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1文言文_2016高考文言文复习

tamoadmin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1. 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并且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能够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综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 词类活用主要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1文言文_2016高考文言文复习

1. 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并且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能够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综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例2: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分析:此句中的“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窘迫”。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

例3: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

如果不能识别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例4: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分析:此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

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例5: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6: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分析:此句为定语后置。

“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例7: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例8: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

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

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应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例10: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关注点三: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11:范氏富,盍已乎? 分析: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

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例12: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分析: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

根据语境可知“结束,遣散”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

于是全部都遣散了。 例13: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分析: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项最合适。

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关注点四: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

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14:因乞李氏以归。

分析:此句中省略的成分是宾语“这部书”,翻译时应补出来,即,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例15: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就”。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例16: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

2. 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并且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能够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综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例2: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分析:此句中的“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窘迫”。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

例3: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

如果不能识别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例4: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分析:此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

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例5: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6: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分析:此句为定语后置。

“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例7: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例8: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

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

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应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例10: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关注点三: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11:范氏富,盍已乎? 分析: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

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例12: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分析: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

根据语境可知“结束,遣散”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

于是全部都遣散了。 例13: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分析: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项最合适。

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关注点四: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

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14:因乞李氏以归。

分析:此句中省略的成分是宾语“这部书”,翻译时应补出来,即,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例15: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就”。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例16: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

3.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这个没有太多技巧。要说“技巧”,就是要熟悉文言文常用词的词义。一般来说,一个词都有一个以上的词义,有的甚至有很多义项。必须读懂原文,分清楚这个词在句子中的词义,才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

举一个例子:之

之,在文言文中有很多义项,如:

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

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

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

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

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

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

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

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

像这么多的义项,是不能够靠死记硬背的,掌握它的诀窍,在于认真弄懂它在文章中的意义。只有养成对课文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考试时就不会“老错”了。

4. 怎么阅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与解题呢

掌握一些常见虚词,实词是基础;另外可以就题论题,找技巧的,譬如第一道,有关实词的解释,一些生僻的词的释义一般都是对的,反而是那些常见的词,容易变性的,名词作动词的,或者望词生意,作现代汉语讲,这些都是爱出题迷惑我们的地方,总之到时候不要慌,难逃你的火眼金睛的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巩固热身训练:翻译下列课内文言语句。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

 文言句子翻译,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虚词用法判断、文言句式识别、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它成为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题型,赋分常为8-10分,由于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得分往往不高。究其原因,我觉得学生对翻译文言的的要求不明白,方法不正确,解题随意性大,功夫做得不细,翻出的句子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文言文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我建议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按以下步骤操作。

 1、一种意识--踩分意识。

 总结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均是在关键词句上赋分,那么文言文翻译需要关注哪些得分之点呢?主要有以下:关键单音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双音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

 例如20xx年全国卷Ⅱ的文言文试题,要求翻译:"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该句的"采分点"是"病肥"、"丧之"、"棺椁大夫礼"、"争"、"以为"(5个点共5分);而像"马""死""葬"等人人都会的知识一般不作"采分点"。翻译时,对这些"得分点"必须高度重视,集中全力译得准确通顺,千万不可模糊或出错。

 参考答案: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2、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三个标准--信、达、雅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温馨提示: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三种方法--划词、对译、誊写

 A、划词: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注意:古汉语大多数是单音词,因此在划词时除"留"词(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外,均用横线标识出。

 B、对译:将划出的词语采取一一对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C、誊写: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温馨提示:四川从2011年实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就是对试卷"整体扫描、分题切块",每位考生的答题卷扫描后都将分割成几个部分,由不同的老师在电脑上进行评卷。一方面保证了评卷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对考生卷面整洁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阅卷老师只能看到扫描区里的内容,如果考生字迹潦草,或者表述拖沓,超出答题范围,都会影响得分,教案《‘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因此,一、考生应在平时就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修改(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字迹要清楚、整洁。"二,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举例说明:

 (1)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

 蹇叔的儿子参加军队

 誊写:蹇叔的儿子参加军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这地方不是曹操定后标志,不译围困被周瑜--的地方吗

 誊写: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3)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四川2010)

 城里靠近傍晚飞尘飞扬抢劫走---的人死伤者躺路击鼓没有断

 注意几个词语:薄暮:靠近傍晚;横道:横躺在路上;枹鼓,名词作动词;注意省略。

 誊写:(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4、四步程序

 (1)把握上下文具体语境,确定大意;

 (2)分析原句字词及句式特点,找出采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3)正确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等);

 (4)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4、六字方针--"增"、"留"、"删"、"换"、"调"、"猜"六个字。

 (1)增: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⑤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例: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2)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②"《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以为下临深潭…"

 ③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夫赵强而燕弱"(发语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语气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结构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停顿助词)

 (4)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④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5)调: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有什么满足的?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6)猜: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

 翻译方法总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增贯

 遇到疑难不要慌

 最后一招猜猜看

 牛刀小试

 综合运用以上方法,翻译下面文段:

 (例:北京高考题☆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文言文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重回原文,检查仔细。

文章标签: # 翻译 # 文言文 # 此句