:命题者明显倾向于杰克·戈德斯通观点即西崛起比较晚近才突发要观点展论述四、材料所观点:1.西崛起世界历史引入胜历程2.非、拉、亚历史欧洲接触才始3.1500前亚洲与东家全世界引领者4.1500前欧洲落于世界其许文明5.1800欧洲才赶并超亚洲家6.西崛起比较晚近才突发7.西崛起程度归功于其文明观点任选论证即五、评论示例——1亮自观点(总论点):西崛起比较晚且程度归功于其文明 2(论点):西早期殖民扩张代落于东家16-18世纪能侵略非洲、美洲能摇等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家3(论点二):19世纪前期西才崛起工业革命使英实力迅速增强1840战争英胜利标志西崛起4(论点三):西崛起文明源于东家唐朝明朝传播西科技、思想、文化说明论点5结论(呼应总论点):西1800前才真崛起并且文明源于等东家六、结:类试题答题基本要领:1概括材料观点标明观点自哪则材料2选择观点并作判断确定立论驳论3段论述——第段:观点表述;第二段:论点(必须总观点部)表述及其论证;第三段:论点二(必须总观点另外部)表述及其论证;第四段:论点三(必须总观点另外部)表述及其论证;第五段:结论(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作内涵表述升规律、本质、实质、确做)练习:评价关于西传教士观点41.(12)阅读列材料答问题材料 随着教华势力断恶性膨胀更恶霸赖籍着入教名逃避官府管辖教特权掩护非作歹倡导西郑观应奏折提莠民教护符尝闻作奸犯科讹诈乡愚欺凌孤弱占妻侵产负租项欠钱粮包揽官事击毙平民……;毓贤奏折说……迩彼教见鸱张经投教即倚护符横行乡鱼肉良民甚至挟制官辄欺……每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平……;义团坚决镇压袁世凯奏折认……东省民教积相能推原其故固由教民强横亦由官未能持平办理……教民气焰益张良民激怒愈甚旦发作势同决川由看清廷官员并非知事情缘由郑、毓、袁三政治立场同都认教平民欺压官吏袒教抑民激进民变终酿义团民变材料二 培养医才满足医院需求1866嘉约翰设博济医校始招收男改名南华医科校始招收孙山曾该校习博济医校设解剖、理、内科、外科、化、药等嘉约翰亲自教课1898嘉约翰花湾建造第所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传教士先创办广东医堂及其附属柔济医院护士校、韬美医院等培养首批护士评材料关于近代西传教士观点指导:第步:概括材料观点材料:传教士列强侵华代表材料二:传教士传播西先进文明第二步:观点析选择1.观点析:传教士列强侵华代表近代列强侵华核控制市场核服务政治、经济、文化等面要求传教士打着传播基督教旗号实质经济侵略服务观点确2.观点析二:传教士传播先进文明论传教士传播福音创办校、医院、报刊杂志都侵略服务否认部传播先进文明愿望改变整西家侵略性质能说客观传播西先进文明3.选择:传教士列强侵华代表第三步:列写作框架示例1.(总观点)材料说传教士列强侵华代表观点反映传教士本质2.(观点)传教士列强侵华急先锋3.(观点二)传教士加速近代半殖民化进程论证——政治破坏文化 *** 条约内容;干涉内政材料内容;经济巧夺豪取材料内容;社面破坏传统道德材料内容4.(观点三)传教士文化能改变列强侵华本质。

三、求高考新课标历史41题这种创新题型如何解答能得高分,包括提炼

历史高考观点评论题专题辅导目录1.高考例题: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练习一:关于西方传教士的观点。3.练习二:关于“全球化”的观点。

4.练习三:海权与大国兴衰的观点。5.练习四:关于科举制的观点。

6.练习五:评论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的观点。7.练习六:评论关于20世纪悖论的观点。

例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1宁夏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一、审题的基本要领:1.题型:“评”是评论题。2.范围要求: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

建议只选择一种观点。3.答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述成文。4.时间空间范围:15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拉美、中东不典型)。

二、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从评分标准来看,核心是观点明确、多角度评论。三、本题解析:1.本题考察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2.命题者意图:还原“欧洲崛起”历史的本来面目,评论有关“欧洲崛起”的观点。3.本题涉及课标、教材知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

4.审题关键:命题者明显倾向于杰克·戈德斯通的观点,即“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因此,要以这一观点为中心展开论述。四、材料中所有观点:1.西方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

2.非、拉、亚的历史是从欧洲的接触才开始的。3.在1500年前后,亚洲与中东国家是全世界的引领者。

4.1500年前后的欧洲落后于世界其他许多文明。5.1800年欧洲才赶上并超过亚洲国家。

6.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7.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

以上观点任选一个论证即可。五、评论示例——1亮出自己的观点(总论点):西方的崛起是比较晚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

2(分论点一):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时代落后于东方国家。16-18世纪只能侵略非洲、美洲,不能动摇中国等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

3(分论点二):19世纪前期西方才崛起。工业革命使英国实力迅速增强,1840年战争英国胜利标志西方崛起。

4(分论点三):西方崛起很多文明成就来源于东方国家。以唐朝到明朝传播到西方的科技、思想、文化说明分论点。

5结论(呼应总论点):西方在1800前后才真正崛起,并且很多文明成果来源于中国等东方国家。六、小结:这类试题的答题基本要领是:1概括材料观点。

标明观点出自哪则材料。2选择观点并作出判断,确定是立论还是驳论。

3分段论述——第一段:观点表述;第二段:论点一(必须是总观点的一部分)表述及其论证;第三段:论点二(必须是总观点的另外一部分)表述及其论证;第四段:论点三(必须是总观点的另外一部分)表述及其论证;第五段:结论(不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作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练习一:评价关于西方传教士的观点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教会在华势力的不断恶性膨胀,更多的恶霸无赖也籍着入教为名来逃避官府的管辖,以教会的特权为掩护为非作歹。如倡导西学的郑观应在当时的奏折上提到,“莠民以教为护符。

尝闻作奸犯科,讹诈乡愚,欺凌孤弱,占 *** ,侵人产,负租项,欠钱粮,包揽官事,击毙平民……”;毓贤的奏折也说,“……迩来,彼教日见鸱张。一经投教,即倚为护符,横行乡里,鱼肉良民,甚至挟制官长,动辄欺人……每因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不平……”;对义和团坚决镇压的袁世凯在奏折中也认为“……东省民教积不。

四、历史高考真题41题怎么得高分博客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五、高考文综第41题的答题技巧

政治、历史、地理答题技巧:

一、政治篇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冲关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考生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必须过好基础关,即要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对课本中的知识要做到细、熟、通。

其次,要过好能力关,即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要过好技巧关,即根据政治非选择题相应的设问类型,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1.体现、说明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体现、说明类试题可分四步。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2.原因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此类试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说明其影响和意义。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即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能)这样做。分析时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之外,有时还需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3.措施类主观大题冲关

解答措施类试题,首先要读懂设问,确定答题范围;其次要明确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最后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4.意义类主观题冲关

一、中国专制中央集权的影响

积极影响:

政治:①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

经济:③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

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文化:④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

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消极影响:

  政治:①皇帝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易出现暴政;

②使官吏唯上是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败;

 经济:(明朝后期)③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思想:⑤形成文化专制,束缚民主思想发展,阻碍近代科学的发展。

   二、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矛盾和趋势

两大基础:①经济基础: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理论基础:韩非子君子专制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思想。

两对矛盾:①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②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三个趋势:①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②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③日益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三、中国古代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②私有土地的出现,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提高单位产量;

④统治者的重视,扶植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稳定性较强;

④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具有脆弱性。

(3)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明之前,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比较稳定;

   ③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④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消极方面: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近代社会发展;

   ③较脆弱,税收难以保证;④容易引发生态矛盾。

   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①历史悠久,生产长期领先与世界;

②生产技术精;

③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明之前,官营占主导,明之后,

私营占主导;

④规模大,部门多,分工细;

⑤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五、中国古代商业的基本特征

①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②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宋以后,的控制减弱)

③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④种类多,国内贸易,对外贸易,边境贸易全面繁荣。

   六、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①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根本原因);

②巩固封建统治。

(2)施行的目的

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重农抑商的特点

①贬低商人地位;

②限制经营范围;

③重税;

④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发展过程

①商周统治者重视鼓励民间商业的发展;

②战国重农抑商的思想产生(争霸的需要);

③汉代私营工商业受到沉重打击;

④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宋)有所松动;

⑤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

(5)评价

总体:从根本上说,农业是基础,"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

在对立面。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积极作用:明清之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维护了封建国家的

政治稳定。

消极作用:明之后,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使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强化了自

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

七、中国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封建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2)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产生的根源);

②防范西方殖民入侵和反清斗争;

③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3)内容: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长期与世界

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评价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时期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消极:消极因素占主流。

①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学习,掌握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②对内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③脱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和挨打。

    八、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的崛起;

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九、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③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基本精神。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能够勃兴的原因

政治:①孔子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主张改革,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孔子的许多思想观念如"仁"、"以德治民"、"有教无类"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和希

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识,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经济: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身:①特别重视教育和宣传;

②儒学博众长,与时俱进。

    十、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4合一)

内容: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核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③"三纲五常"和孝道。

影响:

积极:①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统一;

②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

消极:③结束了百家争鸣,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思想的自由;

④带有神学色彩,宣扬"三纲五常",是为了维护专制和等级制度。

十一、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①继承精华,剔除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②要继承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尾花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十二、明清时期民主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明清之际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从农耕经济到工业文明)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阶级矛盾和尖锐;(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提倡工商皆本)

思想文化: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禁锢人们的思想,西学东渐开阔了人们的

眼界;(提倡学以致用)

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十三、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政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为主";

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

思想:从儒学思想中吸取有益营养,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对儒学继承和批判)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1)特点: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③提倡"经世致用";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提出"工商皆本"

(2)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性。

①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

②对君主专制同志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③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四、儒家思想地位的发展变化历程

(1)春秋战国:儒家创立和发展时期。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沉重打击。(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3)西汉:儒家改造和独尊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适应专制集权的封建神学体系,

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渐成正统,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4)魏晋至隋唐:儒学出现危机。

(5)宋明:儒学转型与成熟时期。宋,程朱理学形成标志着封建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

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6)明清: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时期。出现反对专制蒙昧,倡导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

(7)近代():退出统治地位。(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专制的推翻,中西方文

明的碰撞融合)

文章标签: # 观点 # 历史 #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