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中美高考差异-中美高考差异论文英语800字

tamoadmin 2024-08-28 人已围观

简介1.121中美实验班是什么意思2.试比较说明中美教育观的异同3.怎么看待中美父母的教育方式?(用英语回答)4.浅谈中美教育论文?5.中式与美式教育的差异6.中美教育差异:美国老师敬业精神欠缺121中美实验班是什么意思121中美实验班:中美实验班是指不参加中国高考,直接为去美国深造留学打基础的一个特殊的实验课程班。创建于2008年。由北京市首师大附中与美国著名德怀特高中合作举办,教学宗旨是培养国际一

1.121中美实验班是什么意思

2.试比较说明中美教育观的异同

3.怎么看待中美父母的教育方式?(用英语回答)

4.浅谈中美教育论文?

5.中式与美式教育的差异

6.中美教育差异:美国老师敬业精神欠缺

121中美实验班是什么意思

中美高考差异-中美高考差异论文英语800字

121中美实验班:

中美实验班是指不参加中国高考,直接为去美国深造留学打基础的一个特殊的实验课程班。创建于2008年。由北京市首师大附中与美国著名德怀特高中合作举办,教学宗旨是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目标是毕业后进入美国前一百所大学学习深造。

在校期间,学生要同时修中美两国的课程。也就是说,中国学生不仅要再美国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中国这边的会考也必须通过。再毕业以后,中国学生将会拿到首师大附中和德怀特高中的两个高中文凭。

中美教育的优势:

1、教育: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教育非常丰富。中国虽然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2、学生评价:中美两国都十分重视学生评价,但在方法和标准上略有不同。美国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表现,而中国则倾向于考试成绩。

3、创新能力:美国教育体系鼓励学生创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中国也开始注重这方面的教育,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美教育的劣势:

1、教育公平:在美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中,都存在教育不均等和贫富差距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还需要得到改善。

2、教育质量:虽然美国拥有丰富的教育,但其教育质量在近年来逐渐下降。中国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教育质量的关注和升级。

3、教育匹配:由于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存在差异,因此留学和跨国就业存在教育匹配的问题。例如,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学生回国后可能会面临就业困难。

试比较说明中美教育观的异同

首先,美国人的教育是为了培养资本主义需要的人才,中国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

其次,中国是应试教育,而美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素质教育。这与历史和现实有关,应试教育也是在人口众多的国家选择人才的一种成本比较低廉的方式。但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有人说“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也许就是这个原因。美国的教育,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鼓励他们打开思想的翅膀,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具体来说,有以下八点不同:

一、两国初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好处高分看成首要目标。而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二、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对中国孩子来说,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他收到来自各方压力。然而在美国,每个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时间私人的物品。家长方面也不会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分数在大人心中比能力要差得远,而中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拿高分”。

三、两国在知识观是存在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即中国教育的静态与美国之间的动态差异,这一动一静反映两国知识观的差异。

四、两国在提供学生的学习环境上不同。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的运动研究方法的能力。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能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五、两国课程设置不同。比如关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在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只有英语一种(除专业外),这是教育系统为全体学生做的统一选择。而在美国,学生选择的范围就大得多,包括西班牙语、法语、拉丁语等。还有在美国不用教材的课,他们通常叫做“家庭生活”课,课程内容包括缝纫、烹饪和增强自信心等等,教给学生的是书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教会学生如何生活。

六、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不同。中国的启发式教育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其实一直到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诱导学生,使他们找到“唯一的答案”。美国学校的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师一致的正确答案外,还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属于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在中国,除了少数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数外,其余的均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上大学的最重要的、唯一标准。但在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一次失手,情有可言;两次失手,也可以理解……因此,这些考试成绩就可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上大学的考量标准。

七、学习负担不同。美国几乎每周都会放一天,但在中国,周末可能被无情占有,就连绚丽多彩的日也会因繁重作业的充斥而黯然失色。

八、家庭教育不同。一是美国教育小时管得严,美国父母会立下许多规矩,而孩子越大管得越松。中国父母恰恰相反,小时候百般溺爱,长大处处限制,甚至连大学专业、恋爱都横加干涉。二是美国教育注重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这个教育差别使得美国孩子比中国更具自立性。

怎么看待中美父母的教育方式?(用英语回答)

China is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history and reality and, of course, is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in a large population

National talent to choose a relatively low cost.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is to train

Students from a general lack of innovation. Some people say: "Why can not a Chinese one Nobel

Prize winner. "Maybe this is the reason.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r the West in many countries, focus on quality education. Concern for each individual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encourage them to open the wings thinking,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ribute to innovation

中国是应试教育,当然与历史和现实有关,应试教育也是在人口众多的

国家选择人才的一种成本比较低廉的方式。但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培养

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有人说:“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一个诺贝尔

奖得主。”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美国的教育,或者说西方很多国家,注重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

发展,鼓励他们打开思想的翅膀,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1.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irst of a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the primary goal of teaching different:

Chinese primary education to childre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child benefits as a high priority goal;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is only one primary purpose: to cultivate children's creativity.

2.'s Attitude towards different results

China's children, will make a bad report card he had received pressure from all sid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 end of each student's report card time for all private goods. Parents do not give the child to exert too much Pressure. Score in the hearts of adults than the ability to far.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students is aimed at "high."

3.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view of knowledge is different:

China's emphasis on education for instil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knowledge and respect for authority and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of the succession system.

The United States is even more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use knowledge of the actual ability to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 for the knowledge and authority of the dou and critical spirit of the expansion of knowledge and creativity.

Both expressed the education of a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s knowledge: the China Education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 move that reflects this static view of knowledg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4.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providing the students a different environment:

American schools from an early age to encourage children to do research,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the children's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independent ability to organize the movement of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s.

China's schools,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n the constrain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ideas, it takes the initial stage of laying the foundation, the advanced stage of learning can be divorced from each of the two-stage strategy.

5. Two different curricula

For example,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China, students in basic education in English only one (other than professional). This is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for all students to do the unification of cho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on a much larger, including Spanish, development, Latin, and so on. There are no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course exist, they are usually called "family life" class.

The topics will include sewing, cooking and enhance self-confidence, and so on. He taught the students the book is a life outside of things, as a person or necessary. He taught students how to live

6. Mode of education and differ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China's heuristic education there is a flaw, that is, in fact until a certai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by inducing students to enable them to find "the only answer."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addition to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rrect answer to the same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turned to the room for free imagin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unknown, but no objective there is a potential answer.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a small number of talented people do not he to look at the "entrance" Score, the other are the "test" results for the admission of people lear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 only criterion. But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ry year students he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types of examinations of at least one Kind of test, missed the first, the situation there at all; missed twice, you can understand ... ... As a result, these test scores can be admitted as a very important admission criteria for consideration.

7. The burden of learning different: The United States almost a day off every week intervals. In China, however, could be ruthless hold over the weekend, and even the gorgeous holiday will be as a result of the hey work and full of pale.

8. Different family education:

1) American education Guan Deyan hour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set many of the rules parents, children and the greater control the more-song; Chinese parents on the contrary, in every possible way spoil a child, all grown up restrictions, and even professional University, both in love unwarranted interference.

2) Educat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pay attention to children's sense of culture,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a child more than self-reliance of China.

Advice

China's reform of the examination system, teaching students with the burden of reform, education reform in three areas as a whole, and the examination system is "far left" key. Only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has change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be truly their own space .

The United States is in innovation rather than on the basis of insufficient to grasp the basis of the premise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fall. Our situation is that on the contrary, we are more than on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and, hence a need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our innovative efforts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fall.

Education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different education is a response to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suitable for today's community education or the education system does not necessarily meet the current Chinese society. In short, what we need is a combin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China's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education system is gradually correct the deficiencies in education, tend to be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this is where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s our intention.

1.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首先在于两国初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

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好处高分看成首要目标;而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

对中国孩子来说,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他收到来自各方压力.然而在美国,每个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时间私人的物品.家长方面也不会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分数在大人心中比能力要差得远.而中国大部分学生的目的是"那高分".

3. 两国在知识观是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即中国教育的静态与美国之间的动态差异,这一动一静这反映两国知识观的差异.

4.两国在提供该学生的环境上不同:

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的运动研究方法的能力.

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能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5.两国课程设置不同

比如关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在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只有英语一种(除专业外).这是教育系统为全体学生做的统一选择.

而在美国,学生选择德育的就大得多,包括西班牙语,发育,拉丁语等.还有在美国不用教材的课是存在的,他们通常叫做"家庭生活"课,.

课程内容包括缝纫,烹饪和增强自信心等等.他教给学生的是书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是作为一个人或者的必需.他教给学生如何生活

6.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不同:中国的启发式教育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其实一直到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诱导学生,使他们找到"唯一的答案".

在美国学校的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师一致的正确答案外,还给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没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

在中国,除了少数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数外,其余的均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人学得最重要的,唯一标准.但在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一次失手,情有可言;两次失手,也可以理解……因此,这些考试成绩就可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入学考量标准.

7.学习负担不同:美国几乎每周都回放一天.但在中国,周末可能被无情占有,就连绚丽多彩的日也会因繁重的作业的充斥而黯然失色.

8.家庭教育不同:

1)美国教育小时管得严,美国父母会立下许多规矩,而孩子越大管得越松;中国父母恰恰相反,小时候百般溺爱,长大处处限制,甚至连大学专业,恋爱都横加干涉.

2)美国教育注重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这个教育差别使得美国孩子比中国更具自立性.

建议

中国的考试制度改革,教学改革与学生减负,是教育整体改革的三个方面,而考试制度是"牵一发而动身"的关键.只有应试教育改变了,素质教育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

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因而我国教育的完善必须抓创新来补不足.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应的是不同的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中国现在的社会.总之,我们需要的是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的现代化教育.

中国现行在实行的新的教育体制,正逐步的改正教育的缺陷,趋向于多元化,国际化,这正是研究教育的成果所在.也是我们的本意.

浅谈中美教育论文?

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美教育时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有关中美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中美教育差异比较》

摘 要 杨振宁教授在比较美中教育时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那么,在教学方面中美之间到底有哪些具体差别?这些差异又有那些利弊?本文会从中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美差异

一、基础教育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美国中小学生的课时非常少,课外作业是有时间限制的, 周末一般也不布置作业,如果某一门功课作业布置过多,该教师可能被学生或学生家长依法控告。美国中小学生所学课业知识在这个阶段要少于中国中小学生,中国初中二年级数理化课本的知识程度与美国一般同类学校的初中三年级持平,美国的高校和中学都推行学分制、选课制和主辅修制,课程实行综合化, 理论联络实际,抓好第二课堂,使学生们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比如在语言教育方面,美国学校着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及语言能力,老师经常会出一些讨论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写作业,比如: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要求根据该行业的特点,询问从事过该行业的成人,写出一篇真实可行的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讲述。所以大多数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在演讲及与人交往上更胜一筹。我认为最理想的教育是将中美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相融合,使我们的孩子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很高的创造力。在中美教育差异中,最明显的还是教育观、知识观的差异。譬如,到底什么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训练。美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的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在利用和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资讯以及扩充套件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的教育则更胜一筹。因此,在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下,美国学生比不过中国学生,但是,在可以随意使用各种资讯工具的现实研究中,中国学生就远远比不上美国学生了。

二、高等教育

美国的高等教育重视综合素质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校课程的设定上。美国的许多大学都曾开设“九十年代大学生活”课程,其作用类似于国内高校的“生活导论”课和“思想品德修养”课,内容则有异有同,包括大学教育的作用、校园生活方式及生存技能等。

美国各大学开设了各种课程,每门课程规定相应的学分和任课教师的具体要求。每学期选修哪些课程,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美国对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只规定必须达到的学分总量,没有入学考试、修业年限、年龄等方面严格规定,只规定在校学习的最长年限,至于学分在哪个学年完成则由学生自己决定。

中国的高校招生主要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我国的高等教育,本科大多数是四年制,有少部分是五年或六年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还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尚有许多管理原则和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相似,美国的本科也是四年制。不同的是,其课程设定在前两年是基础课程的教育,后两年才偏向于专业方面的教育。美国高校在学期的设定上与国内不尽相同,有的是一年两个学期,与国内类似;而有的则为一年四个学期,一个学期只有十周左右。在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周期和老师的授课周期都大大缩短,使得课程的安排显得更为紧凑,专业性更强,并且每个学期内学生负担的课程数相应减少。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减少课程与课程之间在时间上的冲突,便于学生尽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一段时间内把精力集中到少数课程上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美国大学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成龙配套。学校组织的各种型别的讨论课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们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又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各种学生俱乐部活动内容生动活泼, *** 了个人志趣爱好的发展。各种学术讲座繁多,大都是美国学术界知名人物的报告,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美国大学是入学容易毕业难,一是课外作业特别多,老师讲课很精,大量的是让学生课外自己去阅读、思考、写文章,完成各类作业。而且平时学习与作业情况,老师要作为评价学生每学期总成绩的重要内容,学生们是一点也不敢怠慢的。二是考试特别多。各学科几乎每周都有考试,稍不留意,考试就会出麻烦,将影响到综合成绩的高低。

美国的大学是分等级的。名牌大学不仅学费较高,而且学生质量也比较好。名牌大学学生的特点就是特别有志而勤奋。美国的一般普及类大学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人们靠竞争生存,靠自己的能力生存。所以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培养起了什么事都靠自己的习惯,读大学也是靠自己打工、,很自立,他们从不依赖父母活一辈子。美国大学对教师水平或业绩的评估,非常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如果大多数学生对教师不满意,就会直接导致教师下岗。所以,在美国大学任教很有危机感,如何既要讲好课,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使学生满意,这的确是门学问。

美国教育较注重自学。教师讲的内容与教材上的差异很大。到博士这个层次,上课时大部分时间用来讨论,教授的作用是引导,讨论主要是让你对读过的内容提出看法,作出批评。在研究生硕士这个层次上,他们很重视写,一般说来,每周看完阅读材料后要写5-10页的小论文。如果是比较大的讨论课程,每学期至少要写两篇25页左右的论文,主要是对所读文献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对于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我们应该看到,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是与美国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因而我国教育的完善必须以抓创新来补不足。

美国的大学教育很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因此,不同国家的教育比较必须基于社会文化背景的比较。正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美国的教育传统是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同样,中国的教育传统也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探索出既能适应中国社会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华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的难点。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了解了彼此的长处和不足。把中国人的含蓄和美国人的开放,中国人的刻苦钻研和美国人的创造精神,中国人的脚踏实地和美国人的浪漫、富有想象力结合起来。将不失为现代化教育的良好方法。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加重大的成功和突破。

参考文献:

[1]杨振宁.杨振宁教授对中美教育的比较反思[J].复旦教育,20002

[2]刘黎,赵德龙.中美高等教育之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3

[3]郝云龙.中美高等教育之比较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6

[4]孙莱祥,周洪林.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太重基础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22

作者简介:何 娟1989-,女,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式与美式教育的差异

中国的学制和美国的学制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因此中美教育的衔接性较好,有利于中国学生到美国学校继续学业.欧洲的教育体系同中国的教育体系差别比较大,学术风格也与中国不同,因此美国的教育体系通常更适合中国不容层次的学子继续学业.

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3年;中小学教育分为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和初衷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小学毕业后可选择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从初中开始1至3年.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科2到3年,大学本科4到6年,硕士研究生2到3年和博士研究生3到4年.

地区的学制包括学前教育2年,国民义务教育9年,高级中等教育3年和高等教育6到10年.自初级中等教育开始分为两大体系:一为学术教育体系,目标在于学术研究以培养专门人才,包括高中3年,高等教育大学4至7年,硕士博士教育2到6年.另一体系为技术职业教育体系,传授应用学科和技术,目标在于培养使用型专业人才,包括国中后的五年制专科学院,高职3年,两年制学院,两年制技术学院,四年制技术学院及研究所.

美国学制与中国相仿,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大学4至5年,硕士2年,博士4年.在高中毕业前为义务教育,经费由提供,教育内容用通识教育.美国自大学教育开始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有两年制职业学校和专业学院.同其他国家的学制相比,中美学制的相互兼容性更大.中国的学生到美国继续学业,其高中和大学的学历一般都能得到承认.如果他进入美国的大学读研究所,那么他在国内修的学分,大部分可以转.高中毕业要进入美国大学就读也很方便,因为高中学科的理科方面多半已经符合美国大学的条件.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顺利申请美国的大学,但可能要补修一些学分,课程,完成学位的时间稍长一些.

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也有不同之处.美国大学生入学以后,可以等到第二年,第3年再决定自己的主修课程.医科,法律在美国大学没有设专业部门,必需等完成学士学位,通过相关的考试后才有资格申请.

中国学生留学美国通常在专业课程上不会落后,但是她们必须加强英语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及创造力,并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成功.

有人说,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

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美国学校的数学教育则基本上是“点到为止”,教师一般不要求学生做完教科书上的习题,常常只要求做单数题或双数题。中国基础教育是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技巧,美国教育只是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至于学生今后是否要以数学工程作为事业,则由学生今后自己去选择,学校的教育没有必要强迫学生把那些技术练得“炉火纯青”。

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美国教育是普及与精英相结合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当平民还是做“精英”。自己选择走“精英”道路的,需要艰苦奋斗;选择走平民道路的,接受普及教育,平平淡淡、与世无争地接受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的教学只是点到为止而已。这样的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教育。虽然每个美国人在16岁以前必须接受强制性的教育,但是这种大众化的教育却比较普及,也就是标准比较低,它适合于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由于教育的匮乏、就业市场的限制以及人文环境诸因素影响,国内的教育只能这样“公平”地实施。中国学生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没有选择的余地,美国学生则不同,选择走“精英”道路的少数人,只要艰苦努力、认真学习,力求“精”“深”,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精英”教育。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没有来自社会、家庭强制的压力,所以有一种愉快的发自内心的动力。

中美教育除了自我的定位问题之外,在学业课程的选择上还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美国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学多悟少”与“学少悟多”

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以考试论英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起点高、难度大、知识面窄。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要做太多的作业,要考太多的试,要背太多的文章。孩子们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爱好。而我们的老师们也基本上不会鼓励和挖掘孩子们学习以外的各种潜能。反观生活在美国的孩子就幸福得多了。他们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14时放学后大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即便是考试,老师也不会给学生排名次,学生们也从不在意谁考得好或不好。相反,如果某个孩子有某种特长,则会受到其它同学的羡慕和尊敬。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老师普遍认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远远比那些书本上枯燥乏味并与实际生活毫无关系的抽象理论重要得多。

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好的立论之一,就是中国的学生常在各种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拿金牌。但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我们的学生是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打造”出结果来的,所谓的成绩,也只是集中在学科的解题技巧上,而不是在实际运用和发明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只是局限在做题,解题上,而非运用理性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试想,如果我们把孩子有限的时光都花在抽象的如同智力游戏的题海上,那么,他们勇于参与实践的时间和能力必将大受影响。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美国明显高于我国。美国的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去图书馆查文献、找数据来完成一个正规的项目。他们的命题完全从兴趣出发,极为广泛,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环保到动物保护,应有尽有,而有些在我们看来是只有到大学毕业才能完成的论文。美国的老师总是激励孩子们的自我表达能力、怀疑能力和辩论能力。孩子们从不认为世界上的标准答案只能有一个。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怀疑能力就是未来的创造力。这也正是美国之所以强大的基础。我国的基础教育所打的基础是重知识“学多悟少”,纵观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国的基础教育重视扎实性,而美国教育重视多元性;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纵向的深度,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注重广度;美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精神,中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相应的,美国有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充分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中国基础教育则沉闷得多了。

中国的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美国的学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从深层次思考,我认为,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中美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培养考生是把有问题的教得没问题;培养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教得有问题。

培养创新与打好基础

美国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但各州、郡甚至学区都可以自行编订课程标准。从总体上看,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多,内容广但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修课种类繁多,多达上百种,主要是依据学生升学、就业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去选择,取得规定的学分即可。

比较我们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我们的情况与美国恰恰相反。大一统的要求,千篇一律准则,灵活与个性不够。目前我们施行的课程方案中,必修课的地位相当突出,教学时数多,知识要求高,统一的课标,甚至是统一的教材。

我们的课堂教学相对美国来讲,班级人数过多,课堂容量大、要求高,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呆板。这样虽然给学生打下了系统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课堂不活跃,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的弊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是中国基础教育课堂尤其是高中课堂的共性。而美国课堂班额小、氛围自由、宽松,上课期间学生可以随意走动,自由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而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

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优势的相互融合才是最优的。如今,美国的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弥补基础。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传统上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求同思维,而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我国的教育应该是在基础的基础上加大创新。

笔者赴美探亲期间,有意对美国的教育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中美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现仅就两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差异进行一些比较。

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以前,我们从有关报刊上看到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几个学位,感到很纳闷。现在才明白美国的大学体制是很灵活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学习几个专业的课程时,相同的课程不必重复学习,这样在通过了一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之后,再修不同专业的专业课程就较为容易了。这给学生一个扩大自身知识面的好机会,也为学生朝着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校学生也可以中途休学去工作,已拿到的学分仍然被保留,一年或几年后可再继续到该大学就读,直到修满学分,拿到学位。我认识的一位美籍华人妇女,她儿子读了两年大学后,告诉母亲说觉得学习没有动力,准备先到社会上干上两三年,再返回学校,一则可以打下一定的经济基础,二则可以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这位母亲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不表示反对。在美国,年轻人大多很有主见,这种独立意识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美国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大门敞开,人们变换职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通常人们在转入新的职业前,又开始学习相关的新课程,所以在社区大学里可见到年龄层次不同的学生,有的20来岁,有的却有40、50岁。如一位女教师原来是电脑工程师,在电脑行业工作了近20年后,觉得厌烦了,想当教师,让生活更轻松些,她就到大学进修中等师范教育,毕业后在一所中学找到了工作。还有一位哲学教授对哲学失望后改种葡萄去了,而他原来竟然是名电工。美国的教育更注重发挥人的潜力,众多的教育机构为所有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只要你想学习,想读书,你就可以在就近的大学里找到你感兴趣的专业。报名后,通过相关的测试,学校会建议你选修什么科目。每年分三个学期,1月、5月、9月开学。课程安排在时间上也考虑得十分周到,有白天的,也有晚上的,甚至还有从下午5点到7点的。有的老人退休后又去大学学习,以弥补以前在学习上的遗憾。而在中国,在大学里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从事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潜能。虽然现在职业教育已有了长足发展,但我国职业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办学质量上,以及职业院校所设专业和课程方面,都还存在着不足,离社会的实际需要差得很远,需要大力改革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大学也朝着开放的方向努力,越来越多的人跨进了大学的门坎,这对提高全民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未来,应该是让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只是少数人上大学。中国的人口众多,大学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应该办越来越多的大学。在中国存在着“落榜生”一说,而在美国是没有这个词的,他们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是一种歧视。

提高全民素质不能仅靠学校等教育机构,还应有更多读书学习的场所。在美国,图书馆很多,而且借书卡是全市联网的,可在全市的任何一个图书馆借书、还书,全由自己在电脑上完成借书或还书的程序,极为方便省时。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从早上直开到晚上10点以后。书店也很多,里面有很多极为舒适的沙发供人安坐读书。你可以从早上开门进去看书一直到晚上11点关门才出来。里面有吧台供应热咖啡和面包。孩子也极喜欢去书店,里面有许多玩具,儿童书屋布置得如同童话世界,儿童读物设计得就像玩具,令孩子们爱不释手 。

中美教育差异:美国老师敬业精神欠缺

博主按:北京“21世纪教育研究院”邀请我下周六赴京出席“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系列专题研讨会,主题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考虑到我和女儿在美国学习过一年半载,组织方建议我以家长的身份从中美教育比较的角度做个发言。既然对方出往返机票让我去北京开会,总得尽可能准备充分一些。于是,我把“作业”布置给了在美国生活了10来年的老同学米雪。没想到她如此认真负责,结合自己和儿子的教育,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并且通过QQ给我发来如下留言:“虽然任务重大,恐怕我难胜任,但我还是愿意尽力而为。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所以我整理了自己的想法,放在我的博客上。我的个人见解,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部分,作为评论或转载都可以。”为了让网友全面了解一个中国家长眼中的中美教育异同,我当然选择在第一时间全文转载老同学的文章。

 中美教育优势互补的设想

 米雪

 “父女博客”博主、我的老同学陈强给我出了个“大课题”: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想听听我的意见。虽然任务重大,恐怕我难胜任,但我还是愿意尽力而为。

 首先得申明,我对国内的教育评论都是基于出国前的印象,以及现在掌握的网上信息,不够贴切之处,请大家指正并谅解。

 我的设想是能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在如下几个方面做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我出生于教师家庭,在中国和美国都上过学,也在两个国家都当过家长,今天,我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团队精神和个体奋斗相结合

 美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团队精神,从小学到大学,老师的作业内容,离不开一项:“Team Work”。让同学们分组,3-5人一组,共同完成一项Project,如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个剧本并表演,辩论演讲,或盖一栋房子。Project有趣而复杂,必须大家同心协力分工协作。此项的成绩在每个学生总成绩里占的比重还蛮大的。

 团队精神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也为今后走向社会打好社交基础,在美国找工作,往往要强调自己有很好的合作态度。从长远看,这种教育对于培养团结和谐的国家接班人也有益处。

 中国的学校比较注重鼓励学生个人表现,学生习惯于单纯追求自己的高分数,同学之间相互攀数高低,压力很大。

 素质教育和学业表现齐发展

 我的儿子捷从初中到高中,几乎每天都上体育课和音乐课,每个周末还要外出参加乐队表演,整个暑都有长跑练习。由于要我接送,把我忙得够呛。到了高中3年级,他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就是乐队,下午有长跑,我看他一天在这两门课就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虽然他的安排与报考大学的要求有关,但也可以说明美国的高中很重视素质教育。

 多做作业与自由发挥各有长处

 小学和初中,美国的孩子作业都很少,上午7点上学,下午2-3点放学,中午不停课。记得捷有时回家后就看电视,玩电脑,因为作业少。老师少布置作业可能是为了腾出时间给小孩自由探索自己的喜好。但我认为,这种年龄的孩子,自制力很差,特别是男孩贪玩,他们也不知如何发展兴趣爱好,放任自由没有好处。而放学后的时间,我们都在上班,无法顾到他,还不如让他多做些作业。

 所以,中国的孩子作业多些,不是坏事,有利于巩固学习的内容,并专心于学业,只是要掌握好一个度,还可以布置一些另类的、有创造性的作业。

 敬业精神和师资素质缺一不可

 美国的老师都受过高等教育,大学老师有博士学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也有硕士学位,正式教师要求有教师执照,应该说老师素质不错。

 但我总觉得他们的敬业精神不如中国老师,作业少,也让他们少负担评改作业。平时问他们,孩子的表现如何,总是说:“Very Good”,我觉得他们有点少一事少麻烦的态度。开家长会,说的尽是好话,我们家长也就没有太多问题好问了。

 可是,中国的老师就很有敬业心,责任感也很强。他们没有得到额外的报酬,却对学生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他们会关照每个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思想情绪,发现不对苗头,主动及时与家长沟通,特别是班主任最辛苦了。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我的父亲连续二十几年担任高中毕业班的物理老师,还有班主任。他每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评试卷,还有学生提问,不论早晚,我们家拥挤不堪的小房间老有他的学生,父亲从不厌烦,一直讲解到学生满意离开。

 我对自己的中国老师也是充满敬意,他们虽然不拥有很高的学历,却能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一丝不苟,对每个学生给予真心密切的关注。

在我们这一带,如果你想得到中国老师式的关怀,只有送孩子到私立学校,每人每年的费用约为1万美元,外加名目繁多的赞助费。

 最后,给中国的教育权威部门两点小建议

 高考2-4次

 给孩子们多几次、甚至多一次的机会也好啊。

 我是过来人,知道那种压力是可怕的,会使人应试状态出现紊乱,我不幸在高考前一晚因过分紧张,并中暑头疼一夜未眠。

 美国的“高考”SAT一年有7次机会,学生还可以在任何一个年级参加考试。

 十来岁的孩子,不该将他们置于那种绝对极限的压力:这一次是他们的机会!

 如今交通方便,信息发达,组织也不是很困难,不像古时的科举考试,一年只能办一回。如果需要增加的费用,相信家长也愿意分担。美国考SAT和ACT都要缴费的,哪个家长不愿承担?

 缩短专科授课时间

 正如陈强说的,我们学了许多没用的知识,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每个人天生可能擅长某些学科,和不擅长另一些学科,比如,有的人通理,有的人爱文。给学生一个学期,最多一年时间就够了,他们可以发现自己是否喜爱并能在这方面发展。比如,捷只上了一学年的化学,他就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一门课,以后不再继续选修。

 许多专科授课时间都可以缩短,如物理,化学,英文,地理等。如果孩子有兴趣和有专长,再让他们重点选修。

 当然,这项建议的实施得有高考配合,如果高考设物理化学等为必考科,比重相等,那就不可能了。美国给学生提供“SAT II” 考试,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考试科目,如数学、科学、化学、外语等。而“SAT I”只考数学、语文和写作这些最基础的科目。

文章标签: # 教育 # 美国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