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高考经济知识点,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

tamoadmin 2024-07-17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政治经济学常用观点2.2021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3.问高考一些政治问题(经济的)4.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5.高考政治生活与消费的知识点6.高考经济的介绍本金乘以利率乘以时间是所得利息。本金时间相同,差额就是10000(1+0.0325)-10000(1+0.0275)=10000(0.0325-0.0275)=50.不考虑cpi的变动,他将多收益50元。。但因cpi上涨所以实际所得是有变动的

1.高考政治经济学常用观点

2.2021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3.问高考一些政治问题(经济的)

4.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5.高考政治生活与消费的知识点

6.高考经济的介绍

高考经济知识点,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

本金乘以利率乘以时间是所得利息。本金时间相同,差额就是10000(1+0.0325)-10000(1+0.0275)=10000(0.0325-0.0275)=50.不考虑cpi的变动,他将多收益50元。。但因cpi上涨所以实际所得是有变动的。

如果是去年,所得本息是10275,并以这一年为基准。明年利率上涨,所以实得本息10325,扣除因cpi上涨而减少的购买力,实际应得去年的10325÷(1+0.035)≈95。

所以实际还减少了25元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用观点

你是高中生吧!我是路过的的,帮你一下!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

原因: 1.与资本主义不同:(1)社会生产目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劳动关系,走向共同富裕(3)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产关系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1.外沿: 国有自然,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2.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和国民经济领导力量

3.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1)对国民经济命脉占支配地位→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4.主导作用的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5.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但只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就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6.主导作用实现方式: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经济:1.地位: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优越性: (1)把分散的生产资料组织起来,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无力地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弱点(2)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经济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3.作用: (1)共同富裕原则得以实现(2)吸收社会分散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收入

4.农村集体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 集体和农户两个经营层次

(2) 实行双层经营体制的理由:铜我国总体水平低相适应,避免过去大规模经营造成的弊端;适应农业生产特点

(3) 内容:a.一方面,在坚持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与集体签订合同,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产任务,并根据劳动成果取得劳动收入b.另一方面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4) 优越性: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又能适应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

(5) 作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6) 家庭承包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双层经营体制是家庭承包的保障

混合所有制经济:1.含义: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取决于与它相适应得的社会制度和控股权在谁手里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1.原因: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有不同层次,生产水平多层次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2.作用: (1)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2)有力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1.表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作用:保证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 个体经济: (1)性质:小商品经济

(2)特点:a.本质特点: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b具体特点: (与私营经济比较)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3)作用: a利用分散的b发展小商品生产c保存和发展传统技艺d活跃市场e方便人民生活f增加劳动就业

2. 私营经济:(1)性质:资本主义性质

(2)特点: a本质特点:雇佣劳动,剥削他人,以利润为目的b具体特点:(与个体经济比较)规模大,设备先进,生产率高

(3)作用:a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b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c吸引劳动者就业d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e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

3. 外资经济: (1)资本主义性质(2)外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3)地位:一种重要的非公经济(4)作用:a节省我国资金b学习国外先进经验c有利于培养人才d加快现代化进程

4. 非公经济作用: (1)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2)加快生产力的发展(3)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4)增加就业(5)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5. 非公经济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6. 对非公经济政策:鼓励 保护 引导 监督 管理

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 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

2. 具体原因: (1)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a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b有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3. 有“三个有利于”决定∶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促进我国经济建设(3)促进社会进步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配客体: 个人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

3.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 优越性(作用): (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3)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 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1)所有制基础:个体私有制(2)分配主体:个体经营者(3)分配客体: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4)同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资金 技术 土地 劳动力

3.性分配

基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的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其利用效率

→综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配置:1.目标:是有限的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必要性:解决人们对需求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3.两种方式:调节和市场调节,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实现

市场: 1.产生: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2.含义: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市场 广义: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作用(即价值规律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产生和发展

3.有效运行的条件:(1)企业多,自由进入市场,充分竞争(2)灵活的价格(价格是配置最集中的表现)

平等性:1.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2.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也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3.内容: (1)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4.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合理配置

竞争性: 1.含义: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2.原因: (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在竞争中形成,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

3.作用: (1)积极作用:a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使其改进技术,提高产率,优胜劣汰 b保证价格变化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很快得到调整 ,促进优化配置→综上,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2)消极作用: a盲目竞争,社会的浪费b导致垄断,不利于优化配置

4.正确看待竞争:公平竞争,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法制性: 1.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2.必要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3.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要求:(1)学法 懂法 守法 用法 (2)及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开放型:1.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连在一起

2.决定因素: (1)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市场需要而进行生产和经营,实实质是为消费者而生产和经营(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广泛发展要求具有开放性

3.作用: (1)打破区域封锁(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4.地位: 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四个特征的关系:1.平等性与竞争性相互制约:没有平等性,竞争不能正常进行;没有竞争就无平等可言

2.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又是平等性的体现

3.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4.四个特征既是实现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又是市场经济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四个特征的共同作用(市场经济作用): 1.有效调节社会的分配2.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3.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的不足: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当经济行为

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 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危害:a经济波动b浪费

(3) 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

危害:a经济波动b浪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外沿: 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

经济:年度、五年、十年规划

(3)作用:经济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经济: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调控作用

2.法律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

(3)作用: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舒畅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3)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一、 企业:

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特点: 1.以盈利为目的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独立经营,独立核算4.是人和物相结合的经济组织

地位: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作用: 1.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参加者2.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着3.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重要性:企业素质的高低以及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企业法人: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特点:1.地位: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基本特点: (1)大规模用及其生产(2)较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3)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严密(4)适应能力强(5)外部联系广泛

二、公司:

含义: 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特点: 1.从事生产流通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2.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优点: 1.是大中型企业普遍取的企业组织形式2.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3.有利于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法人治理结构: 股 东 大 会

↓ ↓

( 所有权 ) 董事会 ← 监事会(监督权)

↑ ↑

总经理(日常经营权)

(“→”表示制约关系)

分类: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相同点:(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2)股东都附有有限责任(3)公司都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负责(4)组织机构大体相同(5)都有名称和章程

2.不同点:(1)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2)是否可以发行股票,公开募股机子(3)资本是否一定是货币(股份公司是)(4)股东人数有无限制(5)注册资本数额、设立程序、适用范围不同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

地位: 国民经济的支柱

支柱作用的表现:1.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再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3.拥有雄厚的资产、一流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1.含义: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

2.地位: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提高经济效益:1.含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2.原因: (1)企业以盈利为目的(2)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

(2)充分利用有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民)(3)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国家)

4.方法和途径: (1)a依靠科技进步,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b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c由粗放向集约转变→a要求b;a导致c(2)a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率,按价值规律和国情办事b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实行市场需要的产品→a导致b

兼并、联合和破产:1.依据: (1)激烈的市场竞争(2)优胜劣汰原则

2.作用:(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优化产业结构(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3.兼并: (1)重要性: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2)意义: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3)核心: 竞争

4.“强强联合”:(1)目的:大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作用:a实现优势互补,优化配置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产率d促进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扩大市场占有额f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g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5.破产: (1)依据:a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b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2)作用: A积极作用: a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产率b有胜列塔,优化配置B消极作用: a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利益损失b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动荡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者

一、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厂长(经理)的地位:中心地位

1.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 ,受法律保护

2.中心地位的表现: (1)统一指挥,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两个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2)决策权和生产指挥权(3)其他领导受其领导,对其负责

3.中心地位的重要性: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厂长与职代会的关系: (1)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必须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2)内容:a厂长必须依靠职工群众履行企业各项义务b支持职代会、工会等的工作c执行职代会决定

职代会的地位:1.性质: 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使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机构

2.权力和作用: (1)审议企业重大决策(2)监督行政领导(3)维护职工合法利益

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1.作用: 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监督

2.体现: (1)保证党的领导,贯彻方针政策,企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2)支持厂长行使职权,权责统一,有效组织经营(3)发动带领群众开展民主管理活动,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与厂长领导相统一,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4)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推动两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

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企业与国家、职工的关系:

1.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1)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2)从全局出发,维护整体利益,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贡献力量

2.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1)把自我积累放在首位,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使企业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2)关心群众生活,照顾职工现实利益→综上: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生产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要求: 1.国有企业经营者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团结职工群众,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3)良好的业务素质: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意义: 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集中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1.正当竞争: (1)手段: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2)作用和结果::a社会作用: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法律结果:受法律鼓励和保护2.不正当竞争:(1)手段: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弄虚作,欺诈,损人利己(2)危害和后果:a社会危害: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不增加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浪费b法律后果:受法律制裁

第一节 三大产业

一、农业:

GD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GN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

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 (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

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 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 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

2. 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1)靠政策

(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

(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

(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

(5)靠产业结构调整

二、工业:

分类: 1. 重工业: 生产资料 2. 轻工业: 消费资料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 表现在: 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作用: 1. 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和装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4)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5)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重要性: 1. 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这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2. 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三、第三产业:

层次: 1. 流通部门 2.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3.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4.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发展条件: 1. 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2. 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3. 一二产业产率高,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4.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变化,提供市场5.国际经济技术交流

作用: 1. 方便消费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 促进一二产业3. 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重要性: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

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1. 由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

2.由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决定: 原因:(1)一二产业产率低,劳动力束缚(2)认识上重视工业,轻视流通、服务行业

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1. 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 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 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第三产业的途径、措施:1. 发展现代服务业2. 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3. 面向居民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4. 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四、三大产业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1.第一产业为二三产业奠定基础

2.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

3.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产业进步

第二节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统一的意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

权利: 1. 内容: (1)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2)具体权利:a平等就业和选择就业b取得劳动报酬c休息,休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f享受社会保险和g提请劳动争议处理h其他权利

2. 意义:(1)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2)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义务: 1. 完成劳动任务

2.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3. 提高职业技能: (1)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产品质量好坏,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2)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性质: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2)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作用:a促进人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

国家不是BC,不会把这些东西放到网站上的!要注意哦!

你也可以去买一本超厚的高考指南!(个人经验)

come on!!!

2021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②市场在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④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实行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第一要义.发展,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方法:统筹兼顾. ⑤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另, (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问高考一些政治问题(经济的)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社会属性,使用价 值是商 品的自然属性。

2.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的等价物。

3.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两个职能。

4.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5. 汇率又称汇价, 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升高, 可换更多的人民币 。

6.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 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叫使用价 值

8. 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9. 居民消费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影响(其中△指当前和预期的收入 ,收 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10.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为 主旨的。

11.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3. 在社会再生产中,直接生产起决定作用,分配和消费起桥梁作用,而消费是物 质资料生 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4.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5.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7. 通过改革:①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8.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 济制度。

9.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0.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他掌握着国家经济的命脉,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 作用。

11. 发展、 壮大国有经济, 对于法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国际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12.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 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3.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 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的能力上

14.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15. 个体经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17.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18.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19.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0.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法人 ≠ 自然人

21. 公司的经营是指公司为向社会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益而进行的所有活动 的总和。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 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生产方式

3 为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措施

4 聘用高科技人才

对于扩大内需

1 降低利率,增加转移支付,减少消费说等

对于扩大就业就是把以上再综合一下,对于高考你知道这么多就可以啦

高考政治生活与消费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哲学常识

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发展观。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线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三部分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

(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的性质和地位中国***的性质;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

(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四部分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

2.中国***和中国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高考经济的介绍

  生活与消费

  1、通货膨胀(结合物价的上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进行分析)

 (1)含义:物价全面持续的上涨的经济现象,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原因:根本原因: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不平衡;直接原因:货币供应过多。

 (3)对策:①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②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控制社会总需求。③其他政策:限价、减税、减发国债、减少财政赤字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3)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3、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我国粮、油、猪肉等物价上涨;南方雪灾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等)

 原因:①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价格)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做法: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结合我国当前物价上涨的现状,说明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②互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a、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b、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6、影响消费的因素(结合我国居民的消费偏低、用该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1)居民的收入影响

 ①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差距过大,影响消费需求)

 (2)商品价格高低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的关系:在人们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

 ②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3)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影响比奢侈品低。

 (4)各种商品比价的变动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数量。此外,商品、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广告等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结合节能减排、限制使用塑料袋)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考经济,即善于把握“商机”的商家们把目光投向高考这块“唐僧肉”:诸多健脑、营养补药被吹得神乎其神,让人怦然动心;各类《考试宝典》充斥书店报摊,叫人眼花缭乱;各个宾馆打出“考生客房”、“高考套餐”招揽顾客,令人目不暇接;各大网站推出专家、学者咨询答疑,“高考状元”聊天对话,把人搞得神魂颠倒。一时间掀起了发高考财的热潮,各种宣传热闹非凡,把“高考经济”炒得红红火火。

文章标签: # 经济 # 发展 #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