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春季高考状元会得到钱嘛_春季高考状元

tamoadmin 2024-06-07 人已围观

简介1.春季高考时间2022具体时间2.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候?3.春考录取了还能报夏考吗4.古代科举考试最高功名,古代科举考试分几等?秀才、举人....?5.春考什么专业吃香6.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7.?科举考试探究:作为古代的「高考」都考了些啥?8.广东省新高考考什么卷区别:一、从学校的类别来看:(1)对高考生开放的学校非常多,只要是国家注册的正规的院校

1.春季高考时间2022具体时间

2.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候?

3.春考录取了还能报夏考吗

4.古代科举考试最高功名,古代科举考试分几等?秀才、举人....?

5.春考什么专业吃香

6.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7.?科举考试探究:作为古代的「高考」都考了些啥?

8.广东省新高考考什么卷

春季高考状元会得到钱嘛_春季高考状元

区别:

一、从学校的类别来看:

(1)对高考生开放的学校非常多,只要是国家注册的正规的院校都对考生开放,学生根据自身的成绩可以选择填报不同的学校。学生选择面较广,上到清华、北大、南大、复旦这些国家的一流学府,下至地方性的院校和民办大专

(2)对单招生开放的一般是大专院校,没有本科,军事、医护类等比较特殊的大专院校不对单招生开放,而且所针对的学生群体是平时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当然了一些国家的211、985工程重点院校也有单招在这里我不做太多介绍因为这个适应的群体较少,而且问这个问题的学生肯定不是关于这些重点本科的单招)

二、从填报院校的方式来看:

(1)高考是考试完之后填报,单招是考试前填报

(2)高考可以同时填报几个学校来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单招只能填报一所院校

(3)一所院校针对于高考生是开放所有的专业供学生填报,针对单招生是开放部分专业

(4)单招只有一次填报机会,高考有许多次填报机会

(5)单招在统招之前

三、从考试形式来看:

(1)高考是看分不看人,只有文化笔试一个环节;单招是分为笔试和面试,不光考察学生的文化成绩也从面试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全面,这种考试形式利于国家选拔人才也适合现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考的考试试卷一个省只有唯一的一种,要么是省教育考试院出的要么是全国卷;单招的试卷就不一样了,有的学校用省教育考试院的,有的是学院自主命题。

单独招生是指经教育部批准,由高等职业院校“单独确定入学标准、单独组织入学测试、单独实施招生录取”的一种招生录取方式。高考统招是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国家计划内统一录取。

凡被单独招生录取的考生不能再参加当年普通高考、对口升学考试,未被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当年普通高考,成绩合格被单独招生院校录取的考生享受与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的新生相同待遇。

单招和高考统招只是两种不同的考试模式,均享受同样的国家资助、毕业证、报到证待遇完全一样。

扩展资料

高考新规

一、报考:已考不让考,不可两地考,残疾公平考

1、教育部规定“有大学学历的在校生不可报考高考”。

以上规定中,填补新规则“或已被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随迁考生不能在“流入”“流出”地同时考试。

随迁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流入”“流出”任选其一,不得在两地同时高考。具体按当地省市高考办法执行。

3、残疾考生参加考试明文规定,考试公平。

按照《高考统一考试规定》要求,全国各省市高考点,都要为残疾考生提供平等,公平的考试环境和合理的便利措施。

二、命题:全国卷统一成大趋势

4、全国卷增至26个省市区,京、津、沪、浙、苏单独命题。

除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等5个省份单独命题外,全国26个省份均采用全国卷。全国考试一张卷教育公平日趋完善。

三、监考:作弊入刑法,科技防

5、考试莫作弊,作弊蹲大狱

2015年11月起。正式实施刑法明确规定: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含高考)组织作弊的,将按照刑法定罪,最高可处有期徒刑7年。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广大考生,切莫投机取巧,耍小聪明,以免招惹牢狱之灾。

6、指纹或静脉验证新科技防

2016年教育部发布《做好2016高考招生通知》,通知要求各省市结合实际,要求必须采用二代身份证做好现场报名,现场采集考生照片与指纹或指静脉等生物特征,严格防守考试作弊等行为。

百度百科-单独招生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春季高考时间2022具体时间

2023聊城中考政策如下:

一、考试科目和分值:

1、2023年聊城市高中阶段录取总成绩为800分。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30分)、物理70分、化学60分、生物60分、道德与法治60分、历史60分、地理60分、信息技术10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60分。

2、2023年取消体育与健康测试,成绩按满分计入总成绩。2022年未实施生物实验操作测试,初三年级理化实验操作满分20分,实行及格线制。即考试成绩达到16分及以上,按0分计入录取总成绩;低于16分,低多少分就在总成绩中倒扣多少分;初二年级生物实验操作满分10分。

3、从2023年新初一学生开始,体育与健康测试以实际分数计入中考总成绩,艺术(音乐、美术)测试作为考试科目纳入中考。

二、各普通高中招生范围和报名条件:

东昌府区、开发区、高新区和度假区内的普通高中招收具有一城四区户籍或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县级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具有本县域内户籍或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各民办普通高中优先满足本县域内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经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面向学位不足的县招生。

初中毕业的职业教育

1、初中毕业生选择升学方向,应该结合个人文化课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对于文化课成绩不够理想,家庭经济条件又不太宽裕的学生,我们建议最好到职业学校学习,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学习一技之长。

2、上职业教育花钱少(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全部实行免学费,对涉农专业和家庭贫困学生继续实行资助政策)、就业率高,能够早日帮助家庭致富。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些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但他们优势可能在于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职业学校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施展的平台。

4、目前,国家、省正全面构建从中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针对初中后毕业生,已开通3+4本科、五年制高师、五年制高职、职教高考(春季高考)和普通高考等多个升学途径,上职业学校同样可以升大学。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候?

2022春季高考各地不同,具体如下:

一、山东省

统一考试招生技能测试时间

春季高考“技能”部分考试包括38个专业类别,由省教育 招生考试院确定的主考院校分别组织实施。考试时间原定于3月6日至20日进行,3月12日起各专业类别统一推迟,未完成的考试定于5月3日至14日进行。

文化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时间

“知识”部分的考试时间为6月18日至19日。“知识”部分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 专业知识。各科满分分值为:语文、数学各120分,英语80分, 专业知识200分。

二、天津市

天津市2022年春季高考(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和面向中职毕业生)将于5月21日举行。5月7日至5月20日期间有离(返)津史(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显示为准)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

2022年春季高考变化

首先从报考人群来讲:但是在2021年开始,春季高考升级为职教高考,且伴随着教育政策的改变春季高考不允许应届高中生参加,也就是说高中生只有在拿到毕业证之后才可以参加春季高考,未拿到毕业证之前是不允许参加春季高考的。中专生,技校生正常参加春季高考,未做特殊要求。?

其次从报考专业类别来讲:由原来的18个大类划分成38个小类别。分别是现代农艺、食品加工、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建筑施工、建筑设计与管理、机械制造、设备维修、自动控制、机电技术、电气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环境保护、服装工程。

纺织工程、服装展演、车辆维修、水上运输、运输管理、数字媒体、网络技术、软件与应用技术、医学技术、药学、护理、财税、金融、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烹饪与营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公共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艺术设计。?

最后,从考试的形式来讲:原来春季高考考试是每年的3月份技能考试,5月份理论考试,2022年改革以后技能由原来的1次增加为2次考试,且取两次的最高成绩作为技能成绩加入总分。

春考录取了还能报夏考吗

不同朝代时间不一样。

1、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2、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扩展资料:

科举制考试时长及内容:

古代的考试时间,一般也分为三天,但不是像现在这样连着考,而是中间空出两天。

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

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

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

科考在当时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

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人民网-古代科举分文、武科 考试时间为三天考题量大且杂

古代科举考试最高功名,古代科举考试分几等?秀才、举人....?

参加春季高考被录取后就不可以参加夏季高考了。

以河南为例,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考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者。

关于高考的其他规定:

所有统考科目均实行网上评卷。省招办严格按照网上评卷有关工作要求和办法负责组织实施评卷工作,加强评卷工作人员管理,确保评卷过程安全、结果准确。高校有责任承担评卷工作任务。考试结束后,各地须配合做好考试内容改革的宣传工作,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并按有关要求及时、准确上报有关考试信息。

省招办通过普通高招考生服务平台只读邮件向考生发送电子成绩单。考生也可在省招办公布的网站上查询本人成绩。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严禁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春考什么专业吃香

古代科举考试分几等?秀才、举人....?

分为十等,古代科举考试按以下划分:

1.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2.进士

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3.状元

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4.会元

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5.解元

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五名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6.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7.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8.贡士

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9.举人

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

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10.生员

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

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古代的科举考试,有什么功名比如:贡生 秀才 解元 举人 会员

最佳答案

中了就叫生员(秀才、相公),不中还是童生。 童生试: 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有时由读卷官预拟后径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到明清时,主要仍是策问。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古代科举考试 会试 考中得什么功名啊

希望对你有帮助: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古代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是?

乡试第一解元,第二亚元

会试第一会元 殿试第一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 乡试第3,会试第2第3的没有特定称谓 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元”。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7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黄观、商辂; 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 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古代科举考取的功名相比今天的如何?比高考难度如何?

一定是古代难,不说考进士了,就是考最低的秀才,官方规定至少要背过五十万字的经典才有资格考,看清楚,是有资格,不是考得过,五十万字什么概念,一本论语一万五千字左右,几十本论语的而已,这还只是秀才,不用说举人和进士,考进士的文章等于就是一篇国策,是真正能用的,不仅仅是考试,现在的高中大学生能写的出国策来?所以古代的功名含金量是很高的,当然排除靠作弊的情况

古代的功名是怎样排列的。如状元……

古代的功名的排列,从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起,顺序为:童生、生员、秀才、亚元、解(jiè)元、贡士、会元、进士、传胪、探花、榜眼、状元。

以清朝为例,取得步骤如下:

1、首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

2、清初生员尚在学宫肄业(有月课和季考,后来变成有名无实了),又称为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3、清朝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乡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4、清朝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会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5、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扩展资料:

科举考试中其他称呼:

1、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2、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3、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其他信息:

春季高考中比较受欢迎的专业包括:信息安全类、网络与新媒体类、教育类专业、市场营销类专业等,下面整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春考中的热门专业 信息安全类 对应春季高考的专业就是网络技术类的专业,毕业之后可以做网络安全师,这个专业也被国家列为最紧缺,最急需的专业之一,所以就业前景也是非常的不错。 网络与新媒体类 这个专业主要研究新媒体和新闻相结合,目前自媒体行业发展得风生水起,而且这个行业比较有前景,就业好,薪资待遇也比较可观。 教育类专业 教师是深受大家认可的行业,很多女生毕业后都比较喜欢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这是一个当前社会崇尚并且充满极大社会责任感的行业。 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农村,现在的人们都非常重视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所以学前教育的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也是比较好的,所以说对于女生来说在春考中可以选择学前教育专业。 市场营销类专业 春季高考中市场营销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技能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如何选择春考专业 首先,我们应该从好就业的筛选,如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很大,一个好就业的专业能够让你少走弯路。 第二个,高薪冷门的。这个相信你也猜到了,肯定很少人读,而且很有挑战性,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很适用。 第三个,自己喜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我们学习的时候必然比做其他事情要认真得多,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没前途,不过我们也有一句老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你的未来,由你决定。 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一定根据自己的成绩,先选择学校还是专业,知道怎么正确的去提高我们的志愿填报成功率,认清自己,知道自己适合学习什么专业,不要你觉得什么专业好,就选择什么专业,如果你没有兴趣的话,这个专业的知识你也是学不好的,你选择的专业,就是你以后要走的路,所以我们在填报志愿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可以去学校的官网去查看一下,历年的分数线,和每个专业的就业情况,我们选择学校都会根据地域、经济等一系列因素,如果我们决定好了,最好就不要更改,有很多时候,我们更改的志愿,可能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学习的专业。

?科举考试探究:作为古代的「高考」都考了些啥?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源于隋朝,发展到明清两代,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体系。要想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成为状元,那可得凭借过硬的实力连闯几关,一直要闯到皇帝的金銮殿上。

一般来说,科举考试共分为六级,最低一级是县试,然后是府试,过了前两关,被称为“童生”。然后是院试,闯过了这三关,即成为“秀才”。要想保住“秀才”的头衔,还得接受省一级学政巡回举行的岁考。接下来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连考三场后才能高中“举人”,第一名被称为“解元”。只有闯过了前四关,才能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也要连考三场,才有机会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由此可见,古代的科举考试,并不比现在的高考“独木桥”轻松,甚至还要更难。即便古代的科举考试苦难重重,但这依然是众多寒门学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的目标,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学子们勤奋苦读,金榜题名。

成功入围殿试并及第的考生,都被称为“天子门生”。但即便是“天子门生”,还是要根据考试成绩进行排名,然后由朝廷发布金榜。金榜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分别称为进士一甲第一名、进士一甲第二名、进士一甲第三名,合称为三鼎甲。二甲若干,二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统称为进士。不过在最初的金榜上,并没有状元、榜眼、探花之称。

状元最初叫做“状头”,这源于唐朝的科举考试。在殿试结束后,主考官会把被录取学子的名单递交到门下省,然后再由门下省的官员具奏禀报皇上。凡是在考试中位居第一名的考生名字会被放在最前面,因此称为“状头”。当然,也许“状头”这一称呼不太高雅,其后便用“状元”代替了,也称作“殿元”或“鼎元”。榜眼的称呼较状元稍晚,大概开始于北宋时期。

初时第二名和第三名都被称为榜眼,意取二、三名分立于状元的两侧,如同两只眼睛,故称榜眼。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状元榜眼探花》中记载:“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盖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探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但和科举及第的名次毫无关系,只是一种戏称。唐朝科举放榜的时间,恰逢每年的春季。整个长安城百花齐放,春意盎然,也正是杏花怒放的时节。金榜题名的进士们,在兴高采烈之余,会相互邀约在一起,举行一场盛大的宴游活动,称为“杏园宴”或“杏园探花宴”。

在这场欢快的聚会中,新科进士们,会挑选两名俊朗年少的进士,担任“探花使”。他们骑上高头大马,遍游长安的大小花园,采摘园子里的时令鲜花。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对“探花使”这一让人羡慕角色的入神刻画。采到鲜花的“探花使”会返回琼林苑,用诗词和鲜花迎接状元。当然,如果两位探花使没能先于他人采到牡丹、芍药等名花,就要受罚。

这个过程被唐人李淖记载在了《秦中岁时记》里:“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也就是说,唐朝的“探花”是一榜进士中最为年少和俊美的两人,和殿试中所取得的名次没有丝毫的关系。

“探花”正式指代进士第三名,应该是在南宋后期,这个时候,榜眼也就成为了第二名的专称。不过,榜眼在三鼎甲中略显尴尬,论才气不如状元,论相貌赶不上探花。而探花获得者,必定是进士中的“少俊”者,是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实的高富帅。因此,中探花的进士,往往会比状元还显得高兴。

广东省新高考考什么卷

?科举考试探究:作为古代的「高考」都考了些啥?

一千多年前,当西方还等级制度森严,贵族继承制盛行之时,中国已经实行了」鲤鱼跳龙门」的科举考试制度,使大批有学识和志向的寒门之士登上历史舞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当时的唐朝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中国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公开的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

 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七年(587),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沉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科举制是中国的特产,但它却对东亚和西方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东亚国家的影响表现在历史上日本曾一度仿行过科举,韩国(朝鲜)、越南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则表现在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当然,由于中国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八股取士,科举考试越来越成为阻碍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作家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和鲁迅的<孔乙己>就是对这种穷途末路的科举考试制度的讽刺。终于到2 0世纪初,清朝统治者在欧风美雨和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已风雨飘摇,实行了1 3 0 0年的科举制也走到了尽头。为了推广新学、兴办学堂,清 *** 不得不于1 90 5年废止了科举考试制度。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 ( ) 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考试主要内容: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和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统治阶层的用人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在一张卷子中,这类题目往往多达30至50道。口试则是口头回答与墨义同类的问题。

 帖经:有如现代诗卷的填空与默写。考官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

 策问:即议论。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策问所及范围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等,比起帖经、墨义来难度更大,有的也还有一些实用价值。

 诗赋:唐高宗永隆二年(681)有人认为明经多抄义条,议论只谈旧策还是表现不出真才实学,建议加试杂文两篇(一诗一赋),于是开始了诗赋考试。

 经义: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如果说策问还有考生发挥的余地,经义便已经无所谓个人的思想,考生惟朝廷指定的「圣贤书」是遵。自宋朝开始,经义取代帖经、墨义,而明朝就干脆专考经义,读书人真正走进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死同。

2023广东省采用新高考“3+1+2”模式,启用新高考全国I卷。广东春季高考采用广东省自主命题,夏季高考采用3+1+2模式,其中语文、数学、英语采用全国卷,另外三门选考科目采用广东省自主命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高考阅卷:

普通高考的阅卷是实施网上阅卷的方法,当考试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全部收集起来,先召开阅卷大会,然后将在指定的一所普通高校内的计算机办公大楼组织人员展开阅卷。

答题卡是先拆封后进行扫描录入计算机系统,这一部分将由公安机关单位负责(确保答题卡内容能顺利扫描进计算机系统不被泄露出去),试卷进行切割,选择题部分由工作人员将标准答案录进系统。

由计算机自动判别,解答题和作文部分实行的是人工评分的方式只要是考生回答有理都能获分。阅卷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重新装订密封进行保管,任何人不得查看,3年后进行销毁处理。

高考试卷的所有客观题批改都是由电脑完成,所有的主观题都实行双评制度,如果两位老师给出的分数差距超出了阈值,那就会自动启动三评程序,如果三评老师给出的分值也超出了阈值,则将启动仲裁程序。

文章标签: # 考试 # 高考 # 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