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数学高考函数大题解题技巧,数学高考函数

tamoadmin 2024-07-29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总结2.高考数学必考公式3.高考数学函数求值域的十二种方法4.高考数学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知识点归纳5.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口诀6.高三文科数学公式总结7.正切函数高考会考吗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有:1、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2、复合函数奇偶性:内偶则偶,内奇同外。3、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

1.高考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总结

2.高考数学必考公式

3.高考数学函数求值域的十二种方法

4.高考数学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知识点归纳

5.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口诀

6.高三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7.正切函数高考会考吗

数学高考函数大题解题技巧,数学高考函数

数学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有:

1、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

2、复合函数奇偶性: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3、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未必是周期函数,如:y=sinxy=sin派x相加不是周期函数。

4、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5、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

高考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总结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对数定义

 如果a的x次方等于N(a>0,且a不等于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注:1.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记为lg。

 2.称以无理数e(e=2.71828...)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并记为ln。

 3.零没有对数。

 4.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无对数。在复数范围内,负数是有对数的。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对数公式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对数函数定义

 一般地,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也就是说以幂(真数)为自变量,指数为因变量,底数为常量的函数,叫对数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可表示为x=ay。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对数函数性质

 定义域求解:对数函数y=logax的定义域是{x丨x>0},但如果遇到对数型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的求解,除了要注意大于0以外,还应注意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如求函数y=logx(2x-1)的定义域,需同时满足x>0且x≠1和2x-1>0,得到x>1/2且x≠1,即其定义域为{x丨x>1/2且x≠1}

 值域:实数集R,显然对数函数无界。

 定点:函数图像恒过定点(1,0)。

 单调性:a>1时,在定义域上为单调增函数;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

 周期性:不是周期函数

 对称性:无

 最值:无

 零点:x=1

 注意:负数和0没有对数。

 两句经典话:底真同对数正,底真异对数负。解释如下:

 也就是说:若y=logab (其中a>0,a≠1,b>0)  

 当a>1,b>1时,y=logab>0;

 当0<a 1时,y=logab<0; </a

 当a>1,0<b<1时,y=logab<0。 p=""> </b<1时,y=logab<0。>

高考数学必考公式

数学知识点很多,只有进行 总结 ,才能发现重点难点,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α的对边/斜边

cosα=∠α的邻边/斜边

tanα=∠α的对边/∠α的邻边

cotα=∠α的邻边/∠α的对边

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注:SinA2是sinA的平方sin2(A))

三倍角公式

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tana·tan(π/3+a)·tan(π/3-a)

三倍角公式推导

sin3a=sin(2a+a)=sin2acosa+cos2asina

三角函数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三角函数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2sina(1-sin2a)+(1-2sin2a)sina=3sina-4sin3a

cos3a=cos(2a+a)=cos2acosa-sin2asina=(2cos2a-1)cosa-2(1-sin2a)cosa=4cos3a-3cosa

sin3a=3sina-4sin3a=4sina(3/4-sin2a)=4sina[(√3/2)2-sin2a]=4sina(sin260°-sin2a)=4sina(sin60°+sina)(sin60°-sina)=4sina 2sin[(60+a)/2]cos[(60°-a)/2] 2sin[(60°-a)/2]cos[(60°-a)/2]=4sinasin(60°+a)sin(60°-a)

cos3a=4cos3a-3cosa=4cosa(cos2a-3/4)=4cosa[cos2a-(√3/2)2]=4cosa(cos2a-cos230°)=4cosa(cosa+cos30°)(cosa-cos30°)=4cosa 2cos[(a+30°)/2]cos[(a-30°)/2] {-2sin[(a+30°)/2]sin[(a-30°)/2]}=-4cosasin(a+30°)sin(a-30°)=-4cosasin[90°-(60°-a)]sin[-90°+(60°+a)]=-4cosacos(60°-a)[-cos(60°+a)]=4cosacos(60°-a)cos(60°+a)

上述两式相比可得

tan3a=tanatan(60°-a)tan(60°+a)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cot(A/2)=sinA/(1-cosA)=(1+cosA)/sinA.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三角函数三角和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三角函数两角和差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函数和差化积

sinθ+sinφ=2sin[(θ+φ)/2]cos[(θ-φ)/2]

sinθ-sinφ=2cos[(θ+φ)/2]sin[(θ-φ)/2]

cosθ+cosφ=2cos[(θ+φ)/2]cos[(θ-φ)/2]

cosθ-cosφ=-2sin[(θ+φ)/2]sin[(θ-φ)/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三角函数积化和差

sinαsinβ=[cos(α-β)-cos(α+β)]/2

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

cosαsinβ=[sin(α+β)-sin(α-β)]/2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a)=-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A=sinA/cosA

tan(π/2+α)=-cotα

tan(π/2-α)=cotα

tan(π-α)=-tanα

tan(π+α)=tanα

诱导公式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α/2)]

cosα=[1-tan’(α/2)]/1+tan’(α/2)]

tanα=2tan(α/2)/[1-tan’(α/2)]

其它 公式

(1)(sinα)2+(cosα)2=1

(2)1+(tanα)2=(secα)2

(3)1+(cotα)2=(cscα)2

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

(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A+B=π-Ctan(A+B)=tan(π-C)

(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得证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

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

(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

(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

(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

(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

(9)sinα+sin(α+2π/n)+sin(α+2π 2/n)+sin(α+2π 3/n)+……+sin[α+2π (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 2/n)+cos(α+2π 3/n)+……+cos[α+2π (n-1)/n]=0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高考数学 记忆 方法

一、分类记忆法

遇到数学公式较多,一时难于记忆时,可以将这些公式适当分组。例如求导公式有18个,就可以分成四组来记:(1)常数与幂函数的导数(2个);(2)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导数(4个);(3)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4)反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求导法则有7个,可分为两组来记:(1)和、差、积、商复合函数的导数(4个);(2)反函数、隐函数、幂指数函数的导数(3个)。

二、推理记忆法

许多数学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比较明显,要记住这些知识,只需记忆一个,而其余可利用推理得到,这种记忆称为推理记忆。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只要记住它的定义,由定义推理得它的任一对角线把它平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继而又推得它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相邻角互补,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

三、标志记忆法

在学习某一章节知识时,先看一遍,对于重要部分用彩笔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再记忆时,就不需要将整个章节的内容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看了,只要看划重点的地方并在它的启示下就能记住本章节主要内容,这种记忆称为标志记忆。

四、回想记忆法

在重复记忆某一章节的知识时,不看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大脑回想达到重复记忆的目的,这种记忆称为回想记忆。在实际记忆时,回想记忆法与标志记忆法是配合使用的。

高考数学复习建议

初次学习和再次复习不同。绝大部分考生在高一高二两年的时间中进行的都是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这是初次认识初次接触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初次学习,这个过程强调的是认知、接受和掌握。而高三将近一年的时间考生几乎接触的都是之前两年当中见过的理解了的但是很多已经遗忘的内容,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再次复习。再次复习除了恢复考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记忆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将知识点升华为考点,这个过程重视的是理解、综合与应用。两个过程截然不同,必然导致我们应对的策略也要有所变化。

学习和复习的主线不同。学习的主线我们应该都很熟悉,看一看教材的目录就非常明确了:高一高二两年当中一定是以章节为单位,一个知识点接一个知识点按部就班地介绍和学习。每个章节内部也是基本遵循“定义—定理—公式—经典例题—实际应用—练习”这样由简到繁的内容安排。而二次复习如果也用这样的模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考生按知识点分块的模式分章节去解题会很顺利,一旦拿过来一份高考试卷,遇到里面的综合性题目却无从下手,这就是平时考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没有解题思路。

最有效的复习模式——以题型为主线。结合以上讨论的两点内容,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尤其是最后一轮复习中一定要以当地高考常考题型为主线,以题型为主线逐步建立自己在考试当中的解题思路。以题型为主线的复习方式有以下三点优势:

第一,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从题型的角度进行二次深入的梳理,把知识认知阶段进化为知识应用阶段,达到高考要求。

第二,题型为主线可以简化思维过程,头脑中不再是孤零零的点,而是形成模块化的解题套路。

第三,掌握相应知识的常考题型比起简单掌握知识点能够更快更大幅度地在考试中提高分数。很多考生溺死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当中,尽管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收效甚微,甚至由此认为高中数学很难学。如果能够转变一下复习思路,相信一定可以柳暗花明。

高考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口诀

★ 高考数学常用的诱导公式总结

★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万能公式归纳

★ 三角函数的公式归纳总结

★ 必修四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汇总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高考题汇编

★ 高考数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一数学必背公式及知识汇总

★ 高考数学复合函数知识点归纳

高考数学函数求值域的十二种方法

高考数学必考公式如下:

1、抛物线:y=ax*+bx+c就是y等于ax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c=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2、顶点式y=a(x+h)*+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3、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4、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5、函数的奇偶性: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偶函数;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6、函数的奇偶性: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偶函数;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如何使用数学公式模板:

1、可以打印下来,时常复习。直到记住这些公式。也可以不用打印,直接把保存或者收藏。然后时常翻看即可。还可以直接手抄一边。在抄写的过程中,基本上就能够记住这些数学公式。

2、多次记忆。不要指望一次就能够把这些数学公式给记住。只有经过两遍到三遍的记忆,才能够顺利记住以下公式。

3、记忆公式的过程中,学会先浏览再记忆。也就是说,要先学会理解这些公式的含义。理解了具体的含义以后,再来记忆,相对来说,记忆的难度就会小很多。

4、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可以对照一下这些公式的具体步骤和类型。看看有没有能够对应得上的题型。以便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

高考数学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知识点归纳

 一.观察法

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

例1求函数y=3+√(2-3x)的值域。

二.反函数法

当函数的反函数存在时,则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

例2求函数y=(x+1)/(x+2)的值域。

三.配方法

当所给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时,可以利用配方法求函数值域

例3:求函数y=√(-x2+x+2)的值域。

四.判别式法

若可化为关于某变量的二次方程的分式函数或无理函数,可用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

例4求函数y=(2x2-2x+3)/(x2-x+1)的值域。

五.最值法

对于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y=f(x),可求出y=f(x)在区间[a,b]内的极值,并与边界值f(a).f(b)作比较,求出函数的最值,可得到函数y的值域。

例5已知(2x2-x-3)/(3x2+x+1)≤0,且满足x+y=1,求函数z=xy+3x的值域。

六.图象法

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到函数的值域。

例6求函数y=∣x+1∣+√(x-2)2的值域。点拨: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符号后转化为分段函数,作出其图象。

 七.单调法

利用函数在给定的区间上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求值域。

例7求函数y=4x-√1-3x(x≤1/3)的值域。

八.换元法

以新变量代替函数式中的某些量,使函数转化为以新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形式,进而求出值域。

例8求函数y=x-3+√2x+1的值域。

 九.构造法

根据函数的结构特征,赋予几何图形,数形结合。

例9求函数y=√x2+4x+5+√x2-4x+8的值域。

 十.比例法

对于一类含条件的函数的值域的求法,可将条件转化为比例式,代入目标函数,进而求出原函数的值域。

例10已知x,y∈R,且3x-4y-5=0,求函数z=x2+y2的值域。

 十一.利用多项式的除法

例11求函数y=(3x+2)/(x+1)的值域。

十二.不等式法

例12求函数Y=3x/(3x+1)的值域。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口诀

 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式相类似,都是求出函数x与y的函数关系,也是高考数学常考考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数学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数学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知识点(一)

 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求解方法:

 (1)待定系数法:(已知函数类型如: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若已知f(x)的结构时,可设出含参数的表达式,再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从而求出待定的参数,求得f(x)的表达式。待定系数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只适用于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求其解析式。

 (2)换元法(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已知f(g(x))的表达式,欲求f(x),我们常设t=g(x),从而求得

 ,然后代入f(g(x))的表达式,从而得到f(t)的表达式,即为f(x)的表达式。

 (3)配凑法(整体代换法):若已知f(g(x))的表达式,欲求f(x)的表达式,用换元法有困难时,(如g(x)不存在反函数)可把g(x)看成一个整体,把右边变为由g(x)组成的式子,再换元求出f(x)的式子。

 (4)消元法(如自变量互为倒数、已知f(x)为奇函数且g(x)为偶函数等):若已知以函数为元的方程形式,若能设法构造另一个方程,组成方程组,再解这个方程组,求出函数元,称这个方法为消元法。

 (5)赋值法(特殊值代入法):在求某些函数的表达式或求某些函数值时,有时把已知条件中的某些变量赋值,使问题简单明了,从而易于求出函数的表达式。

  高考数学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知识点(二)

 求函数解析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本文给出求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方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定义法

 根据函数的定义求其解析式的方法。

 例1. 已知

 ,求

 。

 解:因为

 二、换元法

 已知

 看成一个整体t,进行换元,从而求出

 的方法。

 例2. 同例1。

 解:令

 ,所以

 ,所以

 。评注:利用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必须考虑?元?的取值范围,即

 的定义域。

 三、方程组法

 根据题意,通过建立方程组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例3. 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

 满足

 ,求

 的解析式。解:

 , ①

 ②

 得

 ,所以

 。

 评注:方程组法求解析式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方程中式子的特点,构造另一个方程。

 四、特殊化法

 通过对某变量取特殊值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例4. 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R,并对一切实数x,y都有

 ,求

 的解析式。解:令

 ,令

 ,所以

 ,所以

 五、待定系数法

 已知函数解析式的类型,可设其解析式的形式,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例5. 已知二次函数

 的二次项系数为a,且不等式

 的解集为(1,3),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求

 的解析式。解:因为

 解集为(1,3),设

 ,所以

 ① 由方程

 得

 ②

 因为方程②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所以

 ,即

 解得

 又

 ,将

 ①得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考数学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知识点归纳

高三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高考数学所运用的公式多且难记,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上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我在这里为同学们整理出三角函数的公式和口诀,方便同学们更加容易去理解与牢记公式。

  公式一:

 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sin? (k?Z)

 cos(2k?+?)=cos? (k?Z)

 tan(2k?+?)=tan? (k?Z)

 cot(2k?+?)=cot? (k?Z)

  公式二:

 设?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三:

 任意角?与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sin?

 cos(2?-?)=cos?

 tan(2?-?)=-tan?

 cot(2?-?)=-cot?

  公式六:

 ?/2?及3?/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cos?

 cos(?/2+?)=-sin?

 tan(?/2+?)=-cot?

 cot(?/2+?)=-tan?

 sin(?/2-?)=cos?

 cos(?/2-?)=sin?

 tan(?/2-?)=cot?

 cot(?/2-?)=tan?

 sin(3?/2+?)=-cos?

 cos(3?/2+?)=sin?

 tan(3?/2+?)=-cot?

 cot(3?/2+?)=-tan?

 sin(3?/2-?)=-cos?

 cos(3?/2-?)=-sin?

 tan(3?/2-?)=cot?

 cot(3?/2-?)=tan?

 (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2*k ?(k?Z)的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

 (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符号看象限)

 例如:

 sin(2?-?)=sin(4?/2-?),k=4为偶数,所以取sin?。

 当?是锐角时,2?-?(270?,360?),sin(2?-?)<0,符号为“-”。

 所以sin(2?-?)=-sin?

 上述的记忆口诀是: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右边的符号为把?视为锐角时,角k?360?+?(k?Z),-?、180,360?-?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可记忆

 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

 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如何判断,也可以记住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余割);三两切;四余弦(正割)”.

 这十二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

 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

 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

 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

 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上述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内切,四余弦

 #

 还有一种按照函数类型分象限定正负:

 函数类型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正弦 ...........+............+............?............?........

 余弦 ...........+............?............?............+........

 正切 ...........+............?............+............?........

 余切 ...........+............?............+............?........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 cot?=1

 sin csc?=1

 cos sec?=1

 商的关系:

 sin?/cos?=tan?=sec?/csc?

 cos?/sin?=cot?=csc?/sec?

 平方关系:

 sin^2(?)+cos^2(?)=1

 1+tan^2(?)=sec^2(?)

 1+cot^2(?)=csc^2(?)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两角和差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sin?cos?+cos?sin?

 sin(?-?)=sin?cos?-cos?sin?

 cos(?+?)=cos?cos?-sin?sin?

 cos(?-?)=cos?cos?+sin?sin?

 tan(?+?)=(tan?+tan?)/(1-tan?tan?)

 tan(?-?)=(tan?-tan?)/(1+tan?tan?)

  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2sin?cos?

 cos2?=cos^2(?)-sin^2(?)=2cos^2(?)-1=1-2sin^2(?)

 tan2?=2tan?/[1-tan^2(?)]

 半角公式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sin^2(?/2)=(1-cos?)/2

 cos^2(?/2)=(1+cos?)/2

 tan^2(?/2)=(1-cos?)/(1+cos?)

 另也有tan(?/2)=(1-cos?)/sin?=sin?/(1+cos?)

  万能公式

 sin?=2tan(?/2)/[1+tan^2(?/2)]

 cos?=[1-tan^2(?/2)]/[1+tan^2(?/2)]

 tan?=2tan(?/2)/[1-tan^2(?/2)]

  万能公式推导

 附推导:

 sin2?=2sin?cos?=2sin?cos?/(cos^2(?)+sin^2(?))......*,

 (因为cos^2(?)+sin^2(?)=1)

 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2(?),可得sin2?=2tan?/(1+tan^2(?))

 然后用?/2代替?即可。

 同理可推导余弦的万能公式。正切的万能公式可通过正弦比余弦得到。

 三倍角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3sin?-4sin^3(?)

 cos3?=4cos^3(?)-3cos?

 tan3?=[3tan?-tan^3(?)]/[1-3tan^2(?)]

  三倍角公式推导

 附推导:

 tan3?=sin3?/cos3?

 =(sin2?cos?+cos2?sin?)/(cos2?cos?-sin2?sin?)

 =(2sin?cos^2(?)+cos^2(?)sin?-sin^3(?))/(cos^3(?)-cos?sin^2(?)-2sin^2(?)cos?)

 上下同除以cos^3(?),得:

 tan3?=(3tan?-tan^3(?))/(1-3tan^2(?))

 sin3?=sin(2?+?)=sin2?cos?+cos2?sin?

 =2sin?cos^2(?)+(1-2sin^2(?))sin?

 =2sin?-2sin^3(?)+sin?-2sin^3(?)

 =3sin?-4sin^3(?)

 cos3?=cos(2?+?)=cos2?cos?-sin2?sin?

 =(2cos^2(?)-1)cos?-2cos?sin^2(?)

 =2cos^3(?)-cos?+(2cos?-2cos^3(?))

 =4cos^3(?)-3cos?

 即

 sin3?=3sin?-4sin^3(?)

 cos3?=4cos^3(?)-3cos?

  三倍角公式联想记忆

  ★记忆方法:谐音、联想

 正弦三倍角:3元 减 4元3角(欠债了(被减成负数),所以要“挣钱”(音似“正弦”))

 余弦三倍角:4元3角 减 3元(减完之后还有“余”)

 ☆☆注意函数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余弦的三倍角都用余弦表示。

  ★另外的记忆方法:

 正弦三倍角: 山无司令 (谐音为 三无四立) 三指的是"3倍"sin?, 无指的是减号, 四指的是"4倍", 立指的是sin?立方

 余弦三倍角: 司令无山 与上同理

  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sin?=2sin[(?+?)/2]?cos[(?-?)/2]

 sin?-sin?=2cos[(?+?)/2]?sin[(?-?)/2]

 cos?+cos?=2cos[(?+?)/2]?cos[(?-?)/2]

 cos?-cos?=-2sin[(?+?)/2]?sin[(?-?)/2]

  积化和差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 cos?=0.5[sin(?+?)+sin(?-?)]

 cos sin?=0.5[sin(?+?)-sin(?-?)]

 cos cos?=0.5[cos(?+?)+cos(?-?)]

 sin sin?=-0.5[cos(?+?)-cos(?-?)]

  和差化积公式推导

 附推导:

 首先,我们知道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们把两式相加就得到sin(a+b)+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同理,若把两式相减,就得到cosa*sinb=(sin(a+b)-sin(a-b))/2

 同样的,我们还知道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所以,把两式相加,我们就可以得到cos(a+b)+cos(a-b)=2cosa*cosb

 所以我们就得到,cosa*cosb=(cos(a+b)+cos(a-b))/2

 同理,两式相减我们就得到sina*sinb=-(cos(a+b)-cos(a-b))/2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好,有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以后,我们只需一个变形,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我们把上述四个公式中的a+b设为x,a-b设为y,那么a=(x+y)/2,b=(x-y)/2

 把a,b分别用x,y表示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sinx+siny=2sin((x+y)/2)*cos((x-y)/2)

 sinx-siny=2cos((x+y)/2)*sin((x-y)/2)

 cosx+cosy=2cos((x+y)/2)*cos((x-y)/2)

 cosx-cosy=-2sin((x+y)/2)*sin((x-y)/2)

正切函数高考会考吗

高三文科生在复习数学科目时,首先需要掌握数学公式。为了帮助高考考生掌握数学公式,下面我为高三文科生整理数学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文科数学公式

 一、对数函数

 log.a(MN)=logaM+logN

 loga(M/N)=logaM-logaN

 logaM^n=nlogaM(n=R)

 logbN=logaN/logab(a>0,b>0,N>0 a、b均不等于1)

 二、简单几何体的面积与体积

 S直棱柱侧=c*h(底面周长乘以高)

 S正棱椎侧=1/2*c*h?(底面的周长和斜高的一半)

 设正棱台上、下底面的周长分别为c?,c,斜高为h?,S=1/2*(c+c?)*h

 S圆柱侧=c*l

 S圆台侧=1/2*(c+c?)*l=兀*(r+r?)*l

 S圆锥侧=1/2*c*l=兀*r*l

 S球=4*兀*R^3

 V柱体=S*h

 V锥体=(1/3)*S*h

 V球=(4/3)*兀*R^3

 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x2-x1|

 (2) 平面上两点A(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

 |AB|=sqr[(x2-x1)^2+(y2-y1)^2]

 (3)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 d=|Ax0+By0+C|/sqr

 (A^2+B^2)

 (4) 两平行直线l1:=Ax+By+C=0,l2=Ax+By+C2=0之间的距离d=|C1-

 C2|/sqr(A^2+B^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sin(2*k*兀+a)=sin(a)

 cos(2*k*兀+a)=cosa

 tan(2*兀+a)=tana

 sin(-a)=-sina,cos(-a)=cosa,tan(-a)=-tana

 sin(2*兀-a)=-sina,cos(2*兀-a)=cosa,tan(2*兀-a)=-tana

 sin(兀+a)=-sina

 sin(兀-a)=sina

 cos(兀+a)=-cosa

 cos(兀-a)=-cosa

 tan(兀+a)=tana

 四、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使用

 1、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tan2a=(2*tana)/[1-(tana)^2]

 2、二倍角公式的变形

 (cosa)^2=(1+cos2a)/2

 (sina)^2=(1-cos2a)/2

 tan(a/2)=sina/(1+cosa)=(1-cosa)/sina

 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

 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cosA=(b^2+c^2-a^2)/2bc

 cosB=(a^2+c^2-b^2)/2ac

 cosC=(a^2+b^2-c^2)/2ab

 tan(兀-a)=-tana

 sin(兀/2+a)=cosa

 sin(兀/2-a)=cosa

 cos(兀/2+a)=-sina

 cos(兀/2-a)=sina

 tan(兀/2+a)=-cota

 tan(兀/2-a)=cota

 (sina)^2+(cosa)^2=1

 sina/cosa=tana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高中数学知识点速记口诀

 1.《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

 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2.《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

 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3.《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 方法 ,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

 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

 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4.《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N项和。两个有限求极限,四则运算顺序换。

 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整体算。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

 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归纳思想非常好,编个程序好思考:

 一算二看三联想,猜测证明不可少。还有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程序化:

 首先验证再定,从K向着K加1,推论过程须详尽,归纳原理来肯定。

 5.《复数》

 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

 对应复平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

 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

 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

 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利用方程思想解,注意整体代换术。几何运算图上看,加法平行四边形,

 减法三角法则判;乘法除法的运算,逆向顺向做旋转,伸缩全年模长短。

 三角形式的运算,须将辐角和模辨。利用棣莫弗公式,乘方开方极方便。

 辐角运算很奇特,和差是由积商得。四条性质离不得,相等和模与共轭,

 两个不会为实数,比较大小要不得。复数实数很密切,须注意本质区别。

 6.《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

 两个公式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

 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

 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

 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7.《立体几何》

 点线面三位一体,柱锥 台球 为代表。距离都从点出发,角度皆为线线成。

 垂直平行是重点,证明须弄清概念。线线线面和面面、三对之间循环现。

 方程思想整体求,化归意识动割补。计算之前须证明,画好移出的图形。

 立体几何线,常用垂线和平面。射影概念很重要,对于解题最关键。

 异面直线二面角,体积射影公式活。公理性质三垂线,解决问题一大片。

 8.《平面解析几何》

 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典范。

 笛卡尔的观点对,点和有序实数对,两者一一来对应,开创几何新途径。

 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都说待定系数法,实为方程组思想。

 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

 四件工具是法宝,坐标思想参数好;平面几何不能丢,旋转变换复数求。

 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

高三文科 数学 学习方法

 一:加深理解

 对数学课本里的概念要重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认真看书,多练习,全面掌握,结合所有资料,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更深知识的理解。

 二:认真做笔记

 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做笔记。听课不只是要听而已,还在积极的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想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要用什么方法,什么公式等等。老师上课时讲的,都会有一些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还有平时都会出错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判断。所以上课做好笔记是必须的。

 三:反复练习

正切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高考的数学考试中很可能会考到。

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是一类三角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集,值域是全体实数集除去值域为无穷的点的所有实数。正切函数的参数是角的弧度制度数,函数值是角的正切值。

正切函数在高考中的考查可能包括:

求出正切函数的图像

利用正切函数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应用正切函数进行函数变换

解决含有正切函数的方程或不等式

因此,建议你在复习数学时重点掌握正切函数的相关知识,以便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文章标签: # cos # sin # 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