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2021高考经济生活,经济生活高考

tamoadmin 2024-06-19 人已围观

简介1.经济生活 小高考 赠品是否属于商品2.重庆新高考政治考哪几本书3.高考中经济生活:货币的贬值幅度如何计算?以这个选择题为例,要有详细过程4.2022湖南高考政治四本书比重5.经济生活改编题高考总复习:做价值量的题要记住“提高加,降低减;提高除,降低乘”。第一题,说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指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用260除以(1+30%),等于200,指该部门某商品今年的价值用货币表示是

1.经济生活 小高考 赠品是否属于商品

2.重庆新高考政治考哪几本书

3.高考中经济生活:货币的贬值幅度如何计算?以这个选择题为例,要有详细过程

4.2022湖南高考政治四本书比重

5.经济生活改编题高考总复习:

2021高考经济生活,经济生活高考

做价值量的题要记住“提高加,降低减;提高除,降低乘”。第一题,说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指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用260除以(1+30%),等于200,指该部门某商品今年的价值用货币表示是200元。价值总量等于数量乘以价值量,就是200*2.

第二题,劳动者数量增加了,增加对商品价值量没影响,对商品的数量有影响,所以10亿件*(1+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按照第一题的做法,10除以(1+10%),所以一乘一除,最后就是10了

经济生活 小高考 赠品是否属于商品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科学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决定消费,实现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

重庆新高考政治考哪几本书

属于商品。

赠品是名义上的赠送,但实际上属于商品。

这是捆绑销售的一种,你购买不只是购买了你要获得的物品,也购买了赠品;

赠品的价值在于,你愿意多花多少钱获得赠品和购买物品。

例如,如果2000块的手机你不会买,你的心理预期是1900,但是,如果附赠一个充电宝,使得你购买了2000块的手机。此时赠品的交换价值就是100。

高考中经济生活:货币的贬值幅度如何计算?以这个选择题为例,要有详细过程

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等。重庆新高考政治一共为10本。

1、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

3、文化生活。文化生活指阅读、写作、文娱、体育及其他艺术方面的活动。

2022湖南高考政治四本书比重

B

货币贬值率

所谓货币贬值率,是指由于货币的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后和贬值前相比所存在的比率,我们称为货币贬值率。货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为:货币贬值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

实际需求的货币量为36000亿元

(50000—36000)/50000=0.28

`不会吧?这20分也太难赚了!

有正确答案吗?

上涨幅度是5/3吧?

经济生活改编题高考总复习:

经济生活占30%,政治生活占24%,文化生活占16%到20%,生活与哲学占26%到30%。

2022湖南高考政治四本书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它们的比重分别为经济生活占30%,政治生活占24%,文化生活占16%到20%,生活与哲学占26%到30%。

2015高考复习《经济生活》问答题必背重点

(特别提示:在做问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取舍,不能一味照搬答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 影响价格的因素 (P11—P13)

①需求影响价格。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②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增加,价格上升;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价格下降

(注意:成本属于价值,成本增加,价值量会增加;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会降低。)

2.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P16 按新教材观点)

①调节产量。价格下降,减少产量;价格上涨,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增加其使用量;价格上升,减少其使用量。 3. 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P17—P18)

(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居民收入;③物价;④消费观念。 (2)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①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费水平与未来收入预期成正比,因此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④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成反比。因此要完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

⑤物价过高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这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⑥消费心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P29)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④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国家对待公有、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P35)

(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发展非公经济,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014版观点)

(3)国家对待公有、非公经济的政策: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2014版观点)

3.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P39—P40)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企业要强化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外,企业还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4. 我国的就业形势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P42—P43) (1)就业形势: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出现结构失衡。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三角度: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 ▲ 国家(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②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 企业:

①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待遇。 ▲劳动者个人:

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发挥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

③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 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P61、P62)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收入公平分配,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④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P61—P62. 按2014版新教材观点)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社会公平分配奠定物质基础。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这段话可用“保合法”、“增低”、“扩中”、“调高”、“清隐”、“取非”来助记)

⑤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加大对农村区和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实现共同富裕。 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P62)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同时,效率与公平又存在矛盾。 4. 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P62—P63 按新教材观点)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5. 财政的巨大作用 (P65)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6.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P66—P67)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启示:要增加财政收入,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财政收入过多、过少的影响: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财政收入过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启示: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P79)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市场能通过竞争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 诚信的重要性 (P40、P80)

①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②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济衰退。

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新教材P88)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4.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新教材P89—P90)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段话可用:“一转到”、“二依靠”、“四个化”、“四区域”来助记)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4版教材观点)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5.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P94)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因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6. 为什么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行对外开放?(P91、P96、P101)

①当今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日益加深。

②参与经济全球化,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参与经济全球化,能更好地与各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实践证明,参与经济全球化、实行对外开放,能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7. 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014新教材 P97) ①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④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⑤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8. 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P101)

①熟悉世贸规则,勇于应诉,积极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加强行业自律,制止低价竞争。

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立品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 ④重视创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⑤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拓展市场空间。 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到境外投资办厂。

文章标签: # 经济 # 发展 #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