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考历史资料,高考历史文件

tamoadmin 2024-07-30 人已围观

简介1.我国高考制度在哪个年代改革的2.高考文科生需要考哪些科目?3.求历史全部重点框图,重要知识点4.江苏高考政策2023中国近代史在教科书里面零零散散的分布着,文化史里有一部分讲19世纪中国先进思想的,经济史里有一部分讲小农经济的的瓦解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政治史里有一部分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书里面讲的乱八七糟不知所云非常凌乱,你不妨自己去找线索,自己总结会记忆很深刻。和你简单说一下我总

1.我国高考制度在哪个年代改革的

2.高考文科生需要考哪些科目?

3.求历史全部重点框图,重要知识点

4.江苏高考政策2023

高考历史资料,高考历史文件

中国近代史在教科书里面零零散散的分布着,文化史里有一部分讲19世纪中国先进思想的,经济史里有一部分讲小农经济的的瓦解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政治史里有一部分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书里面讲的乱八七糟不知所云非常凌乱,你不妨自己去找线索,自己总结会记忆很深刻。

和你简单说一下我总结的近代史模块。我把从1840年战争以后,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作为一条纵向的线索,接着我就去书中找内容往这个时间链里加,政治史那本书里提炼出以下的:1840年第一次战争——1856到1860年第二次战争——1885年到1888年中法战争——1894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中穿插着中国人民的反抗:于是整理出:1851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98到1901年义和团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1915到1921年——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这些的时间逻辑清晰的摆在面前了,接着到书中把每个的①发生的原因,即背景。这时候你要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来阐述了对吧?这是就要翻开经济史和文化史那两本书来去找,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政治史里面讲到了1898年戊戌变法,翻开文化史那本书,书里面就讲到了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围绕着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行民权等等内容,那么这一部分内容就可以作为戊戌变法发生的文化背景加进去;你再翻开经济史那本书,书里面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那么这便作为经济背景加进去。②发生过程,如那几次战争签订的条约的内容都有什么啊,人民的几次救亡图存运动都有哪些纲领性文件啊...诸如此类。③影响有哪些,积极意义、消极影响,依旧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的方面,再加上一些其他具体的影响。比如文化史里面有有一部分讲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出现了西餐啊**啊等等,那么这一部分就可以作为某一个的影响加进去咯。答题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它概括为:从文化的角度,xxx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使得中西方文化交融,西方的民主自由的思想传播开来。

常常是这个发生的原因就是上一个的历史影响,所以这样一来,答题就非常容易。

有很多线索你自己可以去创新的总结。你觉得喜欢那种你就按照哪一种去整理笔记然后背下来。真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用了两个星期,不管是地理课数学课还是什么课,除了历史课偶尔听一下意外,我都在整理我的历史笔记,写完无数根笔以后整理出两厚本笔记(我的字很小),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愉快的,因为你会逐渐的发现老师在前面讲历史题的时候,你猜得到她下面要说什么了,那么你就成功了。之后我的历史就出奇冒泡的考了个第一,后来我又这样来整理政治笔记,政治又考了第二,之后分数就再也没有低过,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真的是事半功倍的。两个礼拜就可以搞定别人三年学的东西。

类似的线索还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从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俄国1917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这个地方便和前面的那条时间链衔接上了,为什么呢?因为五四运动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影响便是: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如果你按照我的方法去试过了,那么到这里你肯定会想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段时间的历史,于是马上就会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时间线索连接上,其中包括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便是从这时候开始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时期——18年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综合一看,一条完整的时间链出来了:从1840年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开始中国人民经历着从 旧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洋务派、维新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为开始,先后经历了四个时期,(这个地方很乱,从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公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时期,四个时期内大小非常多,考点也很多)——社会主义革命——今天。

在俄国十月革命那里,你还可以加进去一条时间链:1861年沙俄农奴制改革——苏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这里和马克思主义有点关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期(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经济改革时期(包括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成俄罗斯。

纵向的时间链整理好了,你便开始横向的去对析来加深理解。比如:苏联经济改革的这个时期,美国在干嘛呢?美国在和苏联

“冷战”,于是你的思维便又发散到美苏冷战的历史周围去了。在举一个例子:中国清末戊戌变法的时期,日本在干嘛呢?日本在进行明治维新。你就可以去对比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思维就是这样来发散开的,你的思维越发散,你答题时候答到的点就越全面不糊遗漏。

我国高考制度在哪个年代改革的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试题精选

编校:魏会阁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

—— 引自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1936年12月16日)

材料二 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余殊觉其措置太骤;而军事方面复于此时,以立即动员军队讨伐西安,毫无考量余地,认为其不容诿卸之责任,余更不能不臆断其为非健全之行动。军事上或有取此步骤之必要,委员长或亦悬盼此步骤之实现,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是非得失,将付诸异日之公论。

……

余复请端纳(澳大利亚人,曾先后担任过孙中山、张学良和蒋介石夫妇的私人顾问)携一函致委员长,函中述余深信吾夫一切措施,皆以民族利益为本,余日夕为彼祈祷上帝,愿彼宽怀。余复以长函致张学良,告以彼等此举将使国家前途受严重之打击,余深信其卤莽灭裂之举动,初无断送国脉陷害领袖之恶意,应及时自拔,勿贻噬脐之悔。

——回忆

材料三 在纪念70周年大会上说:“是中国20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成为中国全面抗战这一重要时局转换的枢纽。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也因他们崇高的爱国义举,被誉为“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1)据材料一回答,张、杨发动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哪些认识与做法对的最终解决是有利的?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学良、杨虎城“有大功于抗战事业”。

(4)说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所表现出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依据你对的了解,认为表现了哪些精神?

参考答案..(1)原因: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无视,继续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2)认为,是张、杨的卤莽举动,最初并没有危害国家与蒋介石的恶意;反对国民党内对张学良立即取处罚措施及军事讨伐意见,主张和平解决。为和平解决,在蒋介石、张学良两个方面都作了相应的工作。

(3)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使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转向合作抗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正是由于共国两党的团结,实现了全民族抗日,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热爱祖国的精神;崇尚团结的精神;追求统一的精神;爱好和平的精神。(言之有理,说出三点即可。)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奥林匹克运动主要宗旨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世界相互了解和建设一个更美好和平的世界。这一宗旨具体体现为: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精神,促进青年更好地相互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和平的世界。一句话,“和平、友谊、进步”是奥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

1931年国际奥委会确定,由德国柏林主办1936年的第十一届奥运会。

1936年6月,法、英、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了保卫奥林匹克思想大会,反对在柏林举行奥运会。但由于国际奥委会的坚持,1936年8月第十一届奥运会在柏林如期举行。

材料二 1968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19届奥运会上,男子200米决赛结束后举行颁奖仪式时,男子200米冠军史密斯和第3名卡洛斯戴着黑手套登上了领奖台。当国际田联埃克塞特向他们颁奖和致贺时,他们拒不摘下黑色手套。不仅如此,当乐队奏起了美国国歌,星条旗在头顶冉冉升起时,人们发现两名黑人选手悄悄地脱下了鞋子,只穿着黑色的袜子。更令人费解的事, 史密斯系着一根黑色领带,卡洛斯脖子上则挂着一串醒目的珠子项链。随后,两只带着象征它们肤色的黑色手套的拳头一起高高举起。

这个场面使奥林匹克运动场上8万名观众顿时陷入惊愕之中。紧接着,如同一阵狂飓横扫体育场,一些人热烈欢呼鼓掌,一些人拼命嘘声叫喊,还有些人则不知所措,台上也乱了方寸。一些官员的脸色开始变得煞白,当时的国际奥委会,最不喜欢奥运会与政治有染的布伦达治满脸怒容,两眼紧盯着这两名公然对种族歧视表示不满和抗议的黑人选手。

事后史密斯和卡洛斯向新闻界解释:赤着双脚表示黑人的贫穷,史密斯的黑色领带和卡洛斯的珠子项链表示美国社会强加于黑人的刑法,黑色手套代表黑人全力争取的斗志,他们高举的拳头表示黑人的团结和力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美等国反对在柏林举行第十一届奥运会的原因是什么?

(2)1954年,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60周年时,国际奥委会承认1936年在柏林举行奥运会是一个严重错误。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错误产生的影响。

(3)史密斯和卡洛斯的举动,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掀起的黑人民权运动在特殊场合下的表现。当时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是谁?

(4)对于第19届奥运会上史密斯和卡洛斯的举动,你怎样评价?(答支持与反对均可,但理由一定要充分。)

参考答案..(1)当时,德国法西斯已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并将军队开进了莱茵非军事区。德国的行为违背了奥林匹克的“和平”思想。

(2)德国法西斯借奥运会宣扬军国主义与纳粹思想。以“和平、友谊、进步”为宗旨的奥运会在德国召开,也使人们放松了对法西斯德国发动战争的警惕。

(3)马丁?路德?金

(4)支持。美国黑人是美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美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黑人运动员也为美国赢得了无数的殊荣,但美国社会严重的种族歧视给黑人的生存、就业及社会权利带来了极大的危机。史密斯和卡洛斯的举动是对种族主义的强烈抗议与抨击,事实证明,产生了良好效应。

反对:奥运会不是政治活动场所,对种族主义的反抗不应以这种方式出现。事实上,当他们棕黑的脖子上挂上奥运奖牌时,当美国国歌为黑人的杰出成绩而奏响时,这本身就是对种族歧视的人最有力的打击,所以,没有必要取如此行动。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1960年,由伊拉克出面邀请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委内瑞拉四国到巴格达举行石油生产国会议,商谈对一些西方国家一再单方面降低油价,严重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的问题取对策,成立该组织。后来又有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厄瓜多尔等八国陆续加入。70年代以来,该组织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引自《辞书》

材料二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斗争举例:

“11年欧佩克与西方石油公司在德黑兰举行会谈,签订《德黑兰协定》,把石油开税率从50%增加到55%,打破了西方石油财团单方面制定标价的特权。”

“为补偿美元贬值造成的损失,13年欧佩克与西方石油公司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谈判,达成了提高原油价格标准11.9%的协议。”

13年10月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叙及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战争。战争使阿拉伯国家收复了部分被侵占的领土)爆发,此间欧佩克决定立即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后又对美国等五国实行石油禁运,为此立即减少各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并两度大幅提高油价,第一次提价70%,第二次提价124%,这次石油斗争成为14年至15年西方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诱因。

三节材料均引自高校《世界现代史》教材

材料三 到80年代后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分化瓦解,石油输出国组织出现裂痕。作为海湾首富的科威特由于和伊拉克等邻国的诸多矛盾而率先背弃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价格同盟”,单方面与西方国家进行石油贸易。伊拉克在多方交涉甚至发出各种威胁无效之后,加上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欲望,竟贸然出兵占领科威特,阿拉伯世界因此公开分裂为两大阵营。在苏联解体,美国急欲复圆“独霸梦”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纠合“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阿拉伯世界更加四分五裂。

——引自《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石油输出国组织进行斗争的手段有哪些?这些斗争有什么意义?

(2)依材料三,分析80年代后期石油输出组织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第三世界国家或组织要想求得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1)斗争的手段,提高石油开税;提高油价,减少石油开;实行石油禁运。

意义:维护了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利益,以石油为政治斗争的武器,在国际事务中产生重大影响。

(2)变化:80年代后期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变化,西方大国加强了对石油的控制。

原因:自身矛盾造成组织分化,伊拉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政策;西方国家的分化;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地区冲突加剧。

(3)第三世界国家必须联合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单纯的优势只能是西方工业强国的附庸。

4.2007年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根据这一文件,朝同意对一切现有核设施进行以废弃为目标的去功能化,并在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宁边5兆瓦实验性反应堆、后处理厂(放射化学实验室)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厂的去功能化。美方将牵头实施去功能化,并提供起步资金。 分析人士指出,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工作的展开,表明朝核问题正按照六方会谈达成协议的既定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成就,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露出曙光。

除朝、韩之外的四方,近代历史上都曾在朝鲜半岛存在着利益关系,相互之间也有过交手或较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近代日本开始侵略朝与最后吞并朝鲜的相关。

(2)简述二战后,美国在朝鲜问题上与苏联、中国的矛盾与斗争。

(3)当今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与历史上日、美在朝鲜半岛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4)中国在朝鲜半岛面临的三个不同情境中,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各时期作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876年日本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朝鲜大门被打开;1910年,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2)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1848年,在美国与苏联的支持下,南部与北部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1950年美国进行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夏,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3)历史上日本、美国在朝鲜半岛的行为,完全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而且取的是武装侵略的方式。这次六方会谈,是为了维护朝鲜半岛、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取的是平等协商的方式。

(4)日本侵略朝鲜时,中国不但没能保护朝鲜的独立与安全,自身也遭到日本侵略;美国侵略朝鲜时,中国以武力协同朝鲜人民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在朝核危机中,中国为和平解决危机,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的国力及的对外态度,决定着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朝鲜问题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高考文科生需要考哪些科目?

17年夏,刚复出不久的同志召集知识界人士群策群言,做出恢复高考的历史决定。如今,距离那个非同寻常的夏天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从那时起,高考和高考改革始终处于社会关注的焦点。

考试技术改革从传统考试到现代教育测量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高考传统的命题方法和考试方式的缺陷,考试研究的学者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调查与论证,提出以现代教育测量理论为指导,吸收标准化考试的理论和经验进行高考改革。

1985年,高考标准化改革由广东省率先试验,当年进行英语、数学两科的标准化考试试点。到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区),涉及100万考生。经过由点到面的改革实践,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高考标准化的全过程包括:命题标准化、考务管理标准化、试卷评阅标准化、分数的解释和使用标准化。这一改革加强了高考命题的科学性和可控性,减少了考试误差。

在高考走向标准化考试的过程中,我国首次进行了大范围内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研究,高考的各个学科逐步建立了认知领域的考试层次目标,对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和深入的讨论,这为后来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

标准化考试的实施实现了在命题过程中对各种指标的预估和把握,并在考后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在《考试说明》中对各种指标进行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广大中学教师逐步熟悉了表征试卷和试题质量的指标,对于科学掌握测试方法,评估和改进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高考标准化的改革还包括对各种题型功能和试卷题型比例等多方面问题的实证性研究,规范和稳定了试卷的形式,把光学符号阅读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引入高考评分,使客观题的阅卷快速准确,主观题的评分误差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较好地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

求历史全部重点框图,重要知识点

文科生学习的科目以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为主,以物理、化学、生物为辅。

内陆大部分省市的高中教育中,文科生以文科综合(历史、政治、地理)为高考考查科目,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仅作为高中毕业考试科目,不纳入高考。仅沿海少部分城市中实行文理综合的全面教学。

在中国***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高考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正式提出部署。预计2018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届时各省市区将正式取消文理分科。

扩展资料:

高考加分:

1、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以下高考加分项目,此后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2、保留和完善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保留“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分项目。

各省(区、市)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不得擅自扩大全国性加分项目适用范围。

3、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

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相关政策按照上述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的规定执行。各省(区、市)要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

4、规范和完善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

根据国发〔2014〕35号文件要求,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由省级人民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有关地方要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根据实际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百度百科-文科生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高考政策2023

201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笔记

专题一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专制制度(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大权,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皇帝代表了,中央集权就是以皇帝为中心,皇帝可以在中央高度地垄断一切权利。包括秦汉在内,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国家形式就是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紧密联系,皇帝个人既体现了专制主义,又反映了中央集权的贯彻。

2、形成原因和条件:

原因:A、经济上: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B、政治上: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以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思想上:战国时法家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为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理论基础;D、实践上:战国时商鞅变法,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地方上建立县制的规定,强化了国君在政治上对国家统一的权力。这为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客观条件:A、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和周王室的软弱无力是历史的教训,也是这种制度产生的客观历史背景;B、秦的统一和强盛。

3、演变历程:(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各国的变法运动、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2)、秦朝:正式建立(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西汉:空前加强 (汉承秦制、有因有革);

(4)、东汉:进一步加强(加强监察制度等);

(5)、隋唐: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6)、北宋:强化(北宋取措施,使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7)、元朝:新发展(中央的中书省、宣政院和枢密院、地方的行省制度);

(8)、明清:达到顶峰(明朝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措施、清朝时增设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等);

(9)、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黄宗羲等)。

(10)、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特点、功能和作用:

(1)、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听命于皇帝;

(2)、功能:压迫、剥削和镇压人民的功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抵御外辱的功能;组织修建大型工程和治理严重水患等功能。

(3)、作用:A、进步性: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我国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保证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明清时期还为抵御外敌入侵提供了保证。 B、消极性: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资本主义萌芽以后它还束缚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5、认识:A、发展趋势:一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B、产生根源:理论上来源于法家思想;实践上是封建国家巩固统治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

二、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

(1)、形成和演变:A、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在确立皇权至上的基础上,建立起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B、汉承秦制,汉朝继续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只是在某些官职在名称上有所变化,职权范围变化不大。

(2)、影响: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三省六部制

(1)、形成和演变: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央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创立的,唐朝延用并完善。三官都是宰相,他们相互牵制和制约,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宋元明清时期在沿用的基础上稍有变化,但变化了只是局限于形式。(2)、影响: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表明我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官僚制度完全趋于成熟。该制度有效地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唐朝以后的中央行政机构的格局一直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3、上述两种制度的主要区别:

(1)、确立行的时代不同: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朝,盛行于汉;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盛行于唐。 (2)、内部结构不同: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机构,其中行政、军事和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的家政与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3)、丞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三省六部制中,由于三者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的皇权。(4)、作用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使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则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1、分封制:①、经济基础:井田制;②、受封的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行政、军事、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③、作用:

2、郡县制:

(1)、起源于春秋初期。秦统一全国后,这种制度在全国推广,并被后世所沿用,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分封制不同,郡守与县令不是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各郡县在政治、经济上没有独立性,也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以郡县制的实施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3、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制 汉初在地方推行。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与割据无异。形成了王国问题。侯国相当于县,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法”,解决了王国问题。

4、行省制度 开始于元朝。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统治需要,巩固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我国选官(才)制度的演变

1、世袭制;军功受爵;

2、察举制度 两汉时期,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朝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拨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内容。选官标准:前期是才能和品德,后期却变成门第望族。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度

(1)、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A、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B、唐朝时:①、贞观时,增加了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②、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③、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了定制。C、评价: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起到了抑制门阀、扩大封建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等作用。

(2)、北宋时:发展:①、北宋初期:A、考试分乡试、省试和殿试;B、严格规定了科举考试的程序,殿试成为定制;C、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考试科目;D、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

②、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时又改革科举考试:废:…;改:…;设:…。

(3)、明朝时:八股取士:科举试卷只能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4)、清朝时:A、戊戌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B、1905年,清废除了科举制度。

4、高考:1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五、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御史大夫:秦朝所设的“三公”之一,(职能)

2、刺史制度:西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个州,每州设刺史1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刺史权力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和军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3、通判: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两者相互牵制。

4、御史台:元朝设立的最高监察机关。

5、提刑按察使司:明朝设立提刑按察使,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

6、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负责辑捕、刑狱之事,监视、侦察官民的不法行为。它直接则皇帝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后来,东厂和西厂则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

专题二 重大的变法与改革

一、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

1、变法与改革

(1)、管仲改革:春秋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内容:作用:

(2)、商鞅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4)、庆历新政:(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

(5)、王安石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失败原因)

2、综述:

(1)、分类:A、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

B、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C、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

D、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2)、变法的原因:

A、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B、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实现富国强兵;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为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E、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结果改革或变法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

(3)、目的: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其它目的:建立封建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4)、变法成功的原因: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B、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C、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D、改革者具有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信心。

(5)、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用人不当或操之过急,新法反而危害老百姓。

(6)、改革的启示:它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有,进而遭到他们的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二、中国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1、洋务运动: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历史作用。

2、戊戌变法:时间、标志、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性质、历史意义

3、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开端、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其他方面改革、重大成就、理论等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原因、时间、人物、主要内容、性质、意义、不足。

2、日本明治维新:原因、时间、主要内容、性质、意义、不足、结果及原因。

3、美国罗斯福新政:原因、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典型特点、意义。

4、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社会改革:主要内容、取得成功的原因、给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二战前的苏俄(联):A、十月革命后,苏俄巩固新生所取的措施;B、新经济政策;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策体制的形成、特点、弊端;

2、二战后的苏联改革:A、赫鲁晓夫改革:重点、结果及原因;B、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结果及原因;C、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及其内容、结果及原因。

3、东欧国家的变革:①、原因: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②特点:A、南斯拉夫:B、波兰;C、匈牙利;D、捷克斯洛伐克:③、结果及原因。

五、重要改革之间的比较

1、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富国强兵;②、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性质相同;④、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前者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后者处于严重的社会危机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前者是建立新制度,后者是巩固封建统治;③、效果不同:前者使秦国逐步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后者使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2、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

(1)、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②、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巩固统治;③、影响相同:都是从西方引进了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2)、不同点:①、结果不同:前者失败;后者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性质不同:前者是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后者则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戊戌变法与与日本明治维新成败原因比较

项目 日本 中国

社会背景 人民反抗持续且猛烈,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集团内部发生较大分化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封建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改革派掌握实权;改革的阻力较小 改良派没有发动群众,而是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新法根本无法实行

国际环境 西方列强正抓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急需原料产地和市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专题三 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时期 主要内容 名称

三国 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台湾 夷洲

隋唐 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 流求

元朝 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及琉球 琉球

明朝 前期称小琉球 小琉球

清朝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打败郑军,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台湾省;1895年,中国清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等。 台湾

南京国民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大陆解放后,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19年至今,我国坚持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为内容的祖国统一政策;坚决反对势力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 台湾

一、中国古代的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1、基本情况:

自进入封建社会以来,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四次统一(秦、西晋、隋和元)和三次大的统一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2、秦、隋、元三朝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1)、长期的战乱纷争,广大人民渴望统一;(2)、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加强;(3)、完成统一的一方力量强大,分裂割据的一方衰弱腐朽;(4)、杰出人物取正确的统一方针策略。

3、统一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国家统一,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巩固、民族融合、文化进步、边疆开发、赈济灾荒、抵御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4、我国古代出现分裂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分裂割据的经济原因;(2)、地方势力膨胀是分裂割据的政治根源;(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是造成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4)、中央集权不力是分裂割据的直接原因;(5)、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也是造成分裂割据的原因之一。

5、分裂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分裂会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社会动荡、经济发展迟缓、国弱民穷等。

(2)、分裂时期,历史仍然在发展,如各民族不断融合,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等,同时,分裂时期也孕育着诸多统一的因素。

二、朝鲜半岛问题

1、古代:中朝亲善:①、两汉:三韩多次派人觐见汉武帝和汉光武帝;②、隋朝:隋炀帝三征高丽,以和议而终;③、唐朝:与朝鲜关系密切,有人员、技术文化、经济贸易往来等。

2、近代:屈辱抗争:①、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四个环节:A、《江华条约》,打开朝鲜的门户;B、甲午战争,控制朝鲜;C、日俄战争,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D、《日韩合并条约》,吞并朝鲜。②、抗争:20世纪30年代,反对日本法西斯,最终赢得民族独立。

3、现代:统一曲折:①、朝韩分裂:②、朝鲜内战:③、朝韩会晤,2000年6月,金大中和金正日发表共同宣言,进一步推动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④、朝鲜统一,一波三折,原因:A、严重的军事对抗的存在;B、政治分歧很大;C、双方经济实力悬殊;D、双方有效沟通明显不足;⑤、中、日、美、俄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和力量的角逐。

三、台湾问题: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见表)

2、承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国际条约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件,都阐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3、台湾问题的由来:①、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形成对峙局面;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

4、国家统一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①、根本保证: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②、民族心理:完成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历史证据:(见上);④、国际法依据:(见上);⑤、政策保证:“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⑥、榜样借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⑦、2005年,国民党连战、新民党等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访问大陆。

(2)、不利因素:①、势力的百般阻挠;②、美国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③、日本右翼势力与势力相配合,不断制造事端,既影响中国统一,又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练习] (绵阳市07级市二诊考试题37题)古往今来,反对分裂、消除割据,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追求人民幸福安康,是仁人志士、杰出政治家、普通老百姓共同追求的目标。回答:

①、秦、隋两朝完成大统一相同的历史因素是什么?〔8分〕

②、两宋时期,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成就远远超过了汉唐,但两宋却没有像汉唐一样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分析两宋时期封建国家统一未能完成的原因〔6分〕

③、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时期,归纳分析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取的措施。〔8分〕

④、20世纪是中国历史展和大变革时期。中国逐步从战乱、屈辱、落后,走向了独立、发展、统一。中国***人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期,是怎样逐步实现祖国大陆统一的?为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提出了什么样的政策?〔10分〕[强调: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三、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统一问题

1、美国内战:时间、背景、著名人物、经过、两个文件、转折战役、性质、进步作用、意义。

2、德意志统一:时间、统一中心与人物、一个政策、三次王朝战争、进步作用、局限性。

3、意大利统一:时间、统一中心与人物、进步作用、局限性。

4、美国、德国维护或实现国家统一的共同时代特征:

①、两者都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②、都面临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涉;③、都取战争方式清除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④、都完成了维护或实现统一的既定目标,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扫除了道路,使两国在19世纪末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江苏高考政策2023。

1.2023年高考什么时间报名?

答:网上报名时间为2022年11月1日至4日,信息确认的截止时间为11月7日17时报名。

2.哪些人员可以参加高考报名?

答:(1)具有我省户籍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 ①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 ② 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 ③ 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2)非我省户籍的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在我省参加高考的,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在我省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普通高中学习经历;②其监护人在我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3)在我省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人,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可以申请报名。符合条件的港澳台籍考生,可以申请报名。

3.哪些人员不能参加高考报名?答: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考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取强制措施或正在者。其中,未成年人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4.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届毕业生如何报名?答: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届毕业生必须遵循“高考与合格性考试同一属地报名考试”的原则,在报名地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地点办理报名手续。

5.往届生、社会考生以及在外省借读的我省户籍考生如何报名?答:往届生、社会考生以及在外省借读的我省户籍考生,在其户籍所在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地点办理报名手续。

所有往届生、社会考生、在外省借读的我省户籍考生以及其他非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等,在报名开始前,一律先由专人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网上报名。已被普通高校录取而未报到或报到后退学的考生,报名时必须上交有关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或提供退学证明。

6.在我省就读的随迁子女如何报名?答:随迁子女考生须由考生本人向现就读中学提交《2023年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申请表》,由现就读中学汇总后报就读中学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和县(市、区)招办,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办理相关报名手续。

报名时须提交以下证明材料:(1)明。考生本人二代和户口簿的原件及复印件。(2)稳定住所证明。考生本人或其监护人的房屋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或考生和其监护人在我省的暂住证(居住证)等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3)监护人就业证明。监护人在我省的就业单位或所在社区(村委会)出具的就业证明原件。

7.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人如何报名?在我省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人,持护照和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可在我省各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地点办理报名手续。

8.在我省的港澳台籍考生如何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港澳台籍考生,可在我省各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地点办理报名手续。

文章标签: # 改革 # 中国 # 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