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数学高考答题公式大全,数学高考答题公式

tamo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1.求 高考数学大题必考公式(简单版) 网盘资源高考概率题解题技巧: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

1.求 高考数学大题必考公式(简单版) 网盘资源

数学高考答题公式大全,数学高考答题公式

高考概率题解题技巧:

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

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

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高考数学解题思路

1、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模型去解决问题。同学们在解题时可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2、数形结合思想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建议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3、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有用。

4、极限思想解题步骤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一、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

二、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三、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5、分类讨论思想同学们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

求 高考数学大题必考公式(简单版) 网盘资源

 高考各科单选题答案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既答案A、B、C、D的概率均为25%,所以不会的题蒙C只能做对四分之一的题。下面是我为你整理关于数学选择题蒙题技巧有哪些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选择题蒙题技巧

 1、答案有根号的,不选

 2、答案有1的,选

 3、三个答案是正的时候,在正的中选

 4、有一个是正X,一个是负X的时候,在这两个中选

 5、题目看起来数字简单,那么答案选复杂的,反之亦然

 6、上一题选什么,这一题选什么,连续有三个相同的则不适合本条

 7、答题答得好,全靠眼睛瞟

 8、以上都不实用的时候选B

数学选择题蒙题技巧:中庸之道

 即数值优先选择?中间量?选项,选项优先考虑bcd。在同一道题中优先考虑数值的?中间量?后考虑选项bcd。(如e选项对应数值为中间量时,优先从数值入手考虑)出现诸如?以上结果都不对?的选项不予考虑由提干给定信息入手,通过选项特征排除错误选项选项基本特征如下:

 单值与多值(例如提干出现?偶次方、绝对值、对称性?等结果出现多值)正值与负值(考前冲刺p12/25题根据提干排除负值)(3)有零与无零

 区间的开与闭(看极端情况能否取等号)正无穷与负无穷(通过极限考虑)

 整数与小数(分数)参见考前冲刺p13/28题质数与合数大于与小于整除与不能整除

 带符号与不带符号(例如根号、平方号等等)

高考数学答题公式整理

 一、高中数学公式全集:

 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

 公式一:

 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sin? (k?Z)

 cos(2k?+?)=cos? (k?Z)

 tan(2k?+?)=tan? (k?Z)

 cot(2k?+?)=cot? (k?Z)

 公式二:

 设?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三:

 任意角?与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sin?

 cos(2?-?)=cos?

 tan(2?-?)=-tan?

 cot(2?-?)=-cot?

 公式六:

 ?/2?及3?/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cos?

 cos(?/2+?)=-sin?

 tan(?/2+?)=-cot?

 cot(?/2+?)=-tan?

 sin(?/2-?)=cos?

 cos(?/2-?)=sin?

 tan(?/2-?)=cot?

 cot(?/2-?)=tan?

 sin(3?/2+?)=-cos?

 cos(3?/2+?)=sin?

 tan(3?/2+?)=-cot?

 cot(3?/2+?)=-tan?

 sin(3?/2-?)=-cos?

 cos(3?/2-?)=-sin?

 tan(3?/2-?)=cot?

 cot(3?/2-?)=tan?

 (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2*k ?(k?Z)的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

 (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符号看象限)

 例如:

 sin(2?-?)=sin(4?/2-?),k=4为偶数,所以取sin?。

 当?是锐角时,2?-?(270?,360?),sin(2?-?)<0,符号为?-?。

 所以sin(2?-?)=-sin?

 上述的记忆口诀是: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右边的符号为把?视为锐角时,角k?360?+?(k?Z),-?、180,360?-?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可记忆

 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

 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如何判断,也可以记住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余割);三两切;四余弦(正割)?.

 这十二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

 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

 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

 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

 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上述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内切,四余弦

 #

 还有一种按照函数类型分象限定正负:

 函数类型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正弦 ...........+............+............?............?........

 余弦 ...........+............?............?............+........

 正切 ...........+............?............+............?........

 余切 ...........+............?............+............?........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 cot?=1

 sin csc?=1

 cos sec?=1

 商的关系:

 sin?/cos?=tan?=sec?/csc?

 cos?/sin?=cot?=csc?/sec?

 平方关系:

 sin^2(?)+cos^2(?)=1

 1+tan^2(?)=sec^2(?)

 1+cot^2(?)=csc^2(?)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六角形记忆法:(参看或参考资料链接)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高考数学大题必考公式(简单版)》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提取码: cwjx

文章标签: # sin # 公式 # 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