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二0一七年高考语文试卷_七七年高考语文试卷

tamoadmin 2024-07-16 人已围观

简介1.全国高考卷1和卷2知识难点具体差别有多大?2.高考语文3.2010高考语文4.高考语文作文8个基本要点是什么5.2011上海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6.求新课标卷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语文)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新课标卷作文(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材料作文,中国崛起的特点。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拒绝平庸。以拒绝平庸为题,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

1.全国高考卷1和卷2知识难点具体差别有多大?

2.高考语文

3.2010高考语文

4.高考语文作文8个基本要点是什么

5.2011上海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6.求新课标卷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语文)

二0一七年高考语文试卷_七七年高考语文试卷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新课标卷作文(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材料作文,中国崛起的特点。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拒绝平庸。以拒绝平庸为题,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不少于800字。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1作文题:期待长大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2作文题:诚信

2011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这世界需要你

2011天津高考作文题:镜子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三个学生看法不一,请选择—个角度自拟题目写篇文章。

2010江西高考作文题:拥抱

2011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

2011年四川高考作文题:陌生

2011年湖南卷作文题: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2011年陕西高考作文题:中国的发展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2010重庆高考作文题:坚守梦想 情有独钟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作文题:旧书

2011年高考安徽作文题: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1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1年福建卷作文题:与袁隆平相关材料作文(据扬子晚报)

 

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在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希望可以帮到你。

全国高考卷1和卷2知识难点具体差别有多大?

06年

生 日

——怀念我的老院

天津一考生

十五岁的生日到了。

妈妈在新装修的房子里,显眼地摆放了两盆鲜花,一盆是火红火红的三角梅,一盆是开得像一团绣球的杜鹃。金利来的蛋糕,一只可爱的小绵羊属性玩具早早就等在一旁。表姐的短信,小舅的祝福已提前将生日晚宴做了预演。

但我的惆怅和寂寞却充满胸膛。望着窗外一排排的新楼房,听着楼道里传来那陌生的脚步声,我怀念起生活了十四年的老院,那时过生日,从来没有过这般孤单的感觉。

老院,我整整度过了十四年,今天又这样顽固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老院的清晨,用不着拧紧闹钟的发条,拖鞋的踢踏声,放水的哗哗声,梦中被父母推醒的孩子不情愿的哈欠声,都是唤你起床的时钟。

互道一声早安,老院开始了新的一天。骑自行车的、开摩托车的、乘公交的、匆匆小跑的……一半人走出了老院。

送走了早间的喧闹,各家留守的老人又开始了张罗。收拾屋子、准备午饭、交流着给孩子过生日的花样。张家奶奶说说家里的难处,李家爷爷发发退休的牢骚。倒班休息的二大爷还抓紧时间修起了那辆“爱唱歌的”的自行车。悠闲的气氛送走了漫长的白天。

老院永远没有寂寞。当放学的孩子如归巢小鸟般飞回来,当上班的大人们似归航的帆船靠了岸,当家家窗中射出祥和的灯光,你能闻见各式各样的饭菜飘香,你能听见各家妈妈愉悦的呼唤,老院最醉人的一刻来到了。

在老院里,你不用担心门被锁上,因为左邻有你的钥匙;你别害怕忘了给花浇水,因为右舍早就顺便给你想到;孩子放学了,家里来了不速之客,你都不用担心……像一家人一样。满院弥散着患难相助,幸福分享的爱的空气。

尽管新楼房的环境是那么干净、漂亮。但我忘不了老院长满青苔的水池,忘不了剥落灰墙上的爬山虎,更忘不了全院人簇拥着我一口气吹灭蜡烛的生日晚宴……是老院陪伴我度过了那么多令人怀念的岁月!

今天的生日,昨天的老院……

04年

梦里花落知多少

天津一考生

喜欢一个人走在湖畔。喜欢流传千古,有着淡淡墨香的古诗词。喜欢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的美丽。或许正如那些伤感的诗人,在心底又埋下多少思绪。

梦之一:习惯于醉酒吟诗的李白,又怎能想到自己会沉浸在酒中“解脱”自己。不过他选择了一种自己的方式去摆脱“心事”,仁途上的不顺利让他乘船归乡,让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寻求快乐,这或许就是心事的一种寄托方式吧。

梦之二:柳永的词可称得上“婉约派”的代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他的压抑,只得在烟波中消散。孤独、寂寞萦绕心头,即使有良辰美景,可那满腹的心事更与何人说呢!

梦之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愁苦始终徘徊在易安的心头。一个迷茫的女子,在当时的境地又如何摆脱忧愁,她只得用《漱玉词》去“消磨光阴”,那或许是在“藕花深处”摆渡的最好方式,她的心事也便寄予其中了吧!

梦之四:我没有多少心事,因为我会选择一种方式摆脱心事:我会讲出来。因为我的身边有很多爱我的人。或许我没有文去用诗词寄托情感,但我依然会微笑着去看待世界。

当我如梦初醒,依旧一个人走在湖畔时,或许我的心事早已飘到九霄云外去了。轻轻地,我拾起那散落的花瓣,悠悠地投入水中,看心事漂到对岸……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及写作注意事项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每年高考过后,媒体议论最多的一定是当年的作文题目,因为这是一个都可以议论上几句的话题。记得去年央视《实话实说》节目还在暑里特别请了魏明伦、聂卫平等名人来现场命题作文,魏大师面对一个小时必须完成的800字的文章,竞也发出“横下心肠硬着头皮”交卷的感慨,可见限时完成命题作文的艰难。当然,对于久经历练的考生,也许一个小时一篇作文只是小菜一碟,看看历年高考作文的状元榜眼探花们的范文吧,总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借着高考,我们请了8位风格各异的作家来做了一次命题作文的游戏。

本报的记者和实习生们当年也都是从考场一路拼杀过来的,现在回忆那一段经历心态倒是十分轻松。有一年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财富》,对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考试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呢?

走亲情路线

小七(2000年考生)2000年的高考作文居然要写2010年世博会主题的建议策划!70分的作文就像压宝一样,赢就是大赢,输的话就是全盘皆输……实在没有把握———世博会不像门口居委会开的纳凉晚会,这种国家大事一下子把我吓闷掉……

想了半天,没有进展,直冒冷汗……咦?纳凉晚会不都是老头老太太吗?!不如就走“亲情路线”,写老年人如何参与世博会!一旦确定了主题,我刷刷地就写完了。通读一遍,感觉虽然深情有余,但是大气不足,可是已经来不及推翻了……

最后我的语文似乎是119,比想象的好太多了,也许我的亲情路线歪打正着打动了阅卷老师吧。

挖自己的故事

慕尔(1999年考生)那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回声的启示》。看到这个题目,我一下子就乐了———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听老师讲过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礼貌待人,不要跟小朋友抢苹果。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下子就让人轻松了好多。于是我就用我童年的“抢苹果”故事作为开头,然后下笔如有神,从抢苹果讲到讲礼貌,再到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后落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真理。写完之后,神清气爽啊!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故事真的很有道理。“回声”———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尽量炒冷饭

郑翌(1996年考生)深知自己的弱点———磨蹭———构思慢,字也写得慢。因此,高考前就订下方针,尽量“炒冷饭”,“当场购”太危险。

之前的三年高考都是命题作文,而且题目都只两个字。终于轮到我的考卷发下来,忙翻到后面,果然又是命题作文,不过多了两个字:“我的财富”。心马上定了下来,“我的财富”完全可以理解为我的“精神食粮”。在同龄人中,我有一项自以为很独特的爱好———古典音乐,也写过多篇自己如何欣赏音乐、怎样在音乐中得到启发的随笔,只要把这些素材糅捏起来,再提炼一下中心,不就成了?考虑到自己的速度,我还是留了1小时20分钟“炒冷饭”,当写下最后一个“音符”时,心里非常踏实。那一年高考语文,我得了130。

写“两遍”也值

简宜(1991年考生)高考卷子就像人的脸,第一印象要好。要知道高考时值酷暑,改卷老师也是耐着性子作业,千万要体贴他们的心情。我自小写作文,思路就跳跃,随性去写必定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教了一招:先打草稿,然后把乱糟糟的文字,再誊清到考卷上,等于有了两次修改机会。

可是考试时最痛苦的不是题目太多,而是草稿纸太少,半张A4纸大小,写小作文也不够。人急智生,带来的铅笔派上了用场:先用铅笔在考卷上轻轻打一遍草稿,再用钢笔在原来地方誊清,最后擦去草稿一看,果然光洁如新。

勿自以为是

黄飞珏(1987年考生)高中时我的语文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120分制的模拟考试我拿了111.5分,当时很是风光。1987年7月7日,语文高考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瞅作文题———《五十年前的今天》,立马就乐晕了。50年前的今天,不就是卢沟桥事变吗?肯定有很多人反应不过来。想到这,我真是下笔如有神啊,从1937年谈到了改革开放,并不思索地写下了“如果我们国家不改革开放,50年前的一幕还会再现。”卢沟桥事变是一个很深的伤疤,而这句话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一个挺大的刺激,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考试结束后我对了对答案,前面的基础题几乎全对。分数下来了,我傻眼了,79分———刚刚及格。因此,我奉劝诸位考生,遇到自己有把握的题,千万不要得意忘形

作文得高分听听名师考前叮嘱

为了让同学们得到理想的作文分数,我针对三类情况提一些具体建议。

写作高手:找准自己的一两点优势

平时作文基本稳定在50分左右的同学,如果不出意外,他们的基础等级得分,一般在一等中上。因此,这部分同学首先要重视作文,不能轻敌,确保正常水平的发挥。再找准自己在发展等级中的一两点优势(发展等级四类12点,一点突出者,可评满分),充分发挥,作文得分可冲刺56分至满分的高分。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较深入的理性思考;文章内容人文内涵丰富,有厚重感;语言生动流畅,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等,都是发展等级夺取高分的亮点。

当然,拟一个有文、有意蕴的好题目,更有画龙点睛之效。保持整洁美观的卷面,也有助于稳定高分。

这部分同学在临考前几天,可选几个不同范畴的话题,作一些思考深刻理性、材料遴选精当、构思布局新巧、语言表达优美的“热身”练习。

中等水平同学:材料集中是50分的保障

平时作文一般在40分段的同学,要有冲刺高分的信心,力争作文突破50分。材料集中、中心突出是50分左右作文的基本保障。冲刺50分大关,在符合题目要求,抓住话题要害的基础上,要力求材料集中、中心突出。至关重要的是,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集中指向中心,突出中心。

语言生动流畅、善用修辞是50分作文得分的主要“生长点”。在围绕中心选好材料,并做好分类、详略、先后次序安排的基础上,注意运用有画面感的语言,让人读后如身临其境;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变换语言节奏,使其灵动流畅;可适度引用名言警语,运用排比组句或组段,运用比喻等手段增加语言的文,可以大大提高作文的得分指数,助你突破50分大关。此外,最好不直接用话题作文章题目,而围绕自己文章的立意,选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或警句作题目。

这部分同学在临考前的这几天,要注意整理自己平时收集的材料,做把握话题、选好角度、拟好题目、调动材料和活用材料、挖掘材料内涵的热身练习。此外,选几段自己喜爱的精彩语段,作语言形式和思维模仿借鉴的仿写“热身”练习。

作文不够好的同学:作文要独立完成

这部分同学不要轻言放弃,也不能抱着背几篇文章到考场上“默写”过关的侥幸心理。

这两年高考作文评分,发现并核实为抄袭文章的,评分在10分以内,也有得零分的。议论文,如果观点是别人的,论据是别人的,基本结构是别人的,判为抄袭;记叙文,如果主要人物、基本情节、基本构思是别人的,判为抄袭。如果自己根据话题基本要求作文,能够完卷的,一般会在38分左右评分。

所以,作文千万要独立完成。这部分同学如果能在一小时内,静下心来,认真读题构思,努力成文,可以获得46分左右的得分。这个分段的作文,要求并不是很高。

如果写议论文,开头提出自己的明确观点略加解释,再列举三个以上不重复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看法。一个最重要的例子详写,一个稍略,一个略写;每个例子后要说一说你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如果能再举一个反面例子来作对比论证,就更好了。

若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反面例子,可以用“如果……不是……”、“如果……没有……”等设句式把主要例子变成对比材料。

结尾时,再用不同的语言重申自己的看法,作好分析议论后的小结,文章的结构完整,而且首尾也照应起来。如果能再选用两三句支持证明你看法的名言,或评价事例的名言放入文中,46分左右的得分就可以到手了。

如果写记叙文,最好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片断来表现人物和主题。所写故事要有现实生活基础,有真实感,太离奇会有胡编乱造的虚感。因为只有800字的容量,文章一开篇就要进入故事情节,如果能把故事情节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一节放在开头,还可以提高得分指数。

此外,作品表现的主题要明确,不宜过于含蓄,可以在文章的关键处用一两句抒情议论直接点明中心。帮助评阅者明确你的主题。46分左右的作文也就完成了。

这部分同学在临考前的这几天,可以选用两三个较好的话题在一个小时内作成文的“热身”练习。

以上建议主要针对三类同学的基本状况,每类中的同学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每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强化优势,回避不足,就可在自己原有的写作水平上,冲刺作文的高分。

谋略技巧决定作文高分

考场应急,正确运用考试策略

考场作文是急就章,不允许像平时作文那样精雕细琢。但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如审题、构思等,不宜求快,否则,欲速不达。在写作的运筹谋划中,要正确运用快慢术。

审题要慢,求快不得。不懂谋略者,一看作文题目和要求,便急不可待地写起来,写了一半,呀,理解错了题目,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懂得运筹的考生,“宁停三分,不争一秒”!看清了题目,明确了要求,文章才能因题而作,才能保证拿到基本分数,才能争取好成绩。

构思要慢,下笔要快。不会作文者,还没有把全局想清楚,就匆忙下笔了,结果呢,想到一句写一句,想到一点写一点。再认真看看,呀,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只好这一句勾去,那一句加点,弄昏了头,卷面一塌糊涂。会作文者,反复思索,整体的框架有了,开头和结尾都有了,前前后后的关系想清楚才动笔,这样,一口气写下去,不必再作大的改动。

打草稿、拟提纲要快。在打草稿、拟提纲的时候,不必考虑字是否漂亮,个别的词句是否最佳,要听由思路顺流直下,一气呵成。

修改润色要慢。修改润色是最后的检验关,要细细推敲,反复思索,精益求精。尽量把不妥的地方改去,一定要校正手误、笔误。

总之,考场作文,当慢则慢,当快则快。

限定篇幅,决定最佳写作途径

近两年来,高考作文字数一般规定在800字以内,要把文章写得既短又好,避免忽东忽西地打几枪,不痛不痒地各写几句。

下面两类考生,更应该避免把文章写得平淡散慢。一类是平时写作文就如挤牙膏般困难的人,往往是凑足字数为原则,想到一点就写一点,虽没有离题万里,却也是软弱无力。

另一类则与之相反,他们平时很能写,一拿到作文题,觉得可写的东西多得很。由于习惯写长文章,一下子无法适应,只好方方面面各写几句,却犯了“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毛病。

在高考作文时,要选一条思路、一个角度,一旦选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也就是说,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点,纵深开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写得深刻有力。

每分必争,增强得分增分意识

考生的作文分数往往不是真分数(考生实际作文水平的分数),而是真分数与测试误差之和。

导致测试误差的因素很多,有来自考生自己和评卷人方面的原因。

那么,怎样增强高考作文的得分增分意识呢?

要认真改掉劣习。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考生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

要拟好作文标题。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因此,考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功夫,切不可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一定不要舍弃“先声夺人”的机会。

要重视文面。文面如同人的脸面,它给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卷面整洁,字迹端正清晰,格式清楚规范,会给评卷老师一种清爽的感觉,这样可能获得评卷的“感情分”。

最后,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小处,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应好。

高考作文既是实力战,又是谋略战,只有把握时机、运用才智、调整行动,才能取得应试作文的好成绩。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二、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三、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高考冲刺:语文名师指导高考作文考试技巧

一、作文题目

(一)世界上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包含着相对或相反的因素,如大与小、快与慢、骄傲与谦虚、虚荣与务实、捷径与弯路,等等。如果深入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请以其中的一对关系为话题(也可自行设计一对关系)写一篇文章。

注意:(1)主旨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得少于800字。

[提示]可以把某一对关系渗透在具体的故事中,写成记叙文;更可以通过对某一对关系的论述,写成议论文。就议论文而言,一般的写法是:先解释关系中的两个概念,然后论述两者的关系。

注意三点:(1)对关系中的两个方面可以有所侧重,如“快与慢”侧重论述“快”的利和弊。(2)应坚持辩证分析。(3)应适当联系现实生活,不然,从概念到概念,说不了几句可能就没有话说了。

(二)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有活着的人,也有已经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去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种伟大的科学对为他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付出过劳动的人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因为他深深知道,他的成功离不开许许多多的人的关注和帮助。确实,懂得感恩的人,将因众人支持而永葆生命的活力;不知感恩的人,终将因自私和傲慢而难成大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在你进步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感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提示]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自己为例,写自己对父母、老师或同学等人的关爱的感恩;可以写自己对某个人的感恩,也可写对几个人的感恩,不过写一个人容易集中而深入。如果写议论文,也应以自己为例,从正面讲感恩的必要及其价值,或从反面论述不知感恩可能带来的后果,也可正反对照着进行论述。

(三)每个同学除学习了语文课本上的许多文章外,都或多或少看过一些课外书。因为各人爱好不同,读书方法各异,所以读书所得也不大一样。请以“我与读书”为题写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提示]有两点要特别注意:第一,谈的是课外的阅读,而非课本的学习;第二,写的是“我”,而非别人。可以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写成记叙文;可以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写成议论文;可以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写成说明文。如果读书较多,可以展开联想,说古论今,写成散文;如果读书很少,可以检讨反思,写成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散文。

(四)一位在南京留学的欧洲学生在银行的窗口取款时,先后有两位中国人想挤到跟前去。那位学生随即示意:请跟我保持一米距离。一位中年男性中国人不悦地说:“我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那位欧洲学生用中文回了一句:“中国人是讲道德,却最不懂规矩。”一位在华五年的韩国留学生在高度称赞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无感慨地对他的中国朋友说:“在你们多数人没有上规矩之前,请不要自称是礼仪之邦。”我们不乏很懂规矩的人,但不懂规矩的现象确实随处可见。要知道,规矩是行为细节,它往往是道德的外化形态,是文明的形象体现。懂规矩,能提高个人素养,优化社会风气。请联系自己和周围人的实际,以“规矩”为话题写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提示]要提醒的是:第一,一定不要忘记联系自己和周围人的实际。第二,应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第三,规矩都得遵守。可以用“自己和周围人”的表现为例,写成记叙类文章(或写如何懂规矩,或写如何不守规矩及其后果,或写有时懂规矩有时又不守规矩)。如果写议论类文章,不要停留在一般思路(什么是规矩,为什么要讲规矩,怎样能做到有规矩),最好能有些针对性,或含有反思的成分,比如:为什么外国人说我们不懂规矩?为什么文明社会必须懂规矩?规矩与“以人为本”是什么关系?守规矩与发展个性是否矛盾?等等。

(五)作家冯骥才说:“各国博物馆都收藏中国的文物,唯有中国博物馆不收藏外国文物,中国人在博物馆里看来看去全是自己。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封闭观念:不看别人的,便认为自己最好。”有人由此想到:打开的窗口越大,放进来的阳光就越多,进入视野的内容就越丰富,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就越全面。你是否有类似的感受或体验?请以“视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由提供的材料引发,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提示]可以从现实的视角去想:从个人的进步谈到国家的发展,由小到大,写视窗窄造成的局限,视野宽带来的丰富。可以从历史的视角去想:为什么“各国博物馆都收藏中国文物”?为什么中国的许多人总“认为自己最好”?更应从封闭与开放的对比中去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但千万别说空话、套话,应立足国情去作切实的剖析。也可以从文化的视角去想:为什么有些人只要不要文化,只要“快餐文化”不要精品阅读?要提高自己的品位,应该有怎样的视野?还可以有其他视野。

二、例文点评

用一生去感激

写这篇文章时,爸爸、妈妈也许正坐在驶往南京的公共汽车上。我清楚地记得,这应该是我求学南京以来他们的第九十八次看望了。九十八次,这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不知经过了这一次,爸爸的白发又要增添多少根,妈妈的皱纹又要多出多少道。

回首十二年漫漫求学路,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父亲的关怀。小学一年级您一整年不管风雨的接送,初中三年每天早晨热腾腾的早饭,以及高中三年的九十八次看望,都已铭记在我的心头,永远难忘。

感谢你,爸爸!

爸爸,最近还忙吗?如果累了,可以少来看我几次,我会每天都和您通电话的。还记得初三那年的每个晚上吗?那时候,复习进入了白热阶段,为了使我节约时间,您不顾一天工作的辛劳,坚持接我回家。甚至有几次,您竟然在等我的时候睡着了。为此,我曾提出过自己骑车回家,但您却坚决不同意。无奈,我只好一下课就直奔校门口,虽然只节约了一两分钟,却可以让您多休息片刻,我高兴啊!您不止一次说过,将来等我有出息了,就把房子卖了,去我那儿开个面馆,赚赚养老金。爸爸,您放心,等您老了,我一定会好好照顾您。您的晚年,我负责!

感谢您,妈妈!

妈妈,您最近还加班吗?我知道您身体不好,应该多休息休息。初三一年的早晚可以说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美味,不仅是口味,更是那一片浓浓的爱子之心。您曾戏称,咱家有两个学生。您可知道,为这句话,我曾大哭一场。为什么我上学却一定要您起得比我早?为什么我上学却一定要您睡得比我晚?妈妈,您的这份爱意我终身难忘!

感谢你们,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将用一生去报答你们!(金陵中学高三(9) 孙逸锴)

[简评]一开头就亮出“98”这个数字,极有震撼力。能清楚地记住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父爱母爱时时在作者心中。这就为下文写“感恩”作了铺垫。文章先概述父亲对自己的关怀,接着用具体事例,分两段描述了父母关怀自己的动人情景,最后用饱含真情的一句话“我将用一生去报答你们”结束全文。感人的细节跃然纸上,感恩的情感贯穿始终。这样的文章比那些缺乏实在内容而一味追求华丽的“美文”不知要好了多少。 “规矩”之我见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如何懂规矩,确实不是件很容易做好的事,因为规矩实在是个微妙的东西。

规矩不是法律。在银行取款时有人插队,不会有警察来把他抓到公安局去。在公交车上和孕妇抢“老弱病残专座”得手后,除了招来同车人的白眼和骂声,也不至于会触犯哪条法律。逢年过节要回家看望老人,邻里之间要相互尊重,朋友有困难要尽力相助,这都不是法律,但它们却是咱老百姓口中最质朴的“法规”。

规矩也不全然就是道德。小时候喜欢在别人睡着时扒开他的眼睛,但没有人说我不讲道德。在新街口的繁华地带,经常会有长相温柔的女孩指着男友的鼻子破口大骂,但也不会有人地看她,再丢下一句“太没道德了”。规矩是行为细节,而不遇大事,人们不会动辄用“道德”来评价一个人,他们只会说:“这孩子真不懂规矩”。

规矩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干什么是社会法规最朴实的体现,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规矩又是最入微的道德规范,存在于举手投足之间,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修养。

规矩是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方便大家的行为规范。乱扔垃圾给清洁工人与路人都造成了不便,那便是不懂规矩。在工作场所抽烟对他人的健康造成了危害,也是不懂规矩,等等。

如此看来,规矩说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尽量使自己的行为少损害别人的利益,尽量使自己做的可能为别人也创造一点好处。其实,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你无法决定做一件事是否符合规矩时,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你会觉得受侵犯吗?他会不高兴吗?我这样做他会喜欢吗?这样,规矩与否便会十分清晰地呈现。

对于即将走进大学校园,很快要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规矩显得尤为重要。以后良好的社会风气将由我们年轻的一代去树立,而这完全取决于每个懂干什么的人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金陵中学高三(7) 李蔚)

高考语文

英语一个有听力,另一个没听力。语文第一题一个是挑错字,一个是找拼音错误

全国高考的试卷分为全国卷和各省市的单独命题试卷。因为我们国家大,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也存在着差别,再加上正在有一些课程改革实验区,所以,现在全国高考的试卷较多。就全国卷来说,最多时2005年出过四套卷,2006年出了三套卷,2007年出了两套卷。全国卷侧重不同的地区,试卷一适用在我国东部和中部的部分省份;试卷二适用在我国西部的部分省份。两套卷的难度基本差不多,总体算二卷的难度略低于一卷的难度。

近年来,全国卷语文高考命题的趋势是“稳中有变”。总的来看,高考命题的发展有两大特征:

一是注重实用。命题更加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注重言语操作的实用性,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

二是强调“推断和想象能力”的考查。这就需要考生有更强的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有更强的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理解、评价、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下面就各版块的内容及形式进行简要分析:

(一)第一板块:语言基础知识

1. 题型齐全,相对稳定。三年都考查了“成语”“病句”“连贯”三个考点,可谓简约有致,指向明确。无论改错字,还是改病句,成语运用,都扣住了“常用”和“常见”这个关键词。

2. 内容切合当下,与社会生活契合,体现人文关怀。语料多来自现实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真实。以2007年全国卷I为例:考查了“军旅生活”“志愿选择”“家乡变迁”“食用碘盐”“人际交往”“生态保护”“专利申请”“生命科学”等知识,大力加强人文内涵和审美教育。

(二)第二板块:社科文小阅读

1.在材料选用上,取材广泛,自科文材料常会选前沿科技研究成果及与生命相关的内容(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最新的科技知识对人类生存的造福);社科文会关注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扬,同时注重社会进步性、提升文化素养、和谐共处的内容。

2.在难度的控制上,相对稳定。总体字数大多在1000字左右,但由于选材注重与考生平时的阅读现状对接,文章总体来说较为容易。

3.在考点测试中,重视考查筛选辨析能力,突出有效信息的快速提取;重视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重视考查整合和归纳的能力。侧重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能力题侧重考查信息整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等能力。命题设置干扰项的规律也基本定型,对考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相对集中。

(三)第三板块:文言文阅读

近三年的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都取材于史传,紧扣浅易。具体特点如下:

1.持重稳健,继承传统。考查的侧重点大致相同,从题量、分值、考点甚至标准都体现了一种相承性。如关键字词的考查均来自教材基本篇目中的重点词语,可从教材迁移到试卷上来。

2.紧扣浅易,殊途同归。切实贯彻考纲把握“浅易文言文”的这个尺度与原则。

(四)第四板块:古典诗歌鉴赏

1.“唐宋诗词”担当主角。毕竟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里面的瑰宝,没有唐宋诗词的中国文学是苍白与虚幻的。2007年,虽处在“自主”与“新课标”的“双重”催生下,但高考诗鉴赏并没有呈现“突变”的态势,唐诗宋词仍担当主角,取材则稳中稍有变。

2.文学巨匠与平民作家的作品都有参选。文学巨匠他们符合“重要”“闻名”“代表”“楷模”等要求。如苏轼,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中,“苏轼”成为“出镜率”最高的作家,全国卷、上海卷、重庆卷均考查了苏轼;湖南和四川考了王安石的作品。但多考查“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

3.考查重点明确集中。近三年的诗歌鉴赏,设题都非常规范,严格围绕“语言艺术”“思想情感”“表达技巧”设题。

(五)第五板块:文学作品阅读

1.偏爱散文,关注社会,注重文化品位。从题材来看,大多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积淀的生活感悟类散文;从作家作品来看,大多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当代文坛影响较大的名家新作占主导地位。从选文的风格来看多是语言清新优美、感情质朴的抒情散文,特别是有忧患意识,有悲悯情怀,关注民生和社会进步发展的散文。

2.设题规律:命题遵循基本阅读规律,即从语义的理解到有关信息的识别与筛选,再到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是一般阅读规律,也是命题规律,更是解题规律。命题尽量顾及一般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尽量体现由语义到综合分析的过程,组成由浅入深的序列,形成梯度,同时命题的角度有侧重性,综合性也较明显。

3.命题以能力、素养为先,以知识、基础为重的方向。综观2007年试题,都是考查阅读一篇文章应该具有的基本理解和鉴赏能力,一般学生都能根据原文信息和高中生应有的阅读积累进行整合作答。对考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相对集中,如归纳、概括、演绎、因果、联想、想象等;都要求体现语言文字的表述书写能力,力求能区别出语言表述的简练精确、形象生动、特色鲜明等特点。

4. 重视鉴赏能力的考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单独命题的各省市的试卷,都加大了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的考查,同时还涉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从题干表述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往往着眼的就是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综合性较强,能较好的体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进行考查的特点。

(六)第六板块:语言表达

高考“语言表达”板块一般都是整个试题板块组合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从近三年的试题看,这种活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题型较丰富。病句改错,仿写组句, 压缩概括,解说评论等题型唱主角。

2. 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这里的“现实”与“生活”都是针对中学生的视野与眼界而言的既尊重学生心理及成长,又体现时代特点,更反映当前社会现实;让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更关注人生民生,关注国家和民族。

(七)第七板块:作文

纵观近三年高考作文题目的材料,大体有三种形式:

一是有多个人物、故事情节的精短小故事,材料多来源于媒体的时新文章。(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

二是格言警句、寓言。一般经过再加工,更凝炼、更有针对性。(格言、寓言材料,寓理于言、于事)

三是几则贴近现实生活的言论或调查数据,材料来源于媒体报道或综合加工。(理论材料,阐述道理)

例如:2007年则用形式,指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孩子呵护过多,关爱过多,不给孩子体验和实践,剥夺学生创新体验,不允许他们获得尝试、体验,甚至失败的感受。从写作内容上看,2007年的作文题,首先是有新意,其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更能有话可说,不同的考生也容易会扬己所长;从命题形式来看,用人物形式命题,增加读图与审题立意的难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防止了学生宿构与押题,即防止学生准备好一篇作文拿上考场以不变应万变。这个题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对衡量一个学生作文的真实水平大有好处。

2008年的作文题首次选用时政要闻的内容,将“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抗震救灾的情况作为立意导向,这是一次特别的尝试。材料涉及的内容新、面广,还具有延续性。这样的材料不但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最大程度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特点,既在意料之外,却又合乎了情理。其次,对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抒真实的情,讲真实的话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教育机会。让学生绝不会无话可说,无情可表。总之,这是我们近几年所能见到的,一个给学生带来最多选择的作文题,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水平最具区分度的作文题。

2010高考语文

语 文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四)写 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E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E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高考语文作文8个基本要点是什么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修改

(10年全国卷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解析:A、句式杂糅,“拟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C、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D、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D

(10年全国卷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B项“凝聚”和“骨干”不搭配,“产量成为品牌”搭配不当,可改为“十几年来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在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成为一个著名品牌”。C项“这”指代不清,应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D定状语序不当,应该为“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影响”。故选A。

(10年北京卷)

3.下列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也是唯一的一次。

C.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答案:D

(10年广东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答案:A

A共同做定做状皆可。

B搭配不当。

经过为介词,带长状语,主谓变成“理念”“证实正确”自然搭配不当。删去“经过”,二“这”归一。

C表意不明

“部分”可为院,也可为孤儿。

D搭配不当。

完成与理想,完成任务或实现理想。

(10年山东卷)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面能见度0米。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止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人员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C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D搭配不当,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歧义,“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或者将“学校”提到“许多”之前。

高考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易错提醒B项的容易判断为对,主要是过多依靠语感,没有习惯于对句子进行主干分析。

备考提示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同以往的病句题不同的是,出现了大量短句,意在改变学生做语病题单纯依赖语感的坏毛病,应引起备考的重视。

(10年山东卷)

18.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来稿

一经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作者赐稿。

② ③

来稿请寄:××市××路××号 《×××》编辑部×××敬启 邮编:××××××

《×××》编辑部

××××年×月×日

参考答案②“薄酬”改为“稿酬”;④“敬启”改为“收”(另外①语序不妥,最好应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

(10年湖北卷)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在“而且”后加入“做到了”;B、不合逻辑,“商家、企业”改为“企业、商家”;C、主客颠倒,“对我们”后加入“来说”。

高考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易错提醒B、D项的容易难于判断,注意并列词语看搭配、看顺序。

备考提示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0年四川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B、成份赘余,删去“的实验”;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故选C。

(10年天津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修改病句。A、搭配不当,在“是”前添加主语“天津”;C、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去掉“黄发”。D句式杂糅,去掉“组成”或者将“分”改为“由”。

(10年陕西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C.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D.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10年湖南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10年安徽卷)

18.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①在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大队长孟凡升参加一次集训时,驾机升空不到两分钟,突然发现飞机发动机转速异常、温度下降。②他迅速反应到发动机有重大问题。③在生死考验的瞬间,他立即与指挥员报告。④收到指令,他果断操纵飞机寻找场地,在确认飞机无法迫降后,才请示跳伞。⑤为了避开村庄,直到允许跳伞的最后时刻之际,他才跳伞。⑥伞刚打开,人就着地了。⑦孟凡升多次在短短的48秒内主动放弃跳伞机会,有效避免了更大损失。⑧48秒,生死关头见素质,更见精神!

序号

修 改

试题答案①“在”调至“参加”前②“反映”改为“意识”③“与”改为“向”⑤删除“之际” ⑦“多次”调至“主动放弃”前。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试题解析①“在”放在句首,造成句子没有主语;②“反映”与其后的宾语不搭配,改为“意识”就可以了③介词“与”引进比较或动作的对象,改为“向”有“对”“朝”的意思,引进动作对象⑤ “之际”与“时刻”重复,要删除; ⑦“多次”是修饰动作放弃的,应紧跟在“主动放弃”前。

(10年江西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处罚极其严厉。

答案:B(A“这里”“青松翠柏”主谓搭配不当。C“来自”“慕名而至”杂糅,可改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游客慕名而至”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D“受惠”的对象不正确。可修改为“为了让这项住房政策真正使低收入家庭受惠”。)

(10年辽宁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B.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C.美国警方公布了“9?11”恐怖袭击发生时的航拍照片,这些极具震撼力的照片,让公众有机会感受从空中目击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倒塌的一幕。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项句式杂糅,最后一分句改为“关键在于知识”或者“知识起决定作用”。B、搭配不当,前一分句改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了巨大刺激”,“开拓”前加“这一平台”。D成分残缺,在“学风建设”后加“等议题”。

(10年浙江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有专家认为,保护圆明园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部分”复建,而是研究、发掘后她展现出的遗存或废墟的价值。

答案:A。

解析:B、宾语残缺:“解决……根本”后加“问题”;C、宾语残缺:“出现了……的新型欺诈”后加“手法”。D、“遗存或废墟”与价值不搭配,删去“遗存”。

2011上海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第一点:搞清写作要素

▲审题; ▲抓点;▲立意;▲动笔

第二点:审题

审题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审题也是对阅读能力的考验,看你是否能抓住中心。常见的审题方法有:

①.抓关键句-键句往往暗示着材料的中心,抓住关键句,往往事半功倍

②.明褒贬法-可以从出题人比较侧重的点的来出发立意

③.提炼中心-提取要点以作为文章主旨,这样比较容易切题

④.由果溯因-多问个为什么,对比结果找起因,原因往往就是要写的点

⑤.关系分析-分析材料中对象之间的关系,找突破口

一般而言,比较常用的和起效较快的就是①和③两种方法,可以应对大多数的作文材料的立意问题,所以大家可以多加强一下这两种审题方法的训练。

第三点:抓点

在这里提到的抓点就是抓话题的意思。一般情况下,材料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来展开叙述,所以在审题的过程中,大家就可以比较明确地抓住一个话题来展开文章。而且出题人会尽力做到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理解材料,肯定不会达到让同学们无法理解的层面,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不要钻得太深,不要想的太深刻,否则就会有跑题的危险。

以下我对比较常见的话题进行了举例,大家可以多超与这些话题相关的方向来收集素材:

成功、胜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友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创新、创造、努力、刻苦、克服困难、忍受痛苦、价值、意义、人生、情感、珍贵、惜时、友谊、宝贵、财富、信仰、信念、放弃、坚持、思考、选择等等……

这些话题不少,所以大家可以选择一些同时适用于多个话题的素材来记忆,这样可以减轻些负担,比如马云?位居中国富豪榜榜首,全世界继谷歌之后市值第二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就可以同时适用于创造、坚持、选择、成功、胜利、克服困难、眼界、视角等等话题。此外,大家可能发现了我写的话题中有好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所以关注时事与政治似乎也成为必要。

第四点:立意

常说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所以说在审题的时候,就一并立意的,之所以又拿出来单说,是因为这里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点还需提一下,所以别嫌啰嗦。

立意即是摆明观点,观点就是指你接下来要围绕描述的论点。这样一说,大家似乎都觉得立意很重要了。审题的成果将直接决定立意的出发点,立意将决定整篇文章的基调和中心。好的立意,既切题又具体,而且是文章要展开所围绕的中心点。所以立意的提出极为重要。

这里也说几种提出立意的方法:

①.横向立意-就材料本身出发比较直接的观点陈述

②.反向立意-选取与材料比较偏重的观点相反的一面来陈述

③.类比立意-由事及人,由此及彼,选取与材料描述相近的点来写

④.延伸立意-即是由现有的材料所体现的内容延伸出与之先关的立意来

我个人是不推荐反向立意的,我高一高三的语文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如果没有把握写的很棒很吸引人的话,还是建议大家不要这样立意。

此外,对于立意的提出也还有一点要说,就是立意的提出不单单是根据材料而来的,还与自身所具备和掌握的材料有关。立意的提出应该是审题结果,话题判断及素材掌握情况的综合考虑结果。也许你会提出一个十分切题的立意出来,可是却没有可用的素材,那样不就也很悲哀吗?如果只是全篇在围绕一个很切题的立意来空洞的强调的话,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丝毫没有说服力的。所以,立意的提出要考虑自己所能想到的与之最相关的素材,进而稍稍做个过渡,将主旨与素材在立意中接合起来。这又在另一方面体现出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第五点:动笔(重点)

首先,我们来提一下高考对作文的两大要求吧,这样也好有的放矢:

①.基础等级-语句通顺、切题、围绕中心

②.发展等级-语言有文

而语言有文又体现在四个方面:

[1].语句生动-比如撷取新词新义,或使用流行语,有些老师可能反对使用流行语,所以不要太过分

[2].句式灵活-就是说,句子要长短有致,长短错落,带有节奏变化可能会好一些

[3].善用修辞-也就是能够恰到好处的使用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韵味,排比、比喻比拟、对偶、设问、对比、对仗押韵等等,只要恰如其分就是好的修辞运用

[4].文句有蕴-这体现在文句的幽默性、哲理性等方面还可以是具有古典美的语段,最好能体现出深意来,而不只是浅略的悠扬动感。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老生常谈的方面:标题、开头以及结尾。对这三点我归结为两个词:直切主题,谨防人猜。直切主题,就是指这三个最为显眼的地方一定要能够点题;谨防人猜,一定不要让阅卷老师猜你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直接说明。

然后,我们再一一细说这三点:

①.标题-简洁、新颖、生动、切题,我比较强调的是注意简洁和切题,其余两者可酌情把握。有些同学喜欢在写完整篇文章之后再定题目,这样比较危险,因为你可能在文章中就没有很深刻地围绕某一点来写,而是写到哪里算哪里,不合脉络清晰的要求。而在生动、新颖上,不做必要的要求,写出来可能加分,也可能会让阅卷老师不知所云,相反,简洁清晰的标题没有老师是讨厌的。

②.开头-入题要快。不论你是想怎样装饰凤头,都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长篇幅以后才开始点题,这样你的凤头会很臃肿,与身体不协调,反而失了凤凰头小脖长的美感。一般开头要在200字以内点题,至于入题则会更早,从你写第一句话开始就要想着怎么往主题上引了。

③.结尾-要求结实,有力,卒章显志,首尾呼应,再次点题。当然也不要太长,如果实在字数不够,那就用排比例证吧,多写几个沾边的例子排比串烧,再次强化主旨,点明提议会好些。

④.正文-正文是摆出论据论证阶段。即使标题和开头已经很好的切题了,正文也不可松懈。而且,要学会分段,不要一段写得太过冗长,亦不可太短,凡事讲究适量而行。每段一个论据说清楚,说明白了就好,不用贪多,而且最好要有总领句或是小标题,论证结尾要有总结,论证过程中则要注意时时点题,处处点题,证明论点。我那时常用的比较俗套的句型:如果不……就不会……,虽然常见,但却有用。每段论证可以选取围绕同一个中心论点,亦可设立分论点,但3则论证材料最好是格式一致抑或各不相同,要么工整对仗,要么添加新意。

⑤.总体-总体我总结为5个四字词语:脉路清晰,叙事具体,脱俗求异,字正意明,多留空隙。至于5个词语的解释,将在下面展开:

脉路清晰-意即审完题,抓到点,立完意之后,你就对接下来整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了然于胸,而不是写到哪里算哪里

叙事具体-这个则体现在正文的论证方面,对于论据的陈述一定要具体

脱俗求异-写出自己的文章出来,模仿别人很困难,做自己很容易,即写作要有独立性,借鉴别人,用自己的话说

字正意明-字迹不论是否好看,但一定要雅观,一定要写得工整;词句则要求意思明确,忌含混不清

多留空隙-要学会适当分段,抛些空隙出来,这样阅卷老师整体来看不会很累,Ta轻松了,你就愉悦了

第六点:素材准备

对于材料作文,写议论文体的时候,众所周知,包括3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包括主要论点和分论点;论据,则是论证时使用的事例、典故等;论证,将论据与似乎没有相干性的论点联系起来,是一项编制过程。在这里,论证就是你动笔的初衷,论点则是最终目的,论据则是内容的填充。所以,三者皆不可少,相互依靠。

接下来说一下论据的准备。论据来源于素材的积累与碰撞。就积累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记住人、事、结论,当然不反对“4 W 1 H”原则,那样则更好。全篇文章,主要论据3则即可,可以穿插一些论证的简练论据。每个分论据可使用相同的论点,即中心论点,也可以使用多个分论点,记得最后总结归纳就行。

第七点:功在平时

我总结为以下5点:

①.坚持独立写作。写出自己的特色出来,不要模仿别人,借鉴是可以的,但那是用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的

②.多留意生活。生活是艺术的载体,每次写作都是一次人类科学上的艺术创作,也许灵感就来自于某次生活纪实。对新闻,政治的关注也在此之

③. 阅读,摘录,朗读。阅读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作文的审题,还能丰富素材的积累;摘录则可以培养优美语句的语感与加强意境的体会,师人之长,克己之短;朗读,也有助于语感培养与素材记忆,考前朗读效果更好

④.勤于练笔。世间之事,就怕重复。所谓好事多磨,就是要多加练习。刚开始要多动手写,让老师帮你纠正提升,后来就可以只列提纲,在心中跑一遍写作的流程就好

⑤.拿到试卷,先看作文。这样可以大致想一下先朝哪个方向写,而不要因为最后时间不够而慌了神,导致审题不清,立意不明。而且先看作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做前面题的过程中,说不定哪个时刻写作的灵感就会到来,可以先加以记录,作为提醒,最后动笔

第八点:卷面寄语

作文的卷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文章到底是哪个等次的。我们都知道阅卷老师阅卷时,每篇文章停留的时间很短,如果第一印象就不好,就不能够很好的体现你的内容与内涵了。好的卷面会让老师看着比较轻松,这样Ta才有可能会想深入的读你的文章,才更有体现你文章靓点的机会。所以,对于卷面我也有以下6点建议:

①.适当分段。一段不可太长,800字的文章,分个7、8段就好。也不宜分段太多,也不要不分段

②.注意字体大小。最好是看起来既能把格子填满又不漫出来的感觉。大概8分饱的样子最好

③.字迹一定要工整。不管你的字形好不好看,都一定尽最大努力写端正。不要躺,不要斜,端端正正写。再就是选支自己用着舒服的笔,还要注意笔芯的粗细,0.5mm即可,细了太暴露手写的水平,粗了容易粘到一块儿

④.尽量少涂抹。不是不让涂抹,即使要涂的时候,只需轻轻一划,粗看没有涂抹痕迹,细看那字确实划掉了。一定禁止整段的涂抹划除,所以说,下笔需谨慎啊

⑤.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要不在意,不要让阅卷老师觉得你是个太随意的人。你随意,Ta也随意了

⑥.字数要求。这是基本的基本,一定记得过800线,最好不要超1000线。

求新课标卷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语文)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2008-04-10 16:15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并非一日之功,但指导同学们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同学们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试以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为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几种方法和技巧。

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选用了宗璞的《报秋》,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而且包含着领悟生活的哲理。它通过玉簪花“探出头来”,香气袭人,提醒人们:秋天来了,而我却是两手空空。其主旨是: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第30题B项:“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此题有一定的迷惑性,有些考生一看到原文中有这一信息,就认为正确。殊不知,作者在文中讲玉簪花精神只是顺便提及,并不是本文的主旨,把主旨说成主要是赞美玉簪花精神就更无根据了。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选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它是一篇演讲稿,富于,文章题为《创造宣言》,但不是讲一般的创造,其话题范围是教育问题,是在教育育人这个领域里讲创造。文章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创造成功的实例,用事实说话,极有说服力。开头由造神、造人、造石像三种现象引出论点:我们的教育应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号召师生共同创造,就要破除种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有破才有立,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自然引出“处处、天天、都能创造”的结论;最后对创造之神的呼唤,表达出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解答问题,就有高屋建瓴、洞若观火之感。第24题E项:“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本文的主旨是号召师生共同献身创造,时时处处都要创造,教育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以达到教育的最大成功。而“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只是“创造”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它是为“创造”服务的,说它是本文的主旨,犯了喧宾夺主的错误。

2000年的高考题《长城》是一篇散文,富于情感,追求哲理,也不乏含蓄。它以长城为象征,谈的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与举措问题。它的主旨在于:反对封闭,提倡开放;反对愚钝,鼓励自信。它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第23题第(2)问:“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回答的就是本文主旨: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2001年的高考题《门》是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其主旨是:人生正是由一次次开门和关门构成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由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把握了这一主旨,解答第23题第(2)问,要求说明“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在文中的意思,就准确无误了。

2.理清脉络 划分层次

《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创造宣言》全文共有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至四段为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和注意的问题;四至十一段为第二部分,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得出结论;十二段为第三部分,发出献身创造的号召。

《长城》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文章用先抑后扬的笔法,一至七自然段,对历史的反思和评价,观点非常明确,感情十分凝重;第八自然段对现实的评说,观点也比较明朗;九至十一自然段对未来的召唤,则比较含蓄。

《门》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第一段是起始段,提出作者的观点,有引起下文统领全篇的作用;第二段承接第一段,说明即使是人们最熟悉的家,也不知门后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第三段介绍各种各样的门,初步提出门的象征意义;第四段介绍各种各样的开门方式;第五段集中阐释门的象征意义;第六段集中阐释开门和关门的含意;第七段进一步阐释人生就是不断的开门和关门的含意;第八段是全文的收尾,进一步阐释关门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可是有些考生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答错。

3.检索范围 准确摘取

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如《创造宣言》的第21题第一问,“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辨别和筛选,只要抓住原文中五个“有人说”段落的中心句,按题目的要求把它摘取下来写进答题处就行了。再如:《长城》第21题第一问,“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只要能根据第2-7自然段的内容,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就能抓住第3、5、7段“所以我说”后面揭示文章段落主旨、观点、情感的中心句,得出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①凄婉的历史,②民族封闭的象征,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再以上述两题第二问为例。《创造宣言》第21题第二问要求回答“作者批评错误观点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不超过12个字)”。原文的结论在第11自然段,有21个字,这就要压缩主干,抽取要点,概括复述:“处处天天都能创造。”《长城》第21题第二问:“作者又是如何看待现实的长城?”作者对长城现实的看法,与四面八方亿万游人的描写结合在一起,没有独立成段,回答较难一些。但是只要认真阅读,你就能从“现在你敞开胸襟了”、“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等语句中,归纳出现实长城的开放,从“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呀,长城!”的语意中,体会出作者在看待现实长城时的自豪与自信。

4.综合分析 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创造宣言》第23题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问若选原文中的话回答:“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就只答对了一半,因为“成功”包含师生两个方面的因素。作者的观点很全面,很明确,强调的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第二问综合性很强,七个答案要点几乎分散在全篇文章之中,只有吃透原文,在文章中找到根据,才能概括出“注意”的要点。

《创造宣言》第24题考查对文章的鉴赏评析,B项“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惟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一说法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创造需要勇气,但“勇气”不是关键,更绝非“惟有”,因为作者在下文明确指出:“这只是一半真理,”“除了大无畏精神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

《门》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要回答:“开门”和“关门”的含意是什么,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须通观全文,先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再加以分析概括。文中与“开门”和“关门”相关的句子不少,但直接阐述“开门”和“关门”含意的段落在文章的六、七、八段,特别是文章的第六段。问题出自文章的第一段,答案却主要出自文章的第六段,这就增加了解答21题的难度,要求考生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清理文章的脉络,迅速找出相关信息。相比较而言,“关门”的含意好归纳一些,因为文中说道“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可以直接概括出:“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关于“开门”的含意,相关的句子很多,不易抽取,但是可以参照归纳“关门”的含意,平行比较,得出答案:“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5.认清手法 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创造宣言》第22题,“‘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象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初步分析,可以拟出这样几个比喻:刀法、万象、万象同毁、万龙点睛。由此可以推知:“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象”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学生);“万象同毁”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学生)被毁;“万龙点睛”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学生)成才。《创造宣言》第24题A项问:“‘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作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是否正确?用“交响曲之合奏”比喻集体创作的“合作与协调”,相似点很一致,十分合理。

《门》的第23题的第1小题,要求说明“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在文中的意思。考查的是对比喻句的理解。这句话是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成群牧放的马既无隐秘可言,又无独立天地;而人有思想感情,有隐秘需求,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

《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此题是对文章语言表达技巧、表现形式的考查,第一问要求理解第二人称在便于抒情方面的艺术效果,第二问要求理解人称代词的合理转换,以便使表达更清晰的作用。如果不考虑散文有关人称及表达作用的基本知识,恐怕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回答。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抒情散文,不少作品都用了第二人称来写。它的特点是,作者直接向对方倾谈,显得亲切自然。这样理解,就能正确回答作者用第二人称写长城的好处是: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这句话承接“人们发现”而来,陈述的对象不再是作者,而是“人们”,写的自然是“人们”的感受,因此改用第三人称“它”。

1993年高考《青菜》第30题:(1)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2)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3)文中哪些语句用这种人称表述取得了比用其他人称表述更好的效果?此题考的也是拟人手法的作用。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起的是拟人化作用,便于直接对青菜抒发自己的赞美之情。

3.反衬

《报秋》第28题:“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将“太阳花”和“玉簪花”对照比较,“太阳花”又名“死不了”,但“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而“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二者对比,反衬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4.对比

《青菜》一文,“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摘下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与“在青菜地割草总是那么小心翼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27题:“作者为什么写孩子们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这样写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对“青菜”的赞美之情。

5.反复

《报秋》第29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这两句都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做这类题,首先要从“语言形式的表达”上分析,那么第(1)问的内容便是“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第(2)问便是“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其次就要分析“表达效果”,第(1)问暗含的意思是“强调时间的飞逝”,或“强调时间过得太快”。第(2)问则是“强化主旨”或“强化中心”、“深化主题”。学生做此类题往往重视“表达效果”,而忽视“语言形式的表达”,这是失分的原因。在这里,“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题。

6.排比

《创造宣言》第24题F项为判断正误题,“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这一说法正确,本文的确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段,如第5、6、8、9、10段,以及排比句。《长城》第21题对历史长城的评价,在第3、5、7段里也使用了三个排比句。排比的主要作用在于: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意思的重心。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明得严密、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

7.象征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门》第5段直接说明“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避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解答第21题“开门”和“关门”的象征意义,才能解答第22题分析“玻璃门根本不是门”的原因。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我投身到祖国的怀抱里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6:高考中断了11年)

17:“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湖南试题:心中有话向党说)

1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挖井》)

: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尝试

1995: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

2001:诚信

2002:心灵的选择

2 0 0 3: 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

2004年高考作文题: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除全国统一命制的以外,上海、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重庆等11个省、市单独命制。

一、全国卷作文题有四套: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1:

材料:一位老妈妈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染布店老板,一个嫁给雨衣店老板,老妈妈整天担心,下雨天染布店那边的生意会不好,晴天的时候雨具店那边的生意又不好,每天都这样担心,后来有个人跟他说,你真幸福啊,无论是下雨天还是晴天都会有生意,那个老妈妈乐得不得了。

以“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2:(河北省,山东省等)

阅读下面四句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谚语)

要仔细听取别人提出的缺点,不要随便指责向你提出意见的人。(达.芬奇)

相信任何人与不相信任何人,一样是错误的。

四句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还是相信自己吧。请你以“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文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3:(上海等地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4:

有位农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这位农妇却沿这种思路想下去了:一个鸡蛋经孵化后就可变成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成了母鸡,母鸡又可下很多蛋,蛋又可孵化很多母鸡。最后农妇大叫一声:“天哪!我失去了一个养鸡场。”可以想象农妇将会怎样痛苦下去。

失去一个鸡蛋的痛苦竟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在常人看来的确有点荒诞,但生活中这种人大有人在。孩子生病了,焦急的母亲一边守着病儿,一边又焦急地想着孩子的学习肯定耽误了,误了学习肯定影响升学,影响了升学肯定影响就业。如此这般这位母亲会被痛苦煎熬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放大了痛苦有可能将这个家击倒。上班路上,因车子晚点,有可能要迟到,这也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迟到了肯定要招致领导的批评,同时还会影响奖金,从而影响年终考核,还会影响晋升,还会……总之还可引申出无数的“还会”。如此,再坚强的心也会被击垮。

我们总觉得活得很累,我们总有排泄不完的痛苦,这是为什么?原因很多,但其原因之一肯定是常犯一种错误———放大痛苦。我们难免失误,但如果我们只着眼眼前的错误,就事论事,不泛化,不扩大,不追究以前,也不浮想未来,这样痛苦就被包裹了,就局限了,痛苦就小多了,人生也就轻松多了。

请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上海卷高考作文题:(70分)

以“忙”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1000字左右,不要写成诗歌。

三、北京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包容,800字左右,文体不限。

北京高职单独招生作文

“时尚”是社会在一定时间段流行的习俗和风气,有人也称之为“时髦”或“新潮”。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形形的“时尚”竞相展示着它们的身姿,赢得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他们追求“时尚”、创造“时尚”并享受“时尚”,但是人们对“时尚”的认识却不尽相同,可谓见仁见智,赞赏艳羡者有之;指责排斥者有之。请以《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四、广东卷:

古时东瓯人(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了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了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五、辽宁高考作文题:

“平凡与自豪”,文体不限。

六、湖南: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9亿,在每个孩子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观念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角度自拟,不少于800字。

七、福建:

以名人曹操、苏轼、薛宝钗,霍金,宋江,鲁迅,孔子,曾国藩,冬妮娅 ,桑地亚哥为内容。题材不限

八、重庆高考作文题:

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登珠峰时,登到8000米时我体力不支放弃了继续攀登,别人很为他惋惜,说如果还坚持一会,胜利就属于他了,他却说:我知道8000是我的生命极限。

请以“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期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九、湖北高考语文作文:古人有面好镜,人的雀斑都照的出,另有大量昏镜,照人模糊的多,但买此镜的人很多,请以“买镜”为话题写篇作文

十、天津:“才与非才”

一个木匠在森林里看到一段树根,他认为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一个艺术家却认为它是一个在艺术方面的好材料。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话题作文,文体不限。

十一、辽宁作文题:  

有一记者问名人的妈妈,她是否对儿子感到自豪,妈妈答道:“我感到自豪,但我还有一个孩子正在地里挖土豆,我更为他感到自豪”,这样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自豪与平凡”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作文,体裁不限。

十二、浙江卷作文话题:人文精神与发展

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比较低,要发展物质文明,同时也要发展精神文明,(一份调查表,略)。请根据以上调查材料,以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十三、江苏话题: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

水的灵秀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常年保持一种蔚蓝,沉稳的大山却一年四季变幻出不同的景色.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包含两个方面,你可以写其中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2005年

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有一次,人们问20世纪著名的丹麦原子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尼尔斯?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尼尔斯?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尼尔斯?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话题作文。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高考全国卷II作文题:位置与价值

以《位置与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

高考全国卷III作文题:“忘记与铭记”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

北京2005作文题目:说安

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以说安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安可以解释为安全、安逸等。

上海卷作文题: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天津2005作文题目为“留给明天”,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八百字…

重庆卷作文题:筷子与自嘲(共两篇)

要求写两篇:1、以“筷子”为题,写一篇说明文;2、以“自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四川2005作文题目:忘记与铭记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

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 ,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 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广东2005作文题目:以纪念为题作文

江苏2005作文题目:凤头猪肚豹尾

话题作文: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篇800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

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自拟题材诗歌除外。

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盛去年红

以今年花盛去年红作文。

湖南卷作文题:跑的体验

先走好,还是先跑好,根据跑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叙述文。

福建卷作文题:一个圆圈(看图作文)

两幅图:一幅是标准的圆形,周长小,面积大,比较稳定。一幅是带有棱角的圆形,周长大,面积小,比较多变。根据这两幅图自拟题目的话题作文。900字以上。

湖北地区高考作文题:根据王国维的一段话写作文

湖北地区高考作文题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根据以上文字作文,题目自拟,800字以内。体裁不限。

海南:话题作文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话题作文,题目自拟,自由发挥,体裁不限。

有一次,人们问20世纪著名的丹麦原子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尼尔斯?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尼尔斯?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尼尔斯?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话题作文。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江西:写一篇关于以“脸”为话题的文章

江西卷卷作文题为:“脸”。要求:写一篇关于以“脸”为话题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1、全国卷Ⅰ高考作文(河北、河南、山西、海南)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

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之3.7%,2003年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2、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黑龙江、吉林、广西)

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3、全国卷Ⅲ高考作文(贵州等省)

给材料作文:阅读材料,以“书”为主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4、北京卷高考作文

许多城市都与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5、上海卷高考作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6、天津卷高考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7、广东卷高考作文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的为题,写800字。

8、福建卷高考作文

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9、重庆卷高考作文

小作文: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

大作文: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0、山东卷高考作文

材料:一个寓言,星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珠宝、钻石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想登上月球和星星,然而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球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有山有土是凹凸不平的。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

11、湖北卷高考作文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要求:自订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12、浙江卷高考作文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13、安徽卷高考作文

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以“读”字为题写篇作文,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14、湖南卷高考作文

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5、江苏卷高考作文

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6、江西卷高考作文

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题目自拟,题材不限,800字。

17、四川卷高考作文

作文题目: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8、辽宁卷高考作文

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文章标签: # 文章 # 作文 #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