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改革失败的原因_高考改革失败

tamoadmin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1.还有哪些省份没有实行新高考2.恢复高考41年,中途经历了哪些改革和变故?3.哪些省还没有实行新高考4.新高考改革后,首届大学新生挂科率高达30%!为什么?高考改革的利与弊 利:1、高考改革,摒弃了不符合当前学生需要的知识内容,给学生灌入了新的血液;2、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高考只有改革,才能焕发出时代的精神,适应时代的潮流;3、高考的改革,总的来说,是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摆脱了以往的“

1.还有哪些省份没有实行新高考

2.恢复高考41年,中途经历了哪些改革和变故?

3.哪些省还没有实行新高考

4.新高考改革后,首届大学新生挂科率高达30%!为什么?

高考改革失败的原因_高考改革失败

高考改革的利与弊

利:

1、高考改革,摒弃了不符合当前学生需要的知识内容,给学生灌入了新的血液;

2、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高考只有改革,才能焕发出时代的精神,适应时代的潮流;

3、高考的改革,总的来说,是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摆脱了以往的“独木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

弊:

1、一次次的改革,给教师带来许多压力,特别是老教师;

2、对于学生,知识的更新的同时,压力大是不可避免,但是,新知识却不一定合“口味”;

3、改革之后,势必会引起社会的舆论,给考试院和学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还有哪些省份没有实行新高考

至今为止,我国已经有大部分地区开启了新高考。有人说新高考比旧高考更难,也有人认为新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因此还存在着很多弊端。本期,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说法是否正确,看看新高考和旧高考哪个难?新高考弊端很大为何继续实施?

一、新高考和旧高考哪个难?

高考需要寒窗苦读十二载,这说明不管是新高考和旧高考都是有难度的。但我认为,两者对比之下,新高考确实更难,新高考的“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选科更难。 在旧高考模式下,考生只需要在文理科,也就是物化生和政史地这两个组合中做出选择。而在新高考模式之下,6选3模式有20个选科组合,3+1+2模式一共有12个选科组合,想要在这么多组合中选出一个既有前途又适合自己的,本身就是比较难的一件事。

第二,卷面更加灵活。 新高考政策推行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卷面的考察也更全面且灵活,也就是说考生只靠死记硬背和掌握基础知识,是不可能拿得了高分的,必须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更加深刻地掌握方法论及思维方式。

第三,志愿填报更难。 旧高考的志愿填报以院校为单位进行选择,而新高考的志愿填报以专业/专业组为单位选择,也就是在填报志愿的观念和思维上就要进行转变。另外,考生需要选择的志愿数量最多可达300个,如何选择和排序这些专业和专业组,对于考生来说也是很难的。

二、新高考弊端很大为何继续实施?

新高考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比如一些高中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善,走班制很难实行,再比如等级制赋分导致同分不同质、学生压力不减反增等问题的出现。但是,就算有很多弊端,但新高考仍然继续实施,是因为它的利大于弊。

1、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在上文中,我们曾经提到,新高考模式下选科的组合更多了,也就是说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考生可以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优势,来选择学什么科目,而对于自己不擅长的学科,也可以尽量避开。当然,志愿填报形式的改变,也让学生在报考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除了统一高考有所变化,新高考改革还采用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这些录取机制能够引导高中教育向德智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方向过渡,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无论小到每个考生,还是得大到整个社会,新高考能带来的“利”都是非常巨大的。而那些“弊端”,也会在政策实施和成熟的过程中慢慢被克服和解决。

恢复高考41年,中途经历了哪些改革和变故?

还没有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江苏省、北京、天津、上海。

1、江苏省

江苏省尚未全面推行新高考政策。该省原计划于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但由于疫情等原因,推迟了具体实施时间。

2、北京市

北京市也尚未全面实行新高考政策。虽然该市已经进行了一些试点工作,但整体实施进度相对较慢,仍未达到全面推行的阶段。

3、天津市

天津市也是一个尚未完全实行新高考政策的地区。虽然该市已进行了一些试点,但目前仍然未能全面实施。

4、上海市

上海市是一个特殊情况。该市在改革高中阶段教育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实行了许多独特的政策和制度。尽管上海市的高考制度与新高考政策有所不同,但同样致力于推动素质教育和多元评价。

新高考和旧高考区别:

1、定位和目标

旧高考强调学术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而新高考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考试科目

旧高考的考试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其他理科或文科选修科目,而新高考则取消了选修科目,实施三科一体制,即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素质评价。

3、考试方式

旧高考采取笔试形式,主要以选择题和解答题为主,新高考则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综合考核,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包括学科竞赛、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

4、考试内容

旧高考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而新高考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考试内容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

哪些省还没有实行新高考

对于许多人来说可以改变命运的高考,从1977年恢复至今发展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也经历了许多次的改革与变故。

第一,针对高考的时间发生了改革。1977年开始高考的时间定在了每年的七月份,而这一规定也一直沿用到2002年。而在2003年的高考中将高考的时间从七月份提前去了六月份,缩短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对于高考来说是一次比较大的变革而做出这一改变也是结合实际的原因来考虑。主要是受到天气的影响,七月份的温度较高在闷热的环境下,不利于考生正常的发挥。而且七月份台风以及暴雨的可能性都要比六月份大,在一定程度上也给高考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所以研究之下,将高考的时间有七月份提前至了六月份。

第二,高考命题从全国卷走向地方卷自主命题。从恢复高考开始全国所使用的是同一的卷子,而随着发展人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在1985年的时候最先在上海试点,使用地方自主命题的方式来出试卷。随后在全国那也陆续展开了地方自主命题,也是逐渐放宽了自主命题的范围,这也更加符合地方性发展的要求。但是也会出现部分特殊的情况,比如部分科目是地方性自主命题,但是语文卷或者英语卷仍然使用的是全国卷。也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制度也更加的多样,这样也更能符合当地的特点也更加的科学以保证高考能够更加公平公正。

第三,高考的考试科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八零年代后,国家开始重视对英语的成绩,更是将英语的成绩全部算到总分。随后在全国的高考中将考试的科目有所增加,分为了文科与理科两门。其中也经历了从考试科目的四门增加至了现在所看到的六门学科。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

放眼望去中国的高考经历了非常多的改革与变故,但是总体来说都是在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保证高考的公平与科学。

新高考改革后,首届大学新生挂科率高达30%!为什么?

还没有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有: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

原本有18个省份要参加2018年的高考改革,但是目前为止只有江苏、福建、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河北、重庆8个省市宣布并于2018年秋季学期按时启动新高考改革。剩余的9个省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等9个省份,既没有明确说推迟改革,也没有启动新高考改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1、学校师资承受能力有限

新高考改革是3+3的模式,即三大主科语文、数学、英语,加上6个副科自选3科,每个学校的师资储备情况不同,比如某所学校原本都是选择理科的学生多,那自然就是理科老师储备较多,现在让学生自选科目,就会造成部分科目老师不足的情况,总不能让学校每年都根据学生选择科目的情况重新招聘老师吧?所以这对学校的师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学校硬件设施不足

进行了3+6选3的模式之后,就变成了走班制,这样的话对学校的教室数量要求也高了很多,比如原有的一个年级1000人,那么60多间教室就够了,可是新改革之后,可能需要120间教室,没有任何一个学校会短时间内挪出这么多数量的教室的,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想进行新改革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3、走班制造成排课难

3+6选3的模式,也就是说会有二三十种科目组合,这种组合形式对排课提出了极大的要求,不论怎么排,都可能会有学生上不到课,上海是购买了复旦大学的一个排课系统,而且是因为学校各方面条件都能跟得上,即便是这样,上海的学校师资也是勉强刚好够用而已。于是现在很多学校在走班制模式下又推出了不同的科目组合让学生选择,以此来降低排课难度。

4、走班制难以管理

我们都知道,我国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实行的是班主任制,是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性格、学习强弱等,但是走班制之后,班主任制自然就不合适了,那么应该以什么方式进行管理呢?缺乏了统一管理的学生真的能有较强的自觉性吗?很多学校的不看好的。

5、选科中出现了偏科现象

原本6选3是为了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但是现实情况却出现了一种偏科的现象,比如说现在物理遭遇了冷遇,新生物理水平整体出现下降的趋势,毕竟物理不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科目,很多学生对这个科目不了解,就不愿意去钻研和尝试。

#教育# 导语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考 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高考,有得,有失,有喜,有忧,2018年也正式开始的新高考改革的四川,在浙江的基础上,会做怎样的调整?复旦大学教授发文

 痛陈新高考7大病

 陆老师的文章中,认为原有高考制度,才是“高考精神”的真正体现——对个人而言,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对国家和社会而言,高考低成本、高效率;每个人的学力得到公平的对待,同时简明高效地实现选才,这就是“高考精神”。

 1、削弱了高考精神

 在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名义下,科目选考和多次考试。改革后,学生可以选考不同科目的组合,达数十种之多,严重损伤了高考作为统一准绳的本质。统一准绳既保证了公平性,也是选拔有效性的前提。此项改革看似尊重学生兴趣、减轻学业负担、文理不分科、改变“一考定终身”,据称还附带培养选择能力等素质教育意味……这些设想却在2016至2017年的实践中被事实戳破,不仅上述目标在现实中全都走偏,还使得高中教育越发应试化,大学教育起点被扰乱。

 2、造成了“田忌*”式的选考乱象。

 任意选考动摇了考试的可比性,高考统一的准绳被拆解,为了拿高分,难度大的科目被放弃,“弃考物理”的现象已在新高考实施第一年突出爆发。

 3、迫使学生屈从于谋算利己主义。

 科目选考大大加强了投机取巧、规划谋算在高考中的分量,应验了“学生考得好,不如家长、老师选得巧”。在这个过程中,看似推崇选择性,其实根本不尊重学生自己去寻找真正的内心所向,没有给成长留下空间,反而迫使高一高二的学生立即终结不确定的自我生长,听命于成人的精明世故,把他们过早地推入应试轨道。

 4、大学教育质量起点受损

 科目任选不仅造成考试失序和失效,也使得大学教育起点混乱。大学教育需要以相当的基础教育水平为前提,高考本应该成为大学入学学业准备的制度保障。

 最近2017级本科生的“大学物理”第一次统考成绩刚出,上海、浙江生源学生不及格率比过去大幅提升(有的班高达30%)。老师和学生都承认,2017级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入学时基本只有初中物理水平,哪怕大学老师关心、同学帮助、自己努力也难以弥补巨大的学力差距。

 5、必考科目需要顶层设计。

 科目任意选考看似终结了文理分科,其实是把两种偏科扩散成数十种偏科,因为可以不选考,所以放弃学习的现象更加普遍,又因为选考组合变得复杂、战线拉长,弃学现象从高一就开始了。

 可以说,科目选考制度在纵容更加功利化、策略化的偏科学习。

 7、个性化地学习,统一地考试

 大道至简,高考改革不应使选择高度复杂化。教育改革要增加获得感和满意度,选择权应当落实在学习过程而非考试。

 考生自述:我们这届就是被坑的小白鼠

 “我是浙江新高三生,7选3真的就是扯淡,在我们学校这种垃圾地方成绩偏差的学生根本没有自助选择权,学校为了凑整一个班级会不断施压让学生换科,威胁说什么走班根本不会有人管这门课,没办法安排。”

 “我刚参加完新高考,对此颇有感触。第一,宣扬的减负成了每年数次高考(十月,四月,除此以外加上月考期中考)总的看来15天一大考;第二,对人不公,两次机会,投机者,有实力却失误者,有实力完全发挥者,这三种人成了两个阶级;第三,对于家长数次考试,数次心理煎熬,作为学生压力山大已成习惯,而家长三头两头的担心确……此外,新高考对于喜欢文科的学生占据很大优势,语文,英语都是拉分点,更严重的是数学偏向简单化。选考的三门课很明显史地政更容易取得97,100。在报考大学时有些专业对选考只有稍许限制,若一人只想考个好大学,学史地政的人去报了理化生,可笑可笑。”

 “什么时候能停止这种瞎折腾!弄的谁都不满意,这教育改革。现在的孩子,没几个能吃苦的,有多少会选择物理。而物理对于大学有多重要还用说么!都不学物理,大学那些理工科专业都关闭。将来都到社会上刷笔杆。国家建设谁去!在浙江试点已经可以说失败,还要在全国铺开,简直可笑。”

文章标签: # 高考 # 学生 #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