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2016高考数据分析,2016年数学高考平均分

tamoadmin 2024-07-29 人已围观

简介1.[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2.高考状元调查数据3.上海高考考生人数一般在数据分析前有特定的场景以及目的,有时可以根据分析目的进行选择分析方法,从而更快的进行数据分析。比如一组数据想要研究不同性别对于商场满意度是否有差异。也许可以使用方差、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但是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数据类型以及结构来决定。在分析前我们需要选定分析方法以及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

1.[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

2.高考状元调查数据

3.上海高考考生人数

2016高考数据分析,2016年数学高考平均分

一般在数据分析前有特定的场景以及目的,有时可以根据分析目的进行选择分析方法,从而更快的进行数据分析。比如一组数据想要研究不同性别对于商场满意度是否有差异。也许可以使用方差、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但是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数据类型以及结构来决定。在分析前我们需要选定分析方法以及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

提到“分析方法”可能很多人比较苦恼,已经准备好数据但是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比如自己的数据是定类还是定量,是否满足分析方法要求等等。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定类数据,定量数据,如下:

分析方法:

[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

方法如下

1、建三张基础数据表。

表设计要规范,不能直接拿进出仓单的表式,规范的标准是符合数据库范式,有兴趣就上网搜索,没空闲就按照图示去做吧。规范要求:首行是标题行,2行起是数据行,每一行就是一条记录。如图,建立:

编码表(SKU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单位)

年初库存表(SKU号、年份、年初库存)

进出仓表(SKU号、日期、进仓数、出仓数)

这里的SKU号是关键字段(标签),有了它,就可以打通三张表的关联。这里有2个容易犯错的地方:①编码表的SKU号不可重复;②进出仓表的日期用用日期格式,注意是用减号“-”连接年月日。

2、使用PowerPivot的数据模型功能导入表。选择“编码表”的数据→点选菜单的PowerPivot→点添加到数据模型。而后会出现数据模型界面(多弹出一个对话窗),显示刚才添加的编码表的数值。

注意:

①第一次启动PowerPivot的工具或组件,会很慢,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操作下一步;

②数据表不能重复添加,添加一次就够了;

③数据模型里面的表是链接表,是只读的,要修改就要回到Excel主界面进行工作表的修改;

④选择数据最好是整列整列地选择,不要仅选择数据区域,因为当以后增加数据的时候,如果是选择区域的话就要修改链接表的选择范围。

然后,回到Excel主界面,同样操作添加“年初库存表”和“进出仓表”到数据模型。这三个表链接过来后,默认是叫表1、表2、表3,为方便使用,改名为“编码表”、“库存表”、“进出仓”。

3、在数据模型里面建立关系。

“关系”是关系型数据库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里不展开,有兴趣可自己上网查。这里应用“关系”,起到数据从一个表传递到另一个表的作用。回到PowerPivot界面,右下角点击关系视图。将“编码表”的SKU号拖到“库存表”,再将“编码表”的SKU号拖到“进出仓”。这样,就建立了2个一对多的关系。

4、用数据模型建数据表。新建一个工作表“统计表”,插入→数据表→选择“使用此工作表的数据模型”,由于之前建立了数据模型,所以这个选项没有致灰→位置选现有工作表,确认即可。

高考状元调查数据

前言:

最近想了解新高考改革,看了不少文章。以下两篇文章有助你了解改革措施及问题,辩证看待改革。

浙江和上海2017年的高考录取已结束。总体看来,虽然浙江省出现了极少数考生的“误报”志愿,但是,两地作为我国高考改革的首批实验省份,第一轮高考实验较为平稳收官,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取,最终投档、录取结果,都基本符合考生的期待。

从2017年9月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将在浙江和上海之后启动新高考改革。在这个时候,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接下来进一步完善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以及推进全国新高考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轮高考改革实验结束:理想很丰满

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实行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等等。

最核心的内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选3),上海是3+(6选3)。科目改革在高考改革方案推出时,被赋予很多意义,主要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具体包括:

其一,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不像以前3+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只有2选1,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学科兴趣来选择科目。

其二,扩大学生课程选择权。

以前学生都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班里学习,现在则实行选课走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课程学习选择空间,不能说是国外中学那样的完全学分制,但可以说新高考之后,很多高中都开始实行走班制。

其三,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外语科目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计入高考成绩,全国各省今后都一样,因此学生的考试选择权扩大了。浙江省更进一步,7选3的选考3门也可以考两次,因此浙江有4门科目考两次,改革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程度比上海也因此大很多。

其四,扩大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权。

新高考不仅有“3+3”科目改革,还有要求取消录取批次的改革。今年浙江省把所有录取批次都取消,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填报本科和高职志愿(在浙江今年高考录取中出现的学生志愿填报失误的“乌龙”与此有密切关系,当然,这不是取消批次改革的问题,而是说改革还存在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在2016年时,就取消了一本、二本录取批次的区别。取消录取批次,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来选择学校,而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其五,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

实行新高考改革之后,浙江和上海两地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发生了改变:上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可以填报4个专业,总共可以填96个专业;浙江省实行分三段填报志愿,每一段所在学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

现实很骨感:不可忽视的功利倾向

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但是,从实践情况看,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存在被功利对待的情况。

客观而言,在有的地方、学校,学生的权利是落地了。但是, 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学校、学生、社会以功利的态度来应对这一轮改革,因此,有的地方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 部分学校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新高考。

学生自由选科变味“套餐制”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这是理论上的组合,理论上可以扩大学生的科目选择权。但是,调研显示,大多数学校能够提供7到8个组合给学生选择已经非常不错了。

学校认为,如果要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科目组合选择,意味着必须开设更多的课程,也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可学校师资不够!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研究显示,要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教师要增加30%,使师生比达到1:8左右。如果实行大规模的走班制,则需要有更高难度的学校管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样选,学校必须关注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给了学生20种组合选择,如果最后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

综合各种情况,有的学校就取“套餐制”,结合学校师资情况,给学生设置几个科目组合套餐,供学生选择。不可否认,套餐制相对于以前也有进步,但距离实现学生充分的科目选择,还有很大的距离。

浙江省有4门科目考生可以考两次,高二就有两次选考机会,结果导致有部分高中在高一时,同时进行8门选考科目的学习。这样做的意图很明白,就是争取让学生高二完成3门选考考试,之后就只学语数外。

上海比浙江的情况好一点,因为上海每门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且高二只安排了生物和地理两门科目的选考,其他科目的选考则安排在高三下学期。但就是如此,包括上海有的著名高中,也明确告诉学生,必须在高二把这两门干掉,或者高二至少考掉一门,否则高三要3+3,很难和其他3+1的学生比拼。很多家长很苦恼,说学校告诉我们必须选两门,如果不选两门,今后你们自己出了问题我们不管的。

外语科目有两次考试,按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其中一次。但从实践情况看,上海参加秋季高考的学生,至少95%以上两次考试都参加,第一次100%都参加,第二次只有极个别没有参加(有一所高中,高三毕业生400名,只有4人没参加,而且这4人准备出国留学,要学习德语)。一方面是学生觉得多考一次,说不定可以考出更高的分数,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告诉学生,第二次除非特殊原因,必须参加。

其次, 学生和家长也以功利态度来对待。

选学校只图虚名,选科目只求高分

新高考改革设计,没有打破一个基本框架,就是按照3+3的总分进行排序、录取。所以学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首要关注的还是哪一个科目组合会得到高分,不管3+(6选3),还是3+(7选3),很多学生在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包括学科兴趣、未来的大学兴趣和专业兴趣)。

今年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出现误报的“乌龙”,有考646分的学生填报了作为独立学院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原因何在?

除了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把独立学院招生和母体学校招生混在一起,对独立学院的标识、提醒不够外,出现这种情况也与学生在高一选科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长远的升学规划,是有关系的。因为高一选科,就应该基本确定大学、专业目标,要了解学校,了解专业。在填志愿的时候,连同济大学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都分不清楚,意味着他在高中选科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还是以能考出多高的分数来选科,而非结合自己的兴趣选科。

来自浙江省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高考共有29.13万考生,比去年减少1.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5.01万人,单独考试招生报名4.12万人。但是选考物理的学生只有8万多,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0%多一点。而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6.86万人,其中文科9.95万,理科16.91万,也就是说,选择理科综合的学生占63%。上述数据对比告诉我们,实行新高考之后,选考物理的学生几乎减少一半。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选物理?主要是觉得物理科目比较难,和高手比拼得到的等级不高,会影响高考分数。虽然有的高校的专业明确要求需要选考物理,但这些学生的考虑是宁愿考更高的分数,选好的大学,而不是选好的专业。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以功利的态度对待选科,选物理科目的学生减少,这会对基础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会引起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

第三是社会功利对待新高考。

仍然关心分数,文理分科更明显、更提前

今年浙江高考成绩公布后,媒体马上关注的还是高考状元,这名状元物理化学生物三门是3A+,被媒体解读为3科满分,这是和改革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三门是以考生的百分位计等级,目的是为了扭转每分必究,可是,却又被解读为分数了。因此,针对计等级的改革,学生和家长质疑,既然最终录取看分数,为何考试时计等级呢?

高考改革中,文理不分科是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希望避免学生过早分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可是,为应对选考,选科基本上在高一就进行,“分科”反而提前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考改革将推进4+X科目组合,在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之外,由学生在其他科目中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任选X门。如果中高考改革导致的功利选科的问题不解决,有可能从初一起,学生就开始选科、分科了。比如一个偏理科学生,就主要选理科科目,文科达到基本合格要求即可。

新高考:理想和现实差距为何如此大

为什么会出现高考改革被功利化对待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高考改革方案本身存在比较大的需要改进的空间。

总体看来,这一轮高考改革,重点是科目改革,而没有触及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说,考试科目调整了,增加了考试次数,但是,最终仍是按考生的科目总分排序、结合志愿进行录取。虽然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但在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浙江省给考生的选考科目提供了4次考试机会(高二两次、高三两次),学生可从中选择两次。从考生选择权角度看,这样的改革似乎扩大了考生权利,但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这刺激部分学校、学生,在高二时,就把选考科目考掉,这无疑冲击了高中教学秩序,也把高考延续到整个高中三年,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就是为最后录取做准备。

另一方面,如果选考科目是按百分位计等级,是不适合考多次的,因为每一次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比如甲乙两组跨栏比赛,A组有刘翔,B组没有刘翔,但AB组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等值的,那就会促使学校、学生对考试做功利的选择。

上海所有选考科目只考一次,而且最主要的一次是放在高考之前,因此,这没有整体影响到高中教学。而浙江的改革把高中教学打乱了,所有考生从高一开始就准备高考,拉开了战线,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没有对高考录取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扩大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权,不但会让选择权的落实受限,也会诱发新的应试倾向。

二是改革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至少几方面配套改革,是明显缺乏的。

(1)部门应该结合新高考,解决学校的师资、场地等问题。新高考实行选课走班,对高中阶段的师资、场地条件有很更高的要求,如果师资不足,选课走班就难以走下去。在教育相对丰富的上海,推进新高考改革之后,都存在师资、场地不足的问题,在其他地方推进新高考,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

可目前来看,其他省市还没有针对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要求,在师资、课程建设上做出实质调整。比如有的高中,一个年级招3000多人,人数是上海一个年级的八九倍,这么庞大的规模,怎么走班?这些问题必须未雨绸缪。

教育部门需要根据3+3科目组合在高中推进遇到的问题,提高高中办学标准,包括师资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校舍建设标准。根据新高考的选课走班要求,全国范围内的高中生师比要确定为1:10为宜,各地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明确适应新高考改革的生师比,按照这一比例加强高中学校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目前,全国高中的平均生师比为14.95,北京为9,上海为9.45,浙江为12.92。如果按生师比10计算,推进新高考要增加50%高中教师,这是巨大的挑战。上海和浙江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都觉师资紧张,那有的生师比达17的省市,师资缺口将特别大。

(2)在不改革高考按总分录取模式的制度框架下,实行多次考试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多次考试,服务的仍只是一次集中录取(这与国外多次考试、多次录取不同)。因此,建议浙江和其他将开始改革试点的省份,将选考科目的考试设定为一次,且安排在高三时进行。

多次考试从实践看,只是看上去很美,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不但增加部门的组考成本,还增加学生的考试负担,拉长高考战线。今年浙江高考,有记者在现场问学生、家长,今年高考轻松不轻松,学生和家长都说很轻松。因为这样的高考已经参加过多次了,从高二就参加了。这是真正的轻松吗?!

(3)高中学校要根据新高考,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这是学生理性选择学科、选择考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适应新高考选课走班的新学校管理方式的需要。

(4)谨慎推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改革。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需要学生有非常明确的专业兴趣,对大学和专业都十分了解,同时大学各专业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从当前情况下,这些条件并不成熟。

(5)高考改革必须坚持推进招考分离。只集中进行科目改革,将无法根本扭转应试倾向和功利选择。只要还实行集中录取制度,用单一标准来评价学生,高考改革不管怎么进行科目调整,改来改去,都可能原地打转。

在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中,上海的春季高考是真正具有招考分离意义的改革。考生先参加统一测试,再参加学校的面试,一名考生可以申请两所大学,拿到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目前上海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参加这一考试、招生。但遗憾的是名额还有限,在2000名左右,如果上海本科院校50%以上的录取名额,甚至更高比例的名额都通过招考分离形式的春考录取,其他外地院校也逐渐参加,那么,招考分离的改革就可以扩大。

只有大学实行自主招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而不是把学生纳入一个分数标准体系排序、投档、录取,才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科,发展个性和兴趣。

以上转自网帖。

下面补充说明浙江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制度的意义,来自知乎@神洋

链接: s://.zhihu/question/39153761/answer/96716790

不考虑某些高中在读生觉得被坑了后的愤怒和某些高中在读生觉得自己走运了的欣喜,单纯从心理统计和测量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等级赋分”这一制度。

对于按照成绩在该次考试中的所有考生中的相对排名赋予相应的成绩这一制度,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制度,我们熟知的四六级就是按照同样的思路来给出最终得分的。而高考曾有一段时间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打分的,只是大部分省市后来取消了这一制度而改回纯粹的卷面分直接相加。这种赋分方式其实就是统计学中的z分数(标准分数)的变式。标准分数的换算公式是这样的:z=(X-M)/SD,其中X表示原始分数(卷面分数),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 如果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的分数分布满足正态分布 ,则由z分数可以直接得出某考生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例如:如果某次考试所有考生分数分布满足正态分布,某人原始分数是90分,所有考生平均分为60分,标准差为10分,则该生z=(90-60)/10=3。根据正态分布表可以知道该生成绩比99.86%的考生都高。

使用标准分数至少有若干优点是原始分数所不具备的:

1.标准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原始分数原则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由于标准分数用了相同参照点——即以标准差为“单位”,以原始分数的平均数为零点——所以标准分数可以直接相加来表示某人在各门不同科目上成绩的总和。但原始分数不具备这一优点,因为不同科目的难易不同,总体分布也可能不同。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相对而言,数学的难度会大于生物,那么在总分一百分的情况下,A数学考了98分,生物考了95分,B数学考了96分,生物考了98分,谁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水平更高呢?如果单看总分,那B会以1分的优势超过A,但是数学的难度可能是A的98是全省第一,而B生物的98分可能全省排下来几百名,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说A的数学98和B的生物98对于我们评判两人的能力具有相同的权重。如果按照标准分数进行转换,则A的总成绩可能好于B(在数学平均分50,标准差5,生物平均分80,标准差15的情况下就是如此)。

2.标准分数可以直接反映个体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而原始分数很难做到这点。如前所述,在满足正态性的前提下,标准分数可能直接算出来相对位置,所以z分数本质上是一个相对量数,用以衡量个体在总体中相对位置。而原始分数直接相加几乎永远做不到这点,除非是满分或零分之类的极端情况。另外,在原本的原始分数制度中,高考录取仍然是按照个体在整个省中的相对排名进行的,这也就是我们说高考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省排名的原因。试想,如果在一场满分750的高考中,我考了740,够高了吧?但如果其她人都是740+甚至750,那PKU,Tsinghua难道还有录取我的理由?如果以IQ为唯一评判标准,那么人才的选拔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在选IQ最高的(即使IQ最高的人得分只有100),而不是选IQ高于140的。

3.标准分数受到运气成分和试卷难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单次考试中得分受到运气和试卷难度的影响比较大,但标准分数考量的不是原始的得分,而是相对位置,因而受到的影响比原始分数小一些。如果群体的异质性比较大,那么甚至有可能虽然运气不好涂错了答案但是最终的得分仍然不会变化。

考虑到以上几点,用标准分数或其变式作为选拔标准是最符合统计和测量的,或者可以说是最科学的。这大概也是国外考试多取标准分的原因。但这也不是说用标准分就是万无一失的。

标准分的优点建立在几个设之上:

1.样本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这也是引发很多重点高中的学生不满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某次考试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参加得很少,而很多一般的高中生来“试运气”,那么该次考试的考生就不能代表全省考生的水平,这会导致区分度下降的问题。

2.总体应满足正态分布。如果因为试卷难度问题或考生水平问题等原因,总体不满足正态分布,那么标准分数便不能直接反映考生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而浙江省又是按照百分比来赋予等级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最终的得分被强行正态化了,不能反映考生之间实际的差距。

如果就等级赋分这一制度在心理测量上的意义而言,浙江省的改革是非常有价值的,改正了总分这一原始而粗糙的计分方式,考虑了不同科目试卷难度不一等问题,取了更为科学的计分方式。但是从实际实施的情况来看,似乎出了问题,在上述两个标准分数的前提设并未满足的情况下就使用了标准分数,引发某些考生的不满,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说是不公平也并不是很过分。至于从政策,社会公平等角度评价该次改革,以及如何应对结果,不在本答案讨论范围内,不予置评。

皮皮说

从理想到现实,总是隔着一条长长的路,尤其是当这个理想牵连的人足够多的时候。知乎的大部分回答在喷在骂,因为涉及到他们(老师家长学生)的切身利益,网上的资讯文章大部分重点关注改变,因为他们是政策制定者传播者。

作为关注教育并参与教育的理性分子,我在意改革的初衷以及合理性,我想知道改革实施的影响。改革方案不够完美,是否就要回到原地?那社会永远不会进步。改革不够体察民情,是否就要一意孤行?那国家永远不会进步。当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当落实着眼于逐步完善,当我们放下抱怨和愤怒,共同去探索更好的路,教育方能进步。我们看到,关于走班排课,选专业等问题,有的公司已经在利用科技手段去解决,比如智能生成一人一课表,人工智能评测学科和兴趣进行招生专业介绍和推荐等。

转这两篇,也是希望大家在观望,迷茫,痛骂之后,能够辩证看待,聚焦问题,为改革的完善努力。说到底,很多社会变革对于弱者的意义大于强者,因为改变才有希望重新洗牌而变强。

上海高考考生人数

历年高考以来出现过数位状元,不知道状元们的性别比例是多少?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考状元调查数据,供大家参阅!

高考状元调查数据

学校

2014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共追踪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近3000人,对他们的性别构成、加分复读情况、就读高校、就读专业、毕业中学和职业成就等状况展开统计与分析。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7年来,北京大学最受高考状元认可,清华大学屈居第二,两校共录取1300多名高考状元,占状元总数的79.38%。

自2005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高校陆续进入中国大陆招生,发起猛烈攻势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以状元为代表的两岸四地高校优质生源争夺大战异常激烈。香港高校为吸引内地各省份高考状元,开出巨额奖学金。

统计显示,2005年-2014年,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内的港校用于争夺状元等优质生源的奖学金总额达到5000万元,但2005-2014年来只录取了71名省级状元,不足一成。虽然台湾和澳门等地区高校也开出高额奖学金,但迄今为止,尚未赢得任何大陆高考状元的青睐,没有实现招收大陆高考状元的零突破。

专业

调查显示,17—2015年中国大陆各地区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专业的人数位列前两位。其中,选择就读经济学专业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343人,占总数的20.40%,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工商管理专业有324人,占总数的19.27%,居第2;合计就读经济管理专业状元667人,占总数的39.67%,遥遥领先于其它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13人,居第3;法律专业102人,居第4;北大元培班和生命科学专业各89人,并列第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88人,居第7;建筑学专业66人,居第8;物理学专业57人,列第9;自动化和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各48人,并列第10。农学专业没有一位状元报考。

报告显示,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物理、数学等理学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有7名状元当选中国、国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打破了“职场状元”无“高考状元”的“魔咒”。中文、新闻、法学和医学等专业状元职业发展与职业目标符合度最高,频现各行业领域“顶尖人才”。而人数最多的经管专业高考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收入较高但无人成为行业领袖,胡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高考状元长期“缺席”,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

性别

调查显示,1952-2015年中国大陆高考状元中,2000年以前,男性占据绝对优势,占比均超7成;大陆男性占71.05%,女性占28.95%。而2000年以后,女性在高考中优势地位突出,巾帼不让须眉所占比例超过男性;其中,女性占52.64%。北京市女性最强势,考场称雄所占比例达69.44%,蝉联全国第一;辽宁省列第2,为68.57%;福建省居第3,为66.67%。其中,全国共有19个省市自治区女性比例超过男性,黑龙江、天津、河北、江苏、福建、辽宁、北京等省市女状元比例均超过60%。

高考状元就读学校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为中国最大规模、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对一个地区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年度检阅,也是检验一所中学能否育才、育出优才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教育盛典。能否培养出高考状元等高分考生群体是检验一所中学办学水平高低和是否是顶尖中学的重要指标,高考状元数量多少体现了一所中学的师资力量的强弱、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学质量与领导班子管理能力等的高下、校园文化的优劣。高考状元就是一所中学的“金字招牌”,一所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的多与少对中学争夺优秀生源、赢得教育主管部门肯定和社会认可、提升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

截至2016年6月,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39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28人,居第二;海南中学有27人,列第三;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23人,列第四;太原五中、银川一中和乌鲁木齐一中各有19人,列第五;南宁二中、上海中学和贵阳一中各有18人,居第八;石家庄一中、衡水中学和镇海中学各有16人,并列第十一;哈尔滨第三中学和重庆一中有15人,位居第十四;海拉尔第二中学14人,列第十六;人大附中、重庆南开中学、江西师大附中和青海湟川中学有13人,并列第十七;北京四中有12人,列第二十一。

高考状元职业成就

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职业发展调查分析发现,就读不同专业的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与事业成就差距较大,物理学、数学、生命科学、建筑学、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有7名状元当选中国、国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打破了“职场状元”无“高考状元”的“魔咒”。

相比而言,理科状元最争气,经管状元不拔尖。物理学、数学等理学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出现行业领军人才;整体而言,医学、法学、中文和新闻学等专业的高考状元职业发展较顺利,事业成就较高,职业预期与个人预期、社会预期符合度最高,频现行业领域“领军人才”;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高考状元大多从事学术研究,尚未涌现出享誉国际的学术大师。经济管理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低,行业拔尖人才“凤毛麟角”,多属“高级打工仔”。

1998年广东文科高考状元张锐,2010年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上榜富豪,于2006年毕业后自主创业创办“魔时网”,身价高达1000多万,步入了中国千万富豪的队伍,成为我国新生代高考状元中的佼佼者。

备注:为了对析中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选取的我国政界、商界和学界等领域的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人才如下:学界杰出人才选取的是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邵逸夫奖、阿贝尔奖等世界级奖励的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成就奖等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欧美等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__学者、长江学者;政界杰出人才选取的是历届国家级和省部级等正职领导,第14届-18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校友等。商界杰出人才选取的是1999-2013年福布斯、胡润、新财富和南方周末等中国富豪榜上榜企业家。

1952-2013年中国各地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中,虽然大多数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与社会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多数没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即“职场状元”,但是大多数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较好,职业收入和职业地位绝大部分都处于社会的白领或金领阶层,整体职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毕业的非高考状元毕业生。尽管的确存在个别高考状元“高分低能”现象,但是绝大多数高考状元属于“高分高能”,高考状元群体整体的职业发展发展仍然远超非状元群体,高考状元成才规律与常人无异,既不需要给予太高的期望,也不需要过分苛责和误读,社会各界应该关心状元的职业发展,给与更多空间和时间。

优质投入巨大的高考状元,承载了社会各方太多的期望,包括解除“钱学森之问”。 多数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大学时多看牌子、少关注大学的发展环境,挑专业时多随大流奔热门、少立志长远扎根基础学科,缺乏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结果很多高考状元扎堆名牌大学热门专业,不得不中途转换学科专业或职业岗位,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青春,而且浪费了纳税人的优质高等教育,毕业后所进入职业领域强手如林,减缓了他们脱颖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拔尖创新人才的产出率和行业领袖人才的涌现概率。

昔日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状况必须引起高考状元、大学教育者的反思。一方面,高考状元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要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培养较高的专业忠诚度,不要盲目选择最流行最热门的学科专业;另一方面,高校和社会应创造高考状元变身职场状元的正能量,既不吹捧不拔高,也不贬低不打压,加强正面引导,注重能力培养,指出前进方向,给以具体指点,鼓励追求卓越,强调事事创新,同时提高状元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多进行挫折教育,以利其职业发展,早日涌现出更多“职场状元”。

看过高考状元调查数据的人还看了:

1. 2016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高考状元现状调查

2. 2016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历年高考状元现状 高考状元都去哪里了

3. 历年高考状元现状

4. 2016年各省高考状元资料照片学校 各省高考状元分数

5. 2016高考状元感受 2016高考状元心得体会

6. 历年高考状元

每年高考人数都是每位高考考生关注的一个重要数据,高考人数不仅影响到高考的录取率以及高考难易程度。高考人数从大数据比例上来说与高考难度成正比,与高考录取率成反比。那么2019年上海高考人数多少人呢?今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多少人?

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关于上海高考人数统计表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人数 宁夏高考人数 内蒙高考人数.. 西藏高考人数

新疆高考人数 河南高考人数 贵州高考人数 河北高考人数

甘肃高考人数 青海高考人数 黑龙江高考人数.. 云南高考人数

广西高考人数 山西高考人数 吉林高考人数 海南高考人数

江西高考人数 辽宁高考人数 重庆高考人数 福建高考人数

湖南高考人数 陕西高考人数 天津高考人数 四川高考人数

湖北高考人数 浙江高考人数 江苏高考人数 山东高考人数

广东高考人数 上海高考人数 北京高考人数 安徽高考人数

一、2019年上海高考人数统计预测

由于2019年上海高考人数最新统计数据官方暂未公布,高考升学网结合去年的上海高考人数统计做了一个预测。2019年上海高考人数预计比去年上海高考人数呈上涨趋势,2019年上海高考人数预计为:5.05 万。

二、上海高考历年人数统计表

省/市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河南 98.3万↑ 86.3万↑ 82万↑ 77.2万↑ 72.4万↓ 71.63万↓ 80.5万↑

广东 75.8万↑ 75.7万↑ 73.3万↓ 75.4万↓ 75.6万↑ 72.7万↑ 69.2万↑

四川 62万↑ 58.3万↑ 57.13万 超57万 57.17万↑ 54万↑ 53.8万↑

山东 59.2万↑ 58.3万↓ 60.2万↑ 69.61万↑ 55.8万↑ 50万↓ 51万↓

安徽 49.9万 49.9万↓ 50.99万↓ 54.6万↑ 52.7万↑ 51.1万↑ 50.6万↓

河北 48.6万↑ 43.6万↑ 42.31万↑ 40.48万↓ 41.82万↓ 44.98万↓ 45.93万↓

湖南 45.2万↑ 41.1万↑ 40.16万↑ 38.99万↑ 37.8万↑ 37.3万↑ 35.2万↓

贵州 44.1万↑ 41.2万↑ 37.38万↑ 33.05万↑ 29.27万↑ 24.78万↓ 24.8万↑

广西 40万↑ 36.5万↑ 33万余↑ 近31万↓ 31.5万↑ 29.8万↑ 28.5万↓

江西 38万↑ 36.5万↑ 36.06万↑ 35.46万↑ 32.59万↑ 27.43万↑ 26.9万↓

湖北 37.4万↑ 36.2万↑ 36.14万↓ 36.84万↓ 40.27万↓ 43.8万↓ 45.7万↓

江苏 33万 33万↓ 36.04万↓ 39.29万↓ 42.57万↓ 45.1万↓ 47.4万↓

陕西 31.9万 31.9万↓ 32.8万余↓ 34.4万↓ 35.3万↓ 36.65万↓ 37.53万↓

浙江 30.6万↑ 29.1万↓ 30.74万↓ 31.79万↑ 30.86万↓ 31.3万↓ 31.6万↑

山西 30.5万↓ 31.7万↓ 33.9万↓ 34.22万↑ 34.16万↓ 35.8万↓ 36.1万↑

云南 30万↑ 29.3万↑ 28万↑ 27.21万↑ 25.59万↑ 23.6万↑ 21万↓

甘肃 27.3万↓ 28.5万↓ 29.6万余↓ 30.38万↑ 29.7万↑ 28.3万↓ 29.6↓

重庆 25万↑ 24.7万↓ 24.88万↓ 25.54万↑ 25.06万↑ 23.5万↑ 23万↑

内蒙古 19.5万↓ 19.8万↓ 20.11万↓ 18.4万↓ 18.8万↓ 19.3万↑ 18.95万↓

新疆 20.7万↑ 18.4万↑ 16.61万↑ 16.05万↓ 16.26万↑ 15.87万↑ 15.47万↑

福建 20万↑ 18.8万↑ 17.5万↓ 18.93万↓ 25.5万 25.5万↑ 25万↓

辽宁 18.5万↓ 20.8万↓ 21.82万↓ 22.51万↓ 23.9万↓ 25.4万↓ 25.6万↑

黑龙江 16.9万↓ 18.8万↓ 19.7万↓ 19.8万↓ 20.4万↓ 20.8万↓ 21万↑

吉林 15万↑ 14.3万↓ 14.85万↓ 13.76万↓ 16.02万↑ 15.9万↓ 16.2万↓

宁夏 6.9万 6.9万 6.9万↑ 6.7万↑ 6.4万↑ 5.87万↓ 6.02万↑

北京 6.3万↑ 6万↓ 6.12万↓ 6.8万↓ 7.05万↓ 7.27万↓ 7.3万↓

海南 5.8万↑ 5.7万↓ 6.04万↓ 6.2万↑ 6.1万↑ 5.6万↑ 5.5万↑

天津 5.5万↓ 5.7万↓ 约6万↓ 6.1万↓ 约6万 6.3万↓ 6.4万↓

上海

5万 5万+ 约5.1万 5.1万↓ 5.2万↓ 5.3万↓ 5.5万↓

青海 4.2万↓ 4.6万↑ 4.5万↑ 4.2万↑ 3.万↓ 4.06万↑ 3.8万↓

西藏 2.5万↓ 2.8万↑ 2.4万↑ 2.1万↑ 1.96万↑ 1.89万↓ 1.9万↑

三、上海高考2018年录取率及录取人数

2018年高考总分261分以上的考生有43409人,261分以下的考生具体数量没有披露,总体参加高考的人数大约在4.5万人左右。此外,春考招生环节录取了约2237人,也就是说2018届上海的高考生大约在4.7万人左右,其中4.5万人参加了秋季高考。

秋考本科阶段招生人数大约在3.7万左右(含艺体批次),整体本科录取率约为:82%;专科招生总计4755人。

全国39所985重点高校总计在上海招生3349人,录取率约为:7.4%;211重点高校总计招生4392人,985+211重点大学共招7741,录取率约为:17.2%;

总计116所985/211重点大学中有9所上海高校,招生人数总计达到6088人,占重点大学整体招生85%,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升入重点大学的考生基本都留在了上海。

下表是上海9所重点大学在各个批次的具体招生情况,我们会发现如果目标是进入复旦或者交大,基本就是要靠综合评价了, 这两所高校普通批的招生真是少得可怜。

四、上海高考招生的所有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层次 类型 网址

01 复旦大学211.985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综合 ://.fudan.edu.cn/

02 同济大学211.985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综合 ://.tongji.edu.cn/

03 上海交通大学211.985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综合 ://.sjtu.edu.cn/

04 华东理工大学211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理工 ://.ecust.edu.cn/

05 东华大学211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理工 ://.dhu.edu.cn/

06 华东师范大学211.985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师范 ://.ecnu.edu.cn/

07 上海外国语大学211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外语 ://.shisu.edu.cn/

08 上海财经大学211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财经 ://.shufe.edu.cn/

09 上海大学211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综合 ://.shu.edu.cn/

10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理工 ://.usst.edu.cn/

11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理工 ://.shmtu.edu.cn/

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理工 ://.sues.edu.cn/

13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农林 ://.shfu.edu.cn/

14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医科 ://.shutcm/

15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师范 ://.shnu.edu.cn

16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政法 ://.ecupl.edu.cn/

17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民办) 综合 ://.gench.cn/

18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政法 ://.shupl.edu.cn/

1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理工 ://.sit.edu.cn/

20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理工 ://.shspu.edu.cn/

21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理工 ://.sdju.edu.cn/

22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理工 ://.shiep.edu.cn

2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财经 ://.shift.edu.cn/

24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财经 ://.shfc.edu.cn/

25 上海公安学院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shpc.edu.cn/

26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体育 ://.sus.edu.cn/

27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艺术 ://.shcmusic.edu.cn/

28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艺术 ://.sta.edu.cn/

29 上海商学院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财经 ://.sbs.edu.cn/

30 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民办) 综合 ://.sandau.edu.cn/

31 上海海关学院 海关总署 上海市 本科 综合 ://shanghai_edu.customs.gov.cn

32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民办) 艺术 ://.siva.edu.cn/

33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医科 ://.sumhs.edu.cn/

文章标签: # 高考 # 学生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