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一物理题,高考物理最后一题

tamoadmin 2024-06-19 人已围观

简介1.求高中物理题,越变态越好2.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最后一道压轴题的第2小题不懂,盼讲解,谢谢!3.2012广东理综物理最后一题求详细解释4.9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最后一题5.跪求09年江苏高考理综物理最后一题,题目加答案,在线等......要快1:取向左为正 对于A:a1=-1.2/0.6=-2 m/s2 对于B:a2=[1.2+0.05*(1+0.6)*10]/1=2 m/s2(这里

1.求高中物理题,越变态越好

2.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最后一道压轴题的第2小题不懂,盼讲解,谢谢!

3.2012广东理综物理最后一题求详细解释

4.9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最后一题

5.跪求09年江苏高考理综物理最后一题,题目加答案,在线等......要快

高一物理题,高考物理最后一题

1:取向左为正

对于A:a1=-1.2/0.6=-2 m/s2

对于B:a2=[1.2+0.05*(1+0.6)*10]/1=2 m/s2(这里一定要注意反作用力)

2:通过分析可得B的速度先变为0,而后B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为f=0.8N<B所受电场力,所以B在速度变为0后将做加速度为a3=(1.2-0.8)/1=0.4 m/s2的加速运动

B减速到0所用的时间为t1=0.4/2=0.2s,这段时间B所走过的路程为S1=1/2at2=0.04m

由分析可知A.B在B的加速阶段达到共速,设B加速t3秒后共速

1.6-2*(t3+0.2)=0.4*t3 t3=0.5S

此时VA=VB=0.2 m/s

对于A:所走过的路程为S2=(1.6*1.6-0.2*0.2)/2*2=0.63m

对于B:加速阶段走过的路程为S3=0.05m

L=S1+S2-S3=0.62m

摩擦力作的功为 W=0.8*(S1+S3)=0.072J

自己算的答案。。。。。我卷子上也写的这个。。。。。不知道计算有没有出错。。。。。又算了一次好像没有错。。。。。。。要是错也只扣了答案分,答案分撑死扣4分

求高中物理题,越变态越好

25.(18分)扭摆器是同步辐射装置中的插入件,能使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扭摆。其简化模型如图Ⅰ、Ⅱ两处的条形均强磁场区边界竖直,相距为L,磁场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一质量为m、电量为-q、重力不计的粒子,从靠近平行板电容器MN板处由静止释放,极板间电压为U,粒子经电场加速后平行于纸面射入Ⅰ区,射入时速度与水平和方向夹角

(1)当Ⅰ区宽度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1=B0时,粒子从Ⅰ区右边界射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也为 ,求B0及粒子在Ⅰ区运动的时间t0

(2)若Ⅱ区宽度L2=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2=B1=B0,求粒子在Ⅰ区的最高点与Ⅱ区的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h

(3)若L2=L1=L、B1=B0,为使粒子能返回Ⅰ区,求B2应满足的条件

(4)若 ,且已保证了粒子能从Ⅱ区右边界射出。为使粒子从Ⅱ区右边界射出的方向与从Ⅰ区左边界射出的方向总相同,求B1、B2、L1、、L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

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最后一道压轴题的第2小题不懂,盼讲解,谢谢!

图18,两块相同平板P1、P2至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

A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2m且可以看作质点。P1与P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与P2粘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与P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P1、P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1和P的最终速度v2;?

(2)?此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x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p

2012广东理综物理最后一题求详细解释

恩。。这道题首先用动量定理加动能定理算出各自需要多少路程达到共同速度。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涉及路程判断,所以不牵涉时间比较好做。算出木块要滑2R才达到共同速度,并且相对位移为6R(第三个方程应该是μmgx2=1/2Mv^2,答案错了)然后判断就好多了

1: 当R<L<2R时 首先应该知道当滑完全程的动能损耗 μmg(6.5R+2R)<9/2mgR 所以一定会划过去。所以WF=μmg(L+6.5R)

2:当2R<L<5R时分析运动状况是先达到公共速度。然后没有磨损。碰撞后滑完剩下的0.5R。 μmg(6.5R+2R)<9/2mgR所以WF=μmg(8R+0.5R)是不变的。最后用一个简单的动能判断就行了,

9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最后一题

因为是试卷的题,那么我就按答题规范来回答,某些步骤省略了,有问题的话请追问。

(1)在滑杆达到最大速度时,A与滑杆脱离,之后滑杆的速度减小,而A则保持在刚才得到的最大速度,因此,A脱离滑杆时,速度uo=ωr

对于A和B组成的系统,根据动能定理,设AB相碰后的速度为uo‘,有:

m*uo=2m*uo'

又有:

在AB相碰前的总动能为:m*(uo)?

在AB相碰后的总动能为:2m*(uo')?

联立解得:ΔE=1/2*m(ωr)?

(2)设AB相碰后的总动能为Ek,那么Ek=1/2*m(ωr)?

而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较少的最大动能为μ*2mgl

所以,若AB不能与弹簧相碰,则AB最多只能到达Q点,那么AB的总动能必不大于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较少的最大动能,即

Ek≤μ*2mgl

代入解得:ω≤2/r*√(μgl)

AB进入PQ段后,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AB受到的加速度大小a=μ*2mg/(2m)=μg

又由(1)得:uo'=1/2*ωr

所以,uo'=a*t1

代入解得:1/2*ωr=μg*t1

所以,ω得取值范围为ω≤2/r*√(μgl),t1与ω的关系式为1/2*ωr=μg*t1

(3)从AB与弹簧相碰到离开弹簧,把AB和弹簧看成一个系统,那么,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因此,当AB离开弹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0,AB的动能与刚与弹簧相碰之前相等,设此动能为Ek’。

那么,根据动能定理,Ek‘-Ek=-μ*2mg

又AB与弹簧相碰后不能返回到P点的左侧,所以,同理于(2),Ek’≤μ*2mg

代入解得:ω≤4/r*√(μgl)

由之前的分析得:把AB和弹簧看成一个系统,当AB的动能为0时,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Ek‘+0=0+Ep

代入解得:1/2*m(ωr)?-2μmg=Ep

所以,ω的取值范围为ω≤4/r*√(μgl),Ep与ω的关系式为1/2*m(ωr)?-2μmg=Ep

跪求09年江苏高考理综物理最后一题,题目加答案,在线等......要快

1.

A与B刚发生第一次碰撞后,A停下不动,B以初速v0向右运动。由于摩擦,B向右作匀减速

运动,而C向右作匀加速运动,两者速率逐渐接近。设B、C达到相同速度v1时B移动的路程

为s1。设A、B、C质量皆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1 ①

由B的功能关系,得

μmgs1=mv0^/2-mv1^/2 ②

由①得 v1=v0/2

代入②式,得 s1=3v0^/(8μg)

根据条件 v0<√(2μgL) ,得

s1<3L/4

而A,B第一次碰撞时,B的右端距离A的右端距离显然应该是(L/2+L/2)=L,由此可见,在B

、C达到相同速度v1时,B尚未与A发生第二次碰撞,B与C将以同样的速度v1一起向右匀速

运动一段距离(L-s1)后才会与A发生第二次碰撞。设C的速度从零变到v1的过程中,C的

路程为s2。

由C的功能关系,可得:

μmgs2=mv1^/2

解得 s2=v0^/(8μg)

因此在第一次到第二次碰撞间C的路程为

s=s2+(L-s1)=L-v0^/(4μg)

2.

由上面讨论可知,在刚要发生第二次碰撞时,A静止,B、C的速度均为v1。刚碰撞后,B静

止,A、C的速度均为v1。由于摩擦,B将加速,C将减速,直至达到相同速度v2。由动量守

恒定律,得

mv1=2mv2

于是有 v2=v1/2=v0/4

因A的速度v1大于B的最终速度v2,所以B在第二次碰撞之后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小于A,故第

三次碰撞发生在A的左壁。

设第二次碰撞到B,C共速前之间B走过的路程是s3,两者所经历的时间为t3,则根据B的功

能关系:

μmgs3=mv2^/2

s3=v0^/(32μg)

而B的加速度为a=μmg/m=μg

根据匀加速的运动公式:

t3=v2/a=v0/(4μg)

在这段时间内,A是匀速运动的,所以A走过的距离:

S3'=v1*t3=v0^/(8μg)

则A,B之间的相对位移为s3''=s3'-s3=3v0^/(32μg)

仍然由条件v0<√(2μgL),可得出:

s3''<3L/16

此值远远小于L,故在第三次碰撞来临前,B,C的速度已经达到一致

故在第三次碰撞前,A的速度是v1,B,C共有的速度是v3

而这第三次碰撞后,A的速度变为v2,B的速度变为v1,C的速度仍为v2。由于摩擦,B减速

,C加速,直至达到相同速度v3。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1+mv2=2mv3

解得 v3=3v0/8

仍需要对B,C共速前B是否就与A第四次相碰进行分析:

设第三次碰撞到B,C共速前之间B走过的路程是s4,两者所经历的时间为t4,根据B的功能

关系:

μmgs4=mv1^/2 -mv3^/2

求出s4=7v0^/(128μg)

而B在这段时间的加速度依然是a'=μg

于是可得:

t4=(v1-v3)/a'=v0/(8μg)

这段时间内,A匀速运动走过的距离为:

s4'=v2*t4=v0^/(32μg)

则A,B间的相对位移为s4''=s4-s4'=3v0^/(128μg)

根据条件v0<√(2μgL),得出:

s4''<3L/64

显然这个值远远小于L,故在第四次碰撞之前,B、C的速度已到一致

所以在刚要发生第四次碰撞时,A、B、C的速度分别为

vA=v2=v0/4

vB=vC=v3=3v0/8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 和+ 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 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 ,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 B. C. D.

2.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副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 ,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 取 )

A. B.

C. D.

3.英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评选出了2008年度世界8项科学之最,在XTEJ1650-500双星系统中发现的最小黑洞位列其中,若某黑洞的半径 约45km,质量 和半径 的关系满足 (其中 为光速, 为引力常量),则该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

A. B.

C. D.

12.[选做题]本题包括、、C三个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12分)

(1)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气体组成的系统地熵增加

(2)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J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 ▲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 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J的功,同时吸收了0.3J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 ▲ J

(3)已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为1.29kg/,平均摩尔质量为0.29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

,取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若气泡内的气体能完全变为液体,请估算液体体积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值。(结果保留以为有效数字)

B.(选修模块3—4)(12分)

(1)如图甲所示,强强乘电梯速度为0.9(为光速)的宇宙飞船追赶正前方的壮壮,壮壮的飞行速度为0.5,强强向壮壮发出一束光进行联络,则壮壮观测到该光束的传播速度为 ▲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4c (B)0.5c

(C) 0.9c (D)1.0c

(2)在时刻,质点A开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

图乙所示。

质点A振动的周期是租 ▲ s;时,质点A的运动沿轴的 ▲ 方向(填“正”或“负”);质点B在波动的传播方向上与A相距16m,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2m/s,在时,质点B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

(3)图丙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安置在游泳池底部的照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竖直向上。照片中,水立方运动馆的景象呈限在半径的圆型范围内,水面上的运动员手到脚的长度,若已知水的折射率为,请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身高估算该游泳池的水深,(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C.(选修模块3—5)(12分)

在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例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即

中微子+→ +

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 0 (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即 +2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 ▲

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 ▲ 。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5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 =2㎏,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28 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 = 8 s 时到达高度H = 64 m。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 = 6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宽度h;

(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 。

文章标签: # 速度 # 10px # 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