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新高考历史教育,历史新高考方案

tamoadmin 2024-06-28 人已围观

简介1.新高考选了历史,政治和生物组合,有什么优缺点?2.新高考选历史吃亏吗?3.新高考选历史可以选的专业4.如何破解新课程下历史高考备考的困惑 很多省份都相继实行了新的高考模式,一些省份实行“3+1+2”的高考模式,“1”即物理和历史两科里选一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必选物理或历史?一些省份则实行“3+3”的高考模式,在此模式下的选科上,我经常在网上看见诸如:“物理和历史为什么

1.新高考选了历史,政治和生物组合,有什么优缺点?

2.新高考选历史吃亏吗?

3.新高考选历史可以选的专业

4.如何破解新课程下历史高考备考的困惑

新高考历史教育,历史新高考方案

很多省份都相继实行了新的高考模式,一些省份实行“3+1+2”的高考模式,“1”即物理和历史两科里选一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必选物理或历史?一些省份则实行“3+3”的高考模式,在此模式下的选科上,我经常在网上看见诸如:“物理和历史为什么不能同时选?”的问题。我在这就以上两个问题作了回答。

一.新高考为什么必选物理或历史?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物理和历史:

①物理——科学发展前进之根

物理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也是高校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我认为,物理是理科中最具“理”性的学科,这种“理”性是化学和生物两个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物理需要强大的逻辑性,缜密的心思,不苟的认真。而这些品质对 构建科学思维方法 是及其重要的。而这种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物理是公认的最难学的学科之一,所以要是不加以“必选之一”的限制,可能很多考生都不会去选择物理这一科作为学习与考试的科目。但是 物理与数学又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所以大量学生不学物理的话,国家将难以发展。就算是未雨绸缪,把物理作为“必选之一”也是合理的。

②历史——民族安身立命之本

历史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我认为,历史是文科中,最具“文”性的学科,所谓“文史”也不无道理。历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根,如果对自己所在国家的历史不了解的话,那么对国家和民族的认知就是空白的,更不用说民族凝聚力了。

历史作为一切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基础法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些学科,我们都可以 在历史学中 找到这些学科相应的依据。 历史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 ,是民族之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因为我们曾经辉煌,如果不学历史,我们就不知道是怎样程度的辉煌,我们就不知道什么算作“复兴”。

以上来看,国家要发展,这 两个学科缺一不可 。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与认识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就是“知来处,明去处,有依有据”,所以当物理差的学生,想要升学时,历史就是考生必须面对的一个学科。

二.物理和历史为什么不能同时选?

原因只有一个:对于普通人来说, 学习难度大! 具体原因如下:

历史是文科代表,代表的是文科思维,而物理是理科代表,代表的是理科思维。

在“3+3”的考试模式下,敢于选择物理的考生,一般都是物理成绩中上游的考生,那么这部分考生基本上是偏理性思维的考生。要是再选择历史作为选考科目的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物理需要的是大量公式的计算,在这点上,化学也有公式,地理也需计算。相对来说,还多少有些联系。

而历史是一个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不存在公式,这门学科并不需要多高的思维能力,但是需要的细心程度,远远大于物理,往往一字之差,就失了分。所以与其物理和着历史学。不如选择地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至少在思维上的差异,不如与历史学科一起学的思维差异大。

新高考选了历史,政治和生物组合,有什么优缺点?

2023高考历史学科的难度增大了

随着教育领域的进步和发展,现在大部分地区都在采用新高考模式进行高考。而且大部分的省份采用的都是新高考3+1+2模式进行考试。

所谓的3+1+2模式,就是除了必须要考的语文、数学还有英语学科之外,学生要先在物理和历史学科里面挑选一门学科,剩下的2门可以任选。简而言之,就是虽然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们不再被分为传统的文科生和理科生了。

但是却依旧被分为历史类考生和物理类考生,从之后学生们的志愿填报来看,其实是还是依旧分文理的。

一般来说,文科生的本科录取分数线会比较高,因为文科生的考试难度相比较理科生来说较小。但是在历史学科考完之后,高考历史一举冲上热搜,不少文科生表示题都没有答完,哭晕在厕所。

选择题难度大,需要大量时间思考

从23届考生们的反馈来看,今年高考历史的难度真的儿不小,光是选择题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考生们为了选择题能拿到分数,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思考,这也导致后面题目的答题时间减少了很多。

和平时练习的有所不同,题型似乎创新了

还有考生表示,今年高考历史的题型和平时做的完全两个样子,比如说有的题让学生们去材料中找答案,还有一道题的答案似乎是一串数字,因为和以往不同,也让不少考生在写答案的时候有一些拿不准。

2个小论文题量太大,根本写不完

最让今年文科生们崩溃的是,今年文科历史有两道小论文题目,虽然整体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答题量比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书写。

因为前面选择题的难度就已经不小了,学生们花在选择题上的时间也不少,所以导致给后面题型留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所以部分考生出现了响铃了但是依旧没有答完题目的情况。

从考生们的反馈来看,今年很多地区的历史试卷难度都不小,尤其是需要写两个小论文的地区,做题量也比较大,再加上题型有一些创新,确实是难为学生们了。

新高考选历史吃亏吗?

自从去年很多省市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目前高一学生可能即将面临的个重大的选择,那就是选课的问题。虽然有的省市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规定,不允许过早地选课分科,但有的学校已经在提前着手准备选课一事。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对于选课这个问题,自己的看法如下:

新高考模式下,现在选课的难度其实比以前单纯分文理要大很多,原因在于选择多了,就更难选了。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会在更多的选择面前犯选择困难症。

那么,如针对历史、政治和生物这个组合,其实是比较常见的。这个组合是偏文一点,因为选择历史还是物理,基本上就决定了整个大的方向,另外四门课程对未来填报志愿和选择专业起到的影响要相对小一些。既然已经决定选择史政生这个组合,不必纠结于它的优点和缺点。

有人说,选择历史、政治这些课程,未来可以报考的专业少,有局限性。个人觉得这只是相对于选择物理来说的,其实选择历史、政治,未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专业可以报考的,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以后上大学只能选择一个专业。只是一些纯理工类的专业不能报考罢了。

对于每个高一学生来说,选课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要确保高考最大程度地取得高分,成绩一般的学生要以能上大学为前提,成绩中等的学生要以能上好大学为前提,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不纠结选择什么课程。

所以,到底是选物理还是历史,还是后面的课程选择,第一前提是保证能得高分。有句很现实的话,如果最后连大学都考不上,选择哪个组合再好,又能怎样呢?

对于一名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才一学期就选课,确实有点仓促,很多学生也就刚适应高中生活,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过早选课容易盲目。如果实在要做出选择,建议老师和家长一起帮助学生综合分析实际情况,再给出合理的建议。

不知道你们对于选课有什么想法或建议?欢迎一起交流。

新高考选历史可以选的专业

不会吃亏。

大家需要参考各高校往年发布的简章中各专业的要求,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以发现:在部分双一流高校发布的专业选科科目要求中,物理和历史通常被列为首选科目(即要求必选其中一科),其次才是要求生物学科或是化学学科,对于想进入理想高等院校的考生来说,不管是想报考理工科专业还是人文社科类专业,选择历史都不吃亏。

此外,新高考选择历史会在各高校自招中加分,例如清北的自招就限定考生必须选择历史,从总体上来说,新高考选择历史是不吃亏的。

扩展资料

选择科目不能只用单一的标准看待,还是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如果选择的都是文科科目,对将来选择大学就有很大的不利,建议偏文科的学生选择一项理科科目,但物理不要选。

物理是纯理科科目,对于缺乏理科思维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尤其困难,更不要说选择物理的学霸扎堆,普通学生很难考出好分。总之,我们要适应各种改革,主动出击,这样才能把握机会,取得成功。

如何破解新课程下历史高考备考的困惑

可以选择以下专业:

1、考古学、 2、历史学、 3、民族学、4、世界历史、 5、汉语言文学、 ?6文物保护技术7、地理学科、 8、政治学科、 9、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新高考采取“3+1+2”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选,“1“为历史和物理中任选一科,“2“为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门。每一种不同的选择对于大学专业的选择都具有不同的影响。

理工科专业一般要求选科物理,法律类专业一般要求选科政治,文科类专业一般选科要求宽松,但有些医学类高校需要选科生物,具体看高校招生章程。

新课程下高考历史复习存在的主要困惑

1、备考复习是仍然按模块进行,还是打破模块按专题方式复习

第一轮复习时,是按模块进行的,但在复习中老师感觉费力,学生掌握得不理想,不利于达到高三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对学生历史成绩的迅速提升产生了很大影响。于是我立即进行了调整,打破了模块结构,按专题方式进行整合。例如,将必修1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选修1的商鞅变法整合为一个板块;必修1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与选修1索伦改革整合为一个板块;等等。结果发现,事功参半。

2、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必须正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内化为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需要一个过程,历史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把对教师的要求提到了一个很高的理想的高度,这样的要求对于刚从传统教育转型过来或还没来得及转型的老师而言难免有些勉强和底气不足。知识积累中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出现,一桶水不足以应对一碗水的感觉。

第一,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还很模糊,还不深入甚至不正确。单凭几次短期的培训难以彻底转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和习惯。

第二,新课程对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在新课程历史教学要求使学生体会、经历科学知识的发现与探究过程,事实上很多教师对某些知识的探究自己都不甚明了,这又如何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呢?

第四,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到师生双方面素质前提的难题,要求老师有很高的教学艺术。引导得不好,不仅技能难以锻炼,过程与方法难以正确形成,甚至连基本的知识也难以掌握。

3、考试与新课标理念如何紧密结合

当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几乎都还是以学生成绩与升学率为主,考试仍然是教学的导向和指挥棒。现在的考试方式也只停留在课改前的那种考试方式,新的考试方案还没有出台,为了确保评价不至于落后,老师情愿回到旧的圈子里。这导致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却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子上,我们知道,应试教育训练扎实有效,学生的学习紧张严密有序,师生缺少的是个性的张扬;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等,学生活跃积极主动,但不能静下心来扎实训练,也很难有训练的时间,所以,新课程与“应试教育”的长处有效结合是教师们最为困惑和关注的问题,如何把考试与新课标理念紧密结合,体现考试目标的多元性,如何做到?

4、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化,让我们教师感到难以把握,到底应该怎么把握,把握到什么程度,心里没底

起初我们摆脱不了原来历史教学大纲对我们多年的影响,因为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是硬性的,它严

格规定了知识点及各知识点的准确的分层次要求,对于没有达到大纲要求和超纲有十分明确的界限,而课程标准对科学内容的规定则比较宽泛,很多情况下对知识的学习没有给出硬性的规定,给教师留下了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去开展历史教学,同时由以往重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化,让我们教师感到难以把握,到底应该怎么把握,把握到什么程度,心里没底?如何做到关注全体又关注差异,如何让60多人都有效的参

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何在这样的大班额中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怎么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收放有度,至今扔困扰着我们教师。

5、以专题方式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而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而且以专题方式教学复习,这就人为地割裂了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政治事件的形成往往与经济事件、文化事件紧密联系,单独学习政治史是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的。

6、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史料,必须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而学生负担比较重,时间很有限。

7、高考试题与课标内容的差距,老师在衔接上很难把握一个“度”。

但我想:迷茫归迷茫,书照样要教,而且还要教好,并且还要确保所教学生在2013年夏季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怎么解决呢?这便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最现实的课题,办法只有一个:摸着石头过河,边想边过。

文章标签: # 历史 # 学生 #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